上世纪后期至今泰华文学的文体流变

发布时间:2019-09-23 17:58
引言

 

泰国华语文学,简称“泰华文学”,它是指居住和生活在泰国的华人、华侨运用汉语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泰华文学与中国文学有所区别,同时也与泰国文学不尽相同,泰华文学是泰华作家对泰国华人社会生活的写照。泰华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分支,它的独特魅力在于对中、泰两国文化进行交融之后,重构出的一种文学形式,这种形式具有泰华文学自身鲜明特色。

 

一、泰华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泰华文学滥縮于20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已经有90余年的历史。因此本文要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泰华文学的文体流变,就必须先对泰华文学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历史性的把握和认识。 中、泰自古就是友好邻邦,交往历史悠久,两国间很早就已经开始进行文化交流。中国文学在泰国广泛传播的标志是泰国曼谷王朝拉玛一世王在位期间大力倡导中国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泰国的“三国文体”便是由此衍生,然而泰华文学与“三国文体”不同,它是在中、泰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大背景中,几经沉浮、曲折前进的产物。泰华作家曾心先生概括:泰国华文文学经历了“三起两落”的发展历程,“第一次繁荣:20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末;第一次衰落:20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末;第二次繁荣:20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第二次衰落:20世纪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第三次繁荣: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 ...........................

 

二、泰华文学研究现状   泰华文学的研究处于一种两难局面:虽然泰华文学作品产量颇多,且创作风格独特,但是这些丰富的原始资料由于地域等原因的限制,国内研究者很难全部掌握;泰国华文作家本身又缺乏先进、系统的文学理论指导,存在着对泰华文学资料把握不足的情况。 多年来,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泰华文学的研究逐步深入、科学。从研究内容上来划分,主要分为泰华文学史研究、多元文化影响研究、泰华文学文体研究这三个部分。泰华文学史研究盛行于20世纪八十年代,泰华作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整理,用十余篇论文归纳出泰华文学历时性的纵向发展轨迹。二十世纪初始,国内学者始重视对泰华文学史的研究,以泰华作家的一手资料为基础,进行进一步详实,并归纳出泰华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20世纪九十年代,泰华文学研究多从多元文化角度进行阐述,即抓住中国元素以及泰国元素对泰华文学作品的影响。其中有寻根主题的窥视、潮汕文化的影响、媚南图像的出现以及华人文化认同等角度。 文学史与文化角度的研究在此不赘述,本文着重分析泰华文体、文本研究。从时间和数量上来看,1986年至2012年间,国内外共有25篇论文从泰华文学的文本创作和文体的出现这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其中有6篇论文对泰华文学的小说文体进行研究:赖伯疆从群体意识和个人智慧的巧妙结合这个角度对泰华文学中的“接龙小说”进行研究(1986,《广东社会科学》)、陈贤茂从小说《三聘姑娘》中关照了当时的泰华社会(1988,《华文文学》)、张国培对泰华作家司马攻的微型小说进行研究。 ......................   一、1980年以来泰华文学主要文体之流变 在对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泰华文体进行历史性的概述之前,本论文必须对“文体”这一概念进行梳理。 中国的古代文论中经常会出现“体”与“文体”的概念,但多数人还是会把这个概念仅仅归结为“体裁”一说。童庆炳在《文体与文体的创作》一书中,则对“文体”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划分:“体裁的规范、语体的创造和风格的追求。”他认为“文体”首先是指一部作品的体裁和机制,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必须要遵循特定的文学创作机制,但是作品的创作机制和体裁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其次,对“语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归为“文体”的深一级层面,“语体”也就是指语言的体式,它体现的是作家在文体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文学创作的语体并不等同于文学创作风格,但是又与创作风格有相似之处。最后,“语体”要想实现成熟,文学创作就必须转化成对作者创作风格的追求,这也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形式,并不是每一个作家都能达到。 童庆炳给出的“文体”的定义是对文体即“文学体裁”这一概念的完善。泰华文学与中国文学紧密相连,它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的分支,以上的概念应当同样适用,要说之间存在什么区别,泰华文学的文体也只是在泰国的地域上,出现了内容上的略微变异。但是由于泰华文学发展历史短、作家的创作水平有限等原因,泰华文学的语体创作和风格追求并没有成型,因此,本文涉及的“文体”概念主要在体裁这一层面上进行探讨。 .......................

 

(一)80年代的散文 20世纪八十年代的泰国华文文学,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泰国政治环境的稳定,创作群体的团结互助,都为泰华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泰华文学的历史上,出现过多种文体,其中不乏泰华新诗、中长篇小说、泰华散文、潮汕戏剧等文本佳作。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泰华文学开始集中力量,着力展示某一种文体,这是泰华文学作家群集体无意识的结果,这种群策群力的共同追求,推动了被誉为20世纪八十年代后泰华文学新崛起的文体一泰华散文。原泰华文学作家协会会长方思若先生,在第二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中自豪地说:“80年代的泰华文坛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令人兴奋的丰收。”泰华著名诗人李少儒、岭南人曾经在《谈华文文学在泰国的移植》一文中提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的民族性,推动了民族文学的发展趋向,也塑造了文学创作的特色。”由此可见,80年代泰国华文文学中散文的繁荣,既得益于泰国稳定的政治、经济形势,同时也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中、泰建交后,两国间政治、经济往来十分频繁,这是泰华文学快速发展的新契机。在泰国社会,华人占据了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勤劳简朴的泰国华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了经济的富足,随着华人华侨物质生活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他们开始重视精神层次的追求,广泛的文学需求为80年代的泰华文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泰华文学发展史上,小说和诗歌极具影响力,尤其是只有在泰国出现的长篇接龙小说受到了读者的大力好评,可是到了80年代,泰华散文发展超过了小说和诗歌,势头迅猛,原因除去以上阐明的政治社会因素,还得力于泰华作家自身状况的限制。 ........................   二、1980年以来泰华文体的流变规律...................(12) (一)八十年代以来泰华文体流变的基本模式.........(12) (二)八十年代以来泰华文体流变的主要方式..........(14) (三)八十年代以来泰华文体流变的特点.................(16) (四)泰华文学性质的转变..........................................(21) 三、泰华文体流变的文化阐释..................................(24) (一)泰华文体流变与政治制度..................................(24) (二)泰华文体流变与宗教.........................................(26) (三)泰华文体流变与创作手法..................................(28) (四)泰华文体流变与泰国传统诗学...........................(29) ..........................

 

三、八十年代以来泰华文体流变的文化阐释

 

在文化生态学的视野下,我们可以对泰国华文文学与政治、经济、社会等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关照,泰华文学的出现既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研究80年代以来泰华文学的文体,研究泰华文学文体的流变,就必须对泰华文学原有的历史、社会以及文化背景进行还原,因为,只有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泰华文体进行考察,才能得出80年代以来泰华文体流变最为深刻的解释。但是在泰华文学历史上,产生与发展一种文体要考察的历史环境异常复杂,如果面面俱到,这肯定会给研究带来极大的麻烦,因此,在本文中,只能抓大放小,去关注那些对泰华文体的流变带来极大影响的因素。 陶东风用文体概括性大小的变化作为依据,把文体划分为四个类型:个体文体、时代文体、民族文体和文类文体。并提出了对文体演变进行审视的四个维度:语言学方法、心理学方法、阐释和接受美学以及从社会文化的视角。语言学以及心理学角度、阐释和接受美学的视角,在本文第二章有所涉及,在本章不再做具体阐释,本章的重点是从文化角度阐释泰华文体的流变。 文体发生学认为,文字类东西的出现是人们认识世界、反映世界的一种方式,人们越深入地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就越容易产生一种认识方式的固定化模式,文体就是这种模式化的结果。不同的文体就是不同的认识模式,也是认识的不同视角。从这个层面来看,文体的出现以及文体的变化、发展,是人类文化发展前提下的必然结果。 .......................   结语 1980年以来,泰华文学通过“散文、微型小说、小诗和闪小说”这四种文体的交替流变,实现了泰华文学从最初的“侨民文学”到如今独具特色的“泰华文学”的转变,这种转变是泰华文学一直在跌宕沉浮中的不绝希望。 泰华文学某一类文体从滥觞到式微经历了文体形成、成熟、变异衰落这三个阶段。八十年代以来泰华文学多种文体的出现,主要是受到了中、泰文体的影响,随着泰华作家创作水平的提高,作家们始自觉对旧有文体进行改造和替代,最终成为创作群体的一致心理追求。泰华文体的变化不是盲目地随波逐流,篇幅越来越短小精悍,文学语言逐渐摆脱潮汕方言和泰语音译词的影响,越来越现代化,文化意象开始实现中泰意象的交织,这都反映出泰华文学的文体转变以作者的创作意识、读者的接受方式,以及传播工具的改变为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调试。 通过对泰华作品的梳理,以及在与泰华作家联系的过程中,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泰华文学肩负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海外文学的一部分,它必须要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中国文学的根本不能丢弃,同时,在泰国文学的大背景下,它又不能割裂与泰国本土的联系。因此,泰华文学的文体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则具体表现在政治制度、宗教、创作手法,以及与泰国文学喜修辞、重意味的传统诗学理论等方面。多元的融合既给泰华文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给它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遗憾的是,由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对泰华作家这一群体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泰华文学作品的把握程度还是不够深入,因而该论文未能十分充分地阐述1980年代以来泰华文学创作中文体变化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