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珊·桑塔格及其作品概述 国内首次出现有关桑塔格的著作是1999年湖南美术出版社由艾红华和毛建雄翻译的《论摄影》,但没有引起太大反响。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年1月16日—2004年12月28日)是20世纪美国知识界的奇葩,她与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并称西方当代最重要的知识分子,被赋予“美国公众的良心”、“美国文坛的黑女士”、“坎普王后”、“文学批评的帕格尼尼”、“自由的母狮子”、“大西洋两岸最具智慧的人物”、“无畏的思想家”、“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美国最睿智的女性”等诸多称号。她身份多变但转换自如,性格多面却面面俱到,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妻子、母亲、情人、朋友、女同性恋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是人权维护者、女权主义者、文学编辑、教授、教员、预言家,在文学创作领域是作家、杂文家、编辑、导演、编剧、自由创作者。她于1976年获得国家学院和美国研究院文学奖,1977年获得全国批评家协会奖,1978年获得国家图书评论业界奖,1979年获得德国科学和文学院奖,1992年凭借《火山情人》进入美国畅销书排行榜,2000又依靠《在美国》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由于倡导“社会中个人自由”获得第20届耶路撒冷奖,2003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和奥地利王储奖,这些奖项展示了她“为了和平与国际交流所坚持的勇敢无畏的写作”。 ...................... 二、国内外对桑塔格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对桑塔格的研究集中在三类:史料的收集与编辑,评传式的研究和各种散论。具体如下——1982年,塞莱斯·桑达拉发表了研究桑塔格的专著《桑塔格和现代主义的实践》,对桑塔格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评述;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两本优秀的博士论文:1995年利亚姆·肯尼迪(Liam Kennedy)的《苏珊·桑塔格:心灵的激情》和1999年塞亚斯·索恩亚(Sayres Sohnya)的《苏珊·桑塔格:忧郁的现代主义者》。此外,1995年美国学者勒兰德·伯格(LelandPaogue)《苏珊·桑塔格访谈录》收录了1969——1993年间24篇重要的桑塔格访谈记录;2000年传记作家卡尔·罗利森(Carl Rollyson)编著了《苏珊·桑塔格:铸就偶像》;2000 年勒兰德·伯格(Leland Paogue)和凯瑟·帕森(KateA.Parson)《苏珊·桑塔格资料辑录:1948——1992》,为学者研究桑塔格提供了宝贵的材料;2001 年卡尔·瑞纳森出版了《阅读苏珊·桑塔格:对她的作品的评价》;2004 年塞利格曼(CraigSeligman)的《桑塔格与凯尔——相异及对我的吸引》等。与此同时,2003 年米克海尔·巴瑞斯尼等人在纽约成立了“桑塔格研究中心”。 国内对桑塔格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分析作品与阐释理论阶段,主要研究者王予霞出版了两本专著——《苏珊·桑塔格纵论》和《苏珊·桑塔格与当代美国左翼文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于 2010 年 10 月出版了袁晓玲的《桑塔格思想研究——基于小说、文论与影像创作的美学批判》成为迄今为止研究桑塔格的第三部专著。 ................. 第一章要严肃,不要犬儒
第一节犬儒主义的发展及其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犬儒主义(Cynicism)是产生于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该流派对大众普遍接受的标准持怀疑态度。犬儒学派的信条是:“相信个人对他们自己的行为负有道德责任,个人意志对人的行为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力,因此,理性、才智、意志、个人主义比大多数人崇拜的社会政治行为更加重要。” 作为文学批评术语,常常指各派作家或各种运动对现实状况极为不满时在哲学上的表现。带有愤世嫉俗特点的信奉个人主义的作家以及不接受社会普遍标准与公共理想的作家都是标准的犬儒主义者。几乎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犬儒学派,信奉犬儒主义也未必一定是缺点或坏事,犬儒主义者能为人类文明做贡献。塞缪尔·巴特勒的《众生之道》和萨默塞特·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就是犬儒学派的代表作,荒诞派戏剧和残酷戏剧也反映了犬儒主义的某些特性。 早期的犬儒主义者根据自身的道德原则去蔑视世俗的观念,他们是严肃的。创始人狄奥根尼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进行激烈的社会批评,立志揭穿世间的一切伪善,热烈追求真正的德行,追求从物欲之下解放出心灵的自由;鄙视外在的世俗和功利,坚持内在的美德与价值,坚持真善,揭穿伪善。晚期的犬儒主义者虽然也蔑视世俗但是他们丧失了道德准星,在他们的意识里,既无所谓高尚亦无所谓卑贱,既然没有什么是了不得的,也就没什么是要不得的;他们在饱尝过去心酸的同时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结果知善恶而不分善恶,陷入了“对现实失望——放弃希望——嘲讽希望”的循环怪圈。 ................... 第二节苏珊·桑塔格的政治活动及其评论 桑塔格的研究者王予霞在谈论新左翼的特点时提到“新左翼的思想表现为:在国内问题上,坚持底层民众的民主权利,维护社会的公正,主张非暴力性质的社会斗争。在国际问题上,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在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中,倡导和平主义,反对军事竞赛,支持第三世界革命,倡导建立非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 桑塔格作为新左翼的一员,她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声音支持着民众,她不希望人们适应苦难和暴力,更不愿意人们对他人的痛苦失去同情心。“她始终是独立的,批判性的人道主义者,持久地抗议一切全球的国家和地区的霸权以及各种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压迫。” 她参加过很多政治活动,也发表过很多政治评论,例如《关于他人的痛苦》、《关于他人的酷刑》、《迷人的法西斯主义》、《西贝尔贝格的希特勒》、《对旅行的反思》、《在萨拉热窝等待戈多》、《河内之行》等等。虽然她对自己的影响力不抱任何幻想,但她把参与政治活动当做一种责任与使命,为广大人民的政治战与心理战添砖加瓦。 请看桑塔格的政治旅行:60年代初,她首先接触了一些在美国寻求政治庇护的古巴诗人和作家,对古巴革命充满了兴趣,而后于1960年9月亲赴古巴考察古巴革命,1969年她在《壁垒》上发表《以正确的方式思索、热爱古巴革命》。在60年代,桑塔格还参加反越战运动,鼓励越南人民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并严厉谴责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 ..................... 第二章 文学就是自由 ..............................................15 第一节 “文学就是自由”的真正含义 ..........................15 第二节 文学的真理是“其反面也是真理” ...................19 第三节 艺术家特有的气质决定作品的自由度 ..........22 第四节 作家有权表现自己无尽的好奇心 ...................25 第三章 独特的“坎普”审美趣味 ..................................29 第一节 关于坎普 .......................................................29 第二节 形式与内容并重 .............................................31 第三节 严肃与轻浮并行 .............................................35 第四章 真幻互用,情智双修 ........................................38 第一节 思维复杂,表现简单 .........................................38 第二节 虚实相生,真理自现 .........................................40 第三节 价值中立,情理兼具 .........................................43 ........................
第四章真幻互用,情智双修
用吴宓先生提出的“真幻互用,情智双修”来评价桑塔格的文学创作是非常恰当的,她一身正气,坚持进行严肃的思考和尖锐的批评注定她是无家可归之人,只能在孤独与寂寞中寻找归属,但是她的作品展现人的自然欲求与社会道德律令的悖论,关注现实、关怀人性,积极参与文化公共事件又令其成为偶像级的公共知识分子。本章将从思维方式、写作内容、价值评价三方面分别进行论证,以期证实桑塔格践行了“情智双修,真幻互用”的创作准则,同时情理兼备也成为了桑塔格生活化文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思维复杂,表现简单 世界无限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令苏珊·桑塔格感到痛苦,这种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作者的切身苦痛必须要在文学中表现出来,所以她要求小说和戏剧创作终究要成为一种道德力量,告诉人们什么是公平公正,什么是好与坏,什么值得我们推崇,什么需要我们去摒弃,什么是悲欢离合,什么是是非对错,同时小说家等创作者还会在叙述的同时唤起我们深埋心里的人性与共通的道德感。总之,小说家要能够带领我们超越时空旅行,带领我们跨过一道道沟壑;小说应该给我们构筑一个时空变换的世界,时间因素控制了一切不会在同一时间发生,空间因素的存在使得一切事情不论好坏不会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小说的结局应该是一种解放或达到某种均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只能用简单的方式变现复杂的思维。 ................... 结语
苏珊·桑塔格涉猎广泛,每个领域都勇敢地进行批判,既尖锐锋利又柔韧脆弱,她透过自己的视角阅读整个世界,所著文章角度新奇、文辞犀利,被称为“文学界的美丽杀手”、“文学批评的帕格尼尼”、“美国最睿智的女性”、“思想和艺术领域的漫游者”和“无谓的思想家”;她敢于挑战权威,勇于与主流社会唱反调,乐于抗议种种不公平的待遇,是美国“当今最智慧的女人”、“大西洋两岸最具智慧的人物”是活跃在美国文坛的才女学者、评论家和作家;她与美国左派作家欧文·豪并称为美国“现有的眼光最敏锐的作家”,是一个多层面的作家和思想家;她是“美国先锋派的女大师”(BBC)引领潮流并准确预测未来文学的发展趋势;她政治上自由、文化上前卫、经济上独立,自我定位为“痴迷的审美者”、“着魔的道德家”和“好战的唯美主义者”,不断平衡美学与道德的关系;她是一个时尚的作家,对时事保持高度的敏感,同时又明白良知、道德和责任对一个作家的重要性,由于经常致力于严肃的精神生活,所以忧郁无可避免;她懂得如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头脑清醒,连接知识的能力很强;她自视清高,凭着坚强的意志战胜一切包括死亡;她固执己见同时又能博采众长,不因年老而胆怯,不慕名利,摒弃浮华、拒绝欲望、解密精神,在严肃的追求中体现无尽的智慧;她是一个自由文人,为了保全自由之身脱离体制,摆脱学究身份的束缚,成为文人眼中的“另类”;她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武士,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勇敢地剖析当代社会弊端,进行尖锐的政治批判;她是一个文化英雄,充当着民众救命恩人的角色,在战火纷飞的时期引导人们进行精神自救,扫荡人们意识中的沉疴;她还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能够深刻地理解并同情他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