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己经进入了灾害高风险时代。如果我们从全球的角度观察,就会发现自2000年,全球进入了一个灾难性事件的高发期。以中国为例,众多灾难事件都以重大性和毁灭性为世人所瞩目。 2002年11月,“非典型性肺炎”在我国内地出现病例并开始流行,2003年3月以后,疫情向全国扩散。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达到919人,病死率接近11%。2006年对中国来说是自1951年以来最为炎热的一年,新华社发出消息,中国在这一年因为自然灾害造成了3186人死亡。这一数字相比前一年上升28.70%。同年,也是以矿难为主的安全事故爆发年。这一年共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41起。煤矿事故自2006年开始在媒体上得到曝光,多项监管政策出台,但力度不足、效果不佳。2008年5月12日中国汉川地震造成10多万人伤亡和失踪。2010年上半年中国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5亿人(次)。自1月新疆地区遭受60年一遇的暴雪天气,中华大地经受了一次次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地震余震频发、东南沿海台风肆虐、矿难与泄毒事件不绝、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城........十年间的灾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严重程度都呈上升趋势。 应该看到,媒体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是经历了一个改革创新的变化过程。第一阶段非典时期是“以事为本”,只报道新闻事件,大肆宣传领导干部和医疗人员的反应迅速,问题遏制水平之高,但却时时刻刻把持着正而报道的原则,传统媒体对事件所爆发的社会问题和过程中产生的严重的不良后果集体失语,小道消息在这种情况下散布迅速,导致社会情绪一度陷入恐慌。媒体忽视了报道的全面性造成失衡,也是报道缺少人文关怀的体现。 .....................
1.2研究意义 灾难频发时代,新闻媒体必须行动起来。在灾难面前,媒体不仅仅是目击者、记录者、传递着,还应该是选择者、呼吁者、质疑者、守望者和社会精神的鼓舞者。中国正经历着并将在未来继续经受天灾与人祸,媒体应该反思过去,守望未来,在灾难爆发之前清醒地发现潜伏在百姓生活中的危险隐患,提出质疑,改善政府管理机制,致力于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国内新闻媒体主要倡导与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公平发展,维护人的权利,关注人的遭遇和命运。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工作者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理念的实践,尤其是在灾难报道中彰显人文关怀,但是汉川地震后“救灾才是新闻”的政治色彩依然浓重,深度性、监督性、引领性的稿件骤然减少,公众想知道的信息缺失,媒体监督职责大受质疑。造成人文关怀变化的原因有很多。 从公众心理承受的角度,这是可以理解的,一次悲情事件会激起人的同情和反思,在见过100次类似的事件后人们就会麻木。然而,站在媒体的角度,媒体面对灾难事件,尤其是面对人为失职导致的人祸保持平常心态,只做常规报道的态度则违背媒体舆论监督,维护弱势群里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职责。没有媒体舆论监督的压力,防范措施一日不到位,同样的灾难问题将继续发生。 当然,媒体在大灾后的心理素质也是灾难报道人文缺失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就大灾后期媒体从业人员的创伤心理问题做深入研究,从心理学的视角关注是什么原因让媒体从业人员的人文关怀报道发生这一系列变化,以及媒介行为对受众的影响和受众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是如何产生。 ..................... 2人文关怀与灾难新闻的界定
2.1人文关怀的界定 2.1.1人文关怀定义 “人文关怀”这个词具有很丰富的内涵,自古就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争议性也非常强,首先可以来追溯其源头。人文关怀起源于西方的人文主义,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仅代表世俗教育的意思,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主义主要用于概括人文学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时期的人文学者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赞美人的本性和力量,主张个性解放,以人为主题,主张人的意志自由和平等,主张人的全面解放。”突出人的心理的内在性、主观性、本真性、整体性和能动性,也奠定了人文主义概念的基调。 人文主义从人的心理出发、延伸,那么从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人文主义取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强调新闻主体“人的本性”、潜能、价值,探索其存在及生活的意义,关注新闻主体个体的自我理解与主观体验,反对对新闻主体作“非人化”的认识和理解。其二,强调新闻主体具有主动性、创造性、自我实现的愿望,反对对新闻主体心理现象作“物化”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说它强调的是一种个体心理活动的差异化、个性化以及变动性,必须从个体出发反映当前的状态,从心理上与认识主体进行互动、互激,充分展示主体。 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从20世纪末至今,研究有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主要一个普遍共识认为,人文主义是对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学者们大致归纳出人文主义的五层含义:一是科学层面的含义,即对知识、科学、真理的重视与求索;二是道德层面的含义,即对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信念和道德人格的看重与追求。 ....................... 2.2灾难新闻报道的界定 灾难事件的发生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的稳定都有严重的影响,百姓对灾难事件和受灾人物的关注度直接体现在读者对于灾难事件报道的关心程度上。近年来,我国对灾难报道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仅次于国家大事和军事新闻。 灾难报道是指对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报道。全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无论其发达与否,先进水平如何,无论其科学技术如何完善,都不可避免地有地震、台风、洪涝等天灾发生;有沉船、车祸、失火等人祸出现。 2.2.1灾难事件的类型 灾难事件可以从事实的内涵和预测性来进行分类: 从事件的内涵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灾害类事件。这类事件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发生的,具有不可抗力,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人们只能尽力减少损失,但不能阻止发生。有学者指出,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各种灾害做斗争的历史,极其深刻地表明了人类在发展的道路中必将遭遇各种自然灾害,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对于灾难的发生,我们不能加以消除,但可以加强预防与救治。它包括了地震、水灾、干旱、热带风暴、泥石流、海啸等等。 具体来讲,在灾难事件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报道要围绕人来做文章,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在报道中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重点关注弱者的生存状态,采访时维护被采访对象的心情和尊严,报道人们最关心的最想了解的东西,实现新闻价值。从这一个角度上讲,灾难报道体现人文关怀不仅关系到信息的传播效果,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灾难事件主体的精神状态,有时甚至会改变事件的走向。 ......................
2人文关怀与灾难新闻的界定....................................7 2.1人文关怀的界定...................................................7 2.2灾难新闻报道的界定...........................................9 3非典型肺炎时期人文关怀的缺失...........................15 3.1媒体表现.............................................................15 3.2从心理学研究人文关怀的缺失..........................19 4汉川时期人文关怀的凸显....................................22 4.1媒体表现............................................................22 4.2从心理学研究人文关怀的凸显.........................26 灾难频发期人文关怀的淡化..................................30 ........................
6如何坚持灾难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
在灾难事件新闻报道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报道要围绕人来做文章,关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体现人文关怀,在报道中落实“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心人、切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媒体从业者要重点关注弱者的生存状态,采访时维护被采访对象和受害者的心情和尊严,报道人们最关心的最想了解的东西。坚持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在报道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通过传播让人们不仅关注自己,更要培养人们关注他人,关注需要帮助的人,让整个社会充满爱。
6.1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处理应激状态的能力 由于新闻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所以新闻工作者必须经常深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线。记者遇到突发问题时容易产生应激状态,这就要求当事者必须集中注意力,果断的做出反应。这同样需要新闻从业人员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变力。冷静应对千变万化的采、编、播、放环境,处惊不变,从心理上战胜各种灾难带来的巨大压力。 解决媒体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要求记者注意自身情况,也需要媒体内部的帮助,以及社会大众的理解。首先,记者要学会自爱,过度劳累是记者的通病,然而心理疲劳比生理疾病更不容易发现,也更难医治,记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必要时学会发泄情绪,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以便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这不仅对个人健康有益,也是媒体从业者能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重要保证。 ........................ 7结论—坚持人文关怀的社会意义
媒体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外部世界对这场灾难了解的广度与深度。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采集和立体的呈现,最大限度的挖掘受众最关心的事情,并给予真实而有厚度的分析解答。新闻媒体坚持人文主义,有利于报道的社会性、历史性、主体性和整体性的展现,有利于贴近现实生活,反映出他们心理和行为的本质。在新时期的灾难报道坚持“三贴近”原则,才最能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媒体灾难报道的根本出发点和价值诉求。 在新闻传播中体现人文关怀,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有利于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受众对事物进行议论与评价,以便于利用舆论形成基本一致的社会态度;在新闻传播中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及时、全面地了解受众的需求与意见,并且通过媒介行为反映受众的想法,满足受众的需求,以强化受众与新闻媒介之间的联系,提高受众对媒体的忠诚度,同时也能加强媒介的服务意识;在新闻传播中体现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增加一些与事件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常识性材料,开阔受众的眼界,拓宽受众的知识面;在新闻传播中体现人文关怀,能够让受众获取信息,享受服务的同时,还能得到娱乐和消遣,丰富和活跃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 人文关怀说到底就是一种受众本位的意识,媒体从业者在进行新闻工作时把受众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以受众为中心来筛选信息,用最适合受众接受的角度和方式报道事件,贴近受众,满足受众最基本的知情权,提高报道质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