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和谐哲学思维之借鉴

发布时间:2019-09-23 17:58
1绪论

 

中国和谐思想源远流长,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和谐哲学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创造性地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理论命题,并经党的十八大进一步阐释、论证。这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历史性的飞跃,也是对我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发展与升华。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他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思想,才能很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1.1.1选题研究的背景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在党的带领下经济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的提升,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改革开放取得巨大进展,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持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人民的生活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   1.2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重新审视与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和谐哲学思想,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特质追求个人利益、诸种物欲满足而带来的负面影响。道家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与社会物质文明相互依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积蓄沉淀。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说,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在不断发展和丰富着传统历史。同样,传统文化也在长期地熏陶与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成为凝聚人民和激励人民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任何民族陷入何种艰难困境并非最可怕的,一个有自己的文化作为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克服巨大的灾难转危为安,如果一个民族无精神依托即便强大的民族也必将走向灭亡。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化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命运兴衰成败的发展问题。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不论哪个一个国家要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振兴,都必须弘扬民族的精神之魂。 对中国传统社会直至当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儒道文化,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历史上既互相排斥,又互相吸收;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融和。在此意义上说,儒道互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或缺。即便是在儒学一统天下的时期,道家思想也并没有泯灭,它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儒学、佛学之中,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无形中影响着中国人的人生态度,这正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潜隐特点。 .....................   2老子的哲学思想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关联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哲学,“和谐”是中国哲学的主旨或者说是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历久弥新,较为稳固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谐”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始终关注,并深入探讨的一个永恒话题。这一探讨不仅对当今中国而且对全人类都具有普遍意义。“和谐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条件,又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普遍要求。”

 

2.1老子哲学思想的历史逻辑与理论关联 老子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思想,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老子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我国古代自西周逐步开始建立礼乐制度,到了春秋晚期这种制度已经千疮百孔,礼坏乐崩。所以在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涌现了一批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的哲学家、思想家,其中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1.1老子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老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基础。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慎到、杨朱等。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还记载了“孔子问礼于老子”,以及道家学派的尹喜、老莱子著述、思想等。《汉书·艺文志》曾记载,道家书籍有《黄帝四经》、《黄帝铭》、《黄帝君臣》、《杂黄帝》、《力牧》、《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管子》等。 ........................   2.2 老子的和谐哲学思想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思想,继承了《周易》“太和”哲思的精髓,并发扬光大。老子深入阐发了《周易》的和谐思想,并将此作为道家哲学核心范畴“道”的主旨予以弘扬。“道”本身就是“和”,而且是《周易》所崇尚的“太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中的“道”,乃是世界万物的最高本体;“一”由“道”所生,当指的是“太一”;“二”是由“一”脱胎而出,当指的是阴、阳二气;“三”大写为“叁”,此“叁”古代与“参”想通,指的是参和、融通、萌生之意,故“三生万物”亦即参和产生万物。故下文又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和谐”哲学思想内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道”作为万物的始源而存在——尊道贵和;《道德经》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可见“道法自然”指出了世间万物的存在及其发展有其本身自然属性、自然逻辑,既然事物以自然性为本质属性,它们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存的自然和谐关系。因此,老子提出“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贵德”。“道”作为始源和根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和谐统一。若失去“道”这一始源性的和谐统一,便不能生成自然和人类。“尊道”即是贵和,“贵和”即是尊道,“尊道贵和”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和重要方法论原则。孔子儒学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了“和为贵”。“尊道贵和”体现了儒道互补的理论逻辑,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

 

3 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22 3.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2 3.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5 3.3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联系...........30 4 老子哲学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4 4.1 构建人自身与他人的和谐..............................34 4.2 构建社会政治的和谐.......................................37 4.2.1 “和光同尘”的“玄同”社会整体观.................37 4.2.2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治国方法............38 4.2.3 “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政治和谐理念............39 4.3 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41 4.3.1 “知常”的可持续发展观..............................41 4.3.2 “道法自然”的社会实践观...........................42 4.3.3 “天人合一”的“太和”整体和谐观.................43 .......................   4 老子哲学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老子和谐思想的魅力为社会以及人类的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有助于追求人自身精神解放,使自身处于和谐之境。老子哲学思想奠定了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方法论原则,帮助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4.1 构建人自身与他人的和谐 老子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追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价值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深入发掘。 4.1.1 “致虚极,守静笃”的身心和谐方法论 高明先生指出:“‘虚’者无欲,‘静’者我为,此乃道家最基本的修养。①如何才能达致生命的常态“虚静”?就需要长期修养身心,使自身的精神活动得以不断升华。“致”和“守”是过程,“极”与“笃”是目标。达到虚极、静笃身心和谐的境界有以下几种途径:其一“为腹不为目”;在老子看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第十二章)这是对人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的几种情况,避免的方法则是达到圣人不随意外泄、放纵自身的欲念,保持自身精神内守的境界。“腹”也就是指的自身的精神,“目”本意是眼睛的意思,但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名利地位,吃穿住行等等。“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   结 语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历经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考验,老子哲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经过历史检验是历久弥新的宝贵思想财富。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将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十分重大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深入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丰富的和谐思想和理论内涵,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其中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处处蕴含着十分珍贵的“和谐”观,不只是对中国实现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推进和谐世界建设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体现了人类的共同情怀;“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社会理想。 总之,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而深入地探索,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去继承和弘扬前人的和谐思想。用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为指导,批判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老子哲学思想中的和谐观,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而且其理论创新将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造福于中国人民、造福于全人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