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写高中地理职称论文-《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发布时间:2019-09-26 14:10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在高中地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目录
1.明确有关环境的概念
2.概括环境问题的性质
3.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危害
4.揭示环境问题的实质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和复习应当遵照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而不能拘泥于高中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和地理高考的依据。本文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这部分内容教学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1 明确有关环境的概念

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关的环境的概念计有:环境、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应当注意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术语,有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两种涵义,应注意其间的区别,要求学生抓住“以人类为中心”[1]、“自然要素共同组成”这2个关键词,以作为这2种环境术语的根本区别。在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等教学内容中,应当明确,环境是指自然环境,是相对于社会环境而言的,不是整个地理环境的简称。生态环境则是强调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人类与环境侧重于代写职称论文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污染是指人类造成的自然环境中不利于人类的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积累。生态破坏是指自然环境在人类作用下朝着不利于人类方向的演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造成的自然环境中各种不利于人类的问题的统称。

2 概括环境问题的性质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对环境问题的要求,不只限于环境问题的表现,而且要求概括问题的性质,即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本单元的标题就指明了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如果教材在全球性上阐述不够,则在教学中要予以补充。如在《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学中,可以补充“干旱”和“水资源紧张”两个知识点,指出这也是具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干旱是形成荒漠化、沙尘暴等环境问题的基础;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和人类生产生活过度过量用水、用水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造成全世界60%以上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甚至闹“水荒”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从本单元所处的位置来看,具有高中地理课程总结的性质,本单元教学负有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责任。高中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部分是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为总结的,其综合分析的水平已相当高,可以迁移到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分析上来。要充分体现这类环境问题是影响全球的,必须全球合作才能解决的,不是单一地理要素出了问题,而是多要素相互联系造成的问题。教学大纲只要求结合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其在教材中罗列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不如在教学中结合某个环境问题代写硕士论文的实例,阐明这一问题的全球性质。如讲述“水污染”这一环境问题时,国外的,可举鲁尔河、伏尔加河、恒河、密西西比河;国内的,可要求学生结合本地区耳闻目睹的具体实例,进行概括,既让学生理解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又真切地使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与全球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环境问题。至于环境问题的地域性,应当结合某个环境问题的实例,说明在某个地域发生的这种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而不能仅限于罗列不同地域的不同环境问题上。

3 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危害

环境问题的后果,可以结合环境问题的表现来了解,可以作为环境问题后果的延伸。如果教材提供的说明不够,应在教学中加以延伸补充。如在讲解“水土流失”的危害时,可以从土壤肥力下降、生物种类濒临灭绝[2]、区域内气候恶化、地下水水源减少、洪涝干旱灾害增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也要通过综合分析的过程。例如温室效应产生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极地融化导致海面上升,海面上升导致全世界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沿海地带被淹没,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应予以综合体现。

4 揭示环境问题的实质

地理教学大纲要求理解的不只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还要求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即人地关系的失调,这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大问题之一。从全球问题转到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内在逻辑上看,就是从人地关系的失调转到人地关系的协调。这正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展观和“五个协调”教育的有利时机,应予以特别关注。如果教材只罗列造成环境问题的单个因素,则在教学中要将这些因素加以联系,归结到人地关系失调的实质上来。必须理解:人口的过多过少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经济的不合理增长,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导致经济和人口的不合理增长以及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也会导致资源的破坏以及经济和人口的不合理增长。这些问题都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都是人地关系失调这个大问题的不同侧面。要从理代写代发论文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来加深对环境问题表现的认识,之所以产生环境问题,是因为人地关系失调,即人类对环境的有害物排放和对生态的改造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使环境的恶化成为环境自身不可逆转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人类通过协调人地关系,可以解决环境问题,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尔寿.高级中学课本(必修)·地理(下册)[M].第4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75~187

[2] 覃燕飞,丁尧清.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下册)[M].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2000:99~102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