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与园林造景手法及其特征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6 14:10
1.盆景与园林同源相生盆景艺术与园林同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关于盆景的起源年代,有的说出现于魏晋,有的说出现在殷周,还有人说出现在距今6 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同盆景起源年代争论不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对盆景形成年代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盆景形成在唐代,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发展,经过漫长的萌芽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和山水诗以及假山造园的兴起,对盆景艺术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唐代社会高度发达,文化艺术繁荣,为盆景代写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盆景和园林是一对栾生艺术,盆景也是中国园林的最初起源模式。钱学森先生把中国园林分为 4 个层次,即盆景、窗景、庭院园林、宫苑,这说明了盆景与园林是同源相生的。中国盆景的构成因素有植物、山石、亭台、楼阁、小桥、古塔、人物,表现山水风光、村舍渔庄、山间景物等。盆景分为植物盆景、山水盆景和代写教师职称论文意象盆景,盆景中植物的欣赏占主要方面,运用小中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段,经过锯截、雕琢、嫁接等塑造手法,在咫尺盆内再现大自然奇石老树和山林野趣的艺术品。在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同样有山、水、建筑、植物,但在园林中,空间体验更具特点。比较盆景和园林,二者的相同之处都是有“道法自然”之精髓,不同之处在于,盆景为聚焦赏景,而园林是散点赏景。

2.盆景与园林的美学思想探源从中国园林和盆景的构成因素看,二者都有山、水、植物等,盆景和园林都是以自然为对象的艺术,对其欣赏和设计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和目的性,以“道法自然&rdq教师职称论文发表uo;为目的,以体现“情感”为归宿,表达人的自然天性。老子有云: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而人们对自然的理解也包含在造园置景的行为之中。盆景和园林艺术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自然观,其关系不亚于书画同源,它们是一对同源相联系的艺术。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是儒家、道家和佛教禅宗的思想,儒家的入世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深深主导并影响其发展历程,同时也影响园林营建,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观念。禅宗作为中土佛教的分支,被认为是介于哲学和宗教之间的思想,这些都对中国的盆景和园林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玄学的返朴与道家的出世,激发出名士对自然的深情寄托,认为自然山水才是真、善、美的化身。在园林美学中,中国人在远古时代对自然的原始崇拜中,有以山岳为教师职称论文格式范文崇拜的灵台,又有以水为崇拜的灵沼,于是出现了上古园林,以至影响以后的园林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生成以来,沿着“崇尚自然”的道路一直走到封建社会结束。以真山真水为基础,以植物做点缀,在布局上因山就势,灵活布置,一切都顺应自然,并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了自然写意山水园的独特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包含了中国园林的精髓。几千年来,园林艺术从由囿到苑,到写实自然山水园,到写意自然山水园; 由写景到写情,由不似到似,到“似与不似之间”,从早期的求神问仙、生产实践,逐渐演变到以赏玩游乐、寄情抒怀为主调的诗画意境,园林的造园宗旨、目的及意义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变化,从而形成中国园林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园林传统建造特点,其性质都是小中求大,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力求不落人工斧凿之痕迹,人工景观建筑与自然景观花木、山水之间的关系,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这种对人工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追求,始终贯穿在整个中国园林和盆景创作之中。

3.盆景和园林的形式美原则盆景和园林的灵魂是意境营造,是效法自然美,但又高于自然美。意境是通过布局来体现的,也就是构园造景、构图造形。中国传统艺术向来强调意在笔先,要产生一个好的意境,首先要做到布局合理,达到深远高雅新奇。园林中有“小中见大,曲经通幽”之妙,盆景中有“势态互合”之绝。在园林、盆景设计中,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三远法( 高远、深远、平远)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营布局原则。色彩上,有“春樱、夏绿、秋红、冬素”的组合,各势交杂,突出视觉形象,富于诗情画意,使人们在欣赏、游玩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景,而且通过景激发出感情,产生深远的联想。盆景和园林通过造园、置景手法,达到“天人合一”的协调统一。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