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教育与孤儿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M省

发布时间:2019-09-26 00:52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目的意义 孤儿学生,是一群较为特殊的教育对象。他们从小失去父母的抚养,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同的挫折,以至于他们在情感、人格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世界观和人生观及“成人、成才”的各方面素养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前几年的调查显示:全国孤儿总数约为57万人,孤儿群体的年龄构成绝大部分集中在6到15岁的年龄组(71.5%)。从儿童需要的角度看,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和入学教育的关键时期,没有劳动能力。在未来面临的就业挑战中,这些儿童将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创业起点低,属社会弱势群体。 目前,孤儿的养教主要存在分散和集中养教两种方式。分散养教是指亲属领养、家庭寄养等等。集中养教是指孤儿孩子集中养育、管理和教育,学龄前在儿童福利院,学龄后入孤儿学校。近些年的孤儿心里健康状态的研究数据表明:孤儿的智力水平比正常儿童低;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具有反抗倾向和情绪不稳定、忍受性低、孤独和缺乏热情等倾向。这些将影响到孤儿社会化的程度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而集中养教孤儿,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孤儿心里的自卑感,同时加强了行为约束,有利于孤儿的成长。 吉林省孤儿学校就是一所集中养教孤儿的特殊教育学校。 孤儿的集中养教具有众多的优点,但此种养教方式目前也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如何培养孤儿成才,改变政府教育投入大、学生毕业后发挥的社会作用和创造价值有限的状况。如何借助集中养教的各种资源优势重塑孤儿的人格,使他们顺应时代的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更或成为创新型人才‘造福社会,更是孤儿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

 

1.2研究的现状 “古典文学教育对孤儿人文素养的影响”的课题研究,是在国家对孤儿这一弱势群体生存状态不断关注和改善的过程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目前,尚未在国外文献资料中见到相关研究成果。 在国内,对于古典文学与学生人文修养关系的研究较多。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古典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精华部分”极其生动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霍松林在《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中指出“其名著名篇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通过研读古典文学名著名篇以提高国民素质,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这里的“素质”就是指人文素养。因此,刘欣在《立足古典文学推行人文教育—谈大学语文的教育功能》一文中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发挥它改变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的功能,重新为学生树立起关爱、尊重、责任、信心、宽容、合作、意志、理解等人文精神。”朱晓丽的《让传统人文素养滋润中学生的精神世界》认为中学文言文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古典文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因为它“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峨潘冬的《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及人文素质培养途径探索》研究还认为,“古典文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并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培养学生优良的精神品质。”可看出,这些研究非常关注利用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和道德力量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   第二章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2.1:“人文”思想和人文素养的含义 2.1.1“人文”思想及其来源 人文思想是指人脑对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些“客观存在”经思维活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后产生的认识结果,他最终沉淀为人文精神,外化为文化理念。它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民族色彩和意识形态特征。 “人文”思想源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来自俄狄浦斯。当希腊神话中聪明的女妖抛出这个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时,人类对自己还一片茫然。直至俄狄浦斯给出了“人”这个答案,才真正象征:人反观自身并深入思考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认识你自己”这句写在阿波罗神殿上的言与神界斯芬克斯的谜语终成连璧,标志着西方人在自我省察意识中,开始“从蒙昧走向觉醒、从自在走向自为”“人”成了人类探索不穷的母题。 在“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过程中,在雄心与迷惑交织中,西方人借助神话发出追求自由的呐喊,“自由”成为了西方人文的初始。古希腊的“文科教育”写作“Liberal education”就是指“人文教育”,而“Liberal源于词干“Liber",即“自由”之意。毕达哥拉斯说“人是度量一切的标准”。 “文科教育”最初就是自由或自由人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中,就包含着这样的人文主义思想。后来,古罗马人继承并发展了这种传统文科教育。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成为欧洲的精神支柱,占据了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来否定代表封建的宗教文化,由此,传统人文思想得以复兴和发展,并形成为一股主要的社会思潮一一“人文主义(humanism)。 ................

 

2.2中国古代文化蕴含的人文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兼收并蓄、内涵丰厚的文化体系。它主要以儒家为正宗,兼有墨、法、农、兵、阴阳等百家的内涵,并融释家、道家思想与一身,延续干年,生生不息。其中独特的人文思想就浸润在卷浩繁的文化经典之中。 在中国,“人文”一词源自于《易经》中淦释“责”卦的象辞:“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枚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天文”即天象、自然;“人文”即人为之象,可泛指社会制度、风俗教化。观察天象,就可以察觉到时序的变化。观察社会人文现象,就可以用教化改造成就天下。 2.2.1中国古代“人文”文化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人文文化发展有三个高峰时期。第一次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王权衰落、奴隶制度解体,诸侯争霸,社会发生剧变。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有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代表各自阶层利益的解决的办法和思想。标新立异的学说和思想纷纷出现。产生了“诸子百家”相互争鸣的局面。孔子讲”仁”“礼”,要求人们”仁而爱人”。孟子讲“性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仁义礼智为人心所固有。墨子提倡“兼爱”“非攻”,提倡人与人“交相爱”,反对不义的战争。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庄子追求“逍遥”,向往“无所侍”的自由。这一时期文化的发展所反映出的人性本真要求,折射出了这一时期人文的真啼。 .............

 

第三章吉林省孤儿学校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18 3.1.孤儿学生的基本情况..........................................18 3.1.1孤)L的界定......................................................18 3.1.2孤儿的致孤原因..............................................19 3.1.3孤儿的生存方式..............................................19 3.2孤儿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分析....................20 3.2.1创新意识缺乏,思想贫乏................................21 3.2.2缺失情感支持和行动支持................................21 3.2.3自我价值感缺失,自卑感强烈.........................22 3.2.4孤儿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22 第四章’古典文学与孤儿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模式.....24 4.1.1一个宗旨和三大内容........................................25 4.1.2两种管理和四个阶段.........................................25 4.2古典文学教育与孤儿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26 4.2.1学习修身...........................................................27 4.2.2学习立德...........................................................28 4.3古典文学教育与孤儿人文素养分阶段的培养........29 4.3.1小学阶段古诗文教学........................................29 4.3.2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30 4.3.3高中阶段古典文学教学.....................................31 ...............

 

第五章古典文学教育与孤儿人文素养培养的的策略、方法

 

5. 1.在教学中渗透、引导,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5.1.1引导学生热爱古典文学,丰盈人文情怀 首先;在教学中运用诵读的方式,再现中国古典韵文风采,培养对美的感受与欣赏,体味韵文中丰富的情感和思想,领悟传统的人文风情的诗意表达。汉字一般是一字一义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着独特的规律和丰富的含蕴;汉语语音有四声,这就使中国诗歌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因此,我们在古典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韵文的这些特征,用心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联想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多多诵读,让学在韵文起伏平仄的旋律中,感受激荡的音韵和情怀的丰盈;在文字的搭配中感受情思的张力;在意像的组合中感受心灵风生水起的境界。“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诗句平仄协和,句式对仗;“菊”有隐逸之意,更含有秋深之情,一菊不足悲,“丛菊”悲满怀;当“丛菊两开”和“孤舟一系”相对应,“他日泪”和“故园心”相连结,顿时作者心中感叹时光流逝,悲慨漂泊依旧的情绪,“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与漂泊江湖、忍看动荡的现实反差所产生的悲哀满面扑来。 这就是杜甫深沉委婉的人文情感、沉郁顿挫的诗意表达。韵文的品读,就像是品味人性。品味《关雌》,吟咏《锦瑟》,慎怒《风·氓》,执手凝听《雨霖铃》,淡酒黄花《声声慢》,忘不掉南飞的“孔雀”,牵挂那江中的“芙蓉”,讴歌爱情、追求美满幸福是人生恒古不变的主题也是文学不朽的精魂;“千古江山”“风流人物”。 ..................

 

结论 首先,这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对孤儿个体来说,真正的弱势不在与没有家庭,因为家庭的位置被更庞大的家庭—学校填满。个体的真正弱势在于失去家庭后的萎靡和自我放纵造成的无知、无能和志薄弱。对孤儿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恰恰就是纠正错误、弥补不足,重新激活他们生命的脉搏,这样,孤儿就从二个社会救济的对象变成了很有竞争力的建设者,个体作为人的价值得到了最佳的实现。 其次,对孤儿水文素养的培养,使得孩子们形成了科学进步的人生理想,无疑起到减少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同时,孤儿孩子整体素养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这也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最后,对孤儿群体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我国保障人权和发展人权的重要表现。它说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个性在得到解放,人的尊严正得到尊重。 “古典文学教育与孤儿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吉林省孤儿职业学校在语文学科上的一个教育研究。尽管他只是从古典文学教育的角度来审视孤儿教育,但已经为更多人文学科的教育提供了参照。尽管在研究中还存在细节不够深入,认知不够科学,过程略显机械的问题,但它己经在孤儿教育的方法上推开了一扇窗,尽管他放进的空气不够新鲜,但,己经吹动了思想的波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