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代写范文:轴心时代我国哲学与希腊哲

发布时间:2019-09-26 00:52
引言   (一)提出问题以及其研究意义 德国是擅长哲学思考的民族。在马克思逝世的1883年,德国又诞生了一位哲学家,这就是雅思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他在其历史哲学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轴心时代”命题,被后来的大多数学者所广泛认可。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公元前800—200年间,在世界各地独立发生的精神过程,标志人类正处于一个轴心时期,公元前500年是它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先秦的“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诞生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各学派哲学家;在印度,那是佛陀的时代,各种哲学派别都得到了竞相发展;在希腊涌现出了荷马、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贤哲。所有这一切原创思想的出现,几乎是在相互隔绝的中国、印度和希腊同时产生。正如雅思贝尔斯所言:“几乎同时发生在思想上的首次重大突破性进展,原本独立的各自发展突然改变方向,产生出一个具有世界史向度的早期启蒙新纪元,而替未来打下基础。” 在这一轴心时代,中国、印度和希腊那些伟大的圣贤们,差不多同时完成了精神上的突破,开始了人类意识的共同觉醒,虽然他们远隔千山万水,但是同为人类,在这一时代共同完成了原创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指引着人类前进的方向,而那些没有实现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民族,尽管当时十分繁荣和强大,但是他们没有形成集体的自觉,最终都灭亡了,如古巴比伦、埃及文明等。人类社会在后来的数千年里,无论是面对困惑还是新的考验,总是要回望这一时代,看看最初的伟大先哲们是如何指引我们的。 ....................   (二)重点内容和研究方法 轴心时代的中国和希腊,是东西方文明和文化的代表,他们哲学产生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既体现了人类的哲学思想的共同进程,又彰显了东西方思维的不同走向,这种从根源上探究东西方哲学和文化同异的尝试,会使我们对当今东西方思维和文化的差异理解得更加透彻。 本文从哲学产生之初的原因异同分析,到不同的发展走向,以及后来对东西方文化不同的影响,进行对比,理清脉络,实现会通,确立对民族哲学的自信自觉,对他族哲学的借鉴,实现人类面对未来的共同进步。 以往的哲学家,在考察和研究轴心时代人类精神突破现象的一致性时,多倾向于从人类共同的智慧进程,即人性上思考,本文在注重这一原因的基础上,也尝试运用马克思哲学的唯物史观的立场,来阐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思想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即中西哲学在轴心期同时产生、发展以及后来不同的走向,这其中既有人性中共同的智慧在起作用,但其背后的动力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哲学是思想,精神离不开社会存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做出调整,进而改变社会制度。经济力量决定上层建筑,而作为上层建筑中的哲学历史面貌是受物质力量和社会发展所左右的,当然,精神和思想也反过来作用社会和经济生活。哲学从产生发展到轴心时代的结束,东西方帝国时代的同时降临,以及完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其中贯穿着生产力发展这样的一条主线。 .....................

 

一、两种哲学产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 

 

(一)轴心时代经济、环境、人文影响  影响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以自然环境最为重要,中华民族最早的哲学萌芽可以从伏羲氏画八卦算起。八卦是一套简明的宇宙创生程序,后经周文王著《周易》,开始向人生社会落降。(伏羲氏,历史传说为中国畜牧时代的开创者,画八卦。张其昀在《中国五千年史》推断其为公元前 4754 年人)。按照雅思贝尔斯的理论,中国的黄河文明时期,大约可以推至公元前四千年左右,而传说中的夏朝也在公元前两千年之前。 人类有历史的时代是那么的久远,中国哲学从传说中的伏羲氏画八卦开始,已经过了漫长的四十多个世纪。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遥远的年代:彼时各轴心区农业文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先民们在生存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在管理黄河和尼罗河水中产生了文字,在经济力量增加,由此带来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导致了精神上的闲暇和思想萌动,人类开始思考终极问题和有文化的历史。 任何一个有文化的民族都有其属于哲学的部分,一谈到中国先秦哲学,轴心时代思想的突破,首先跃上舞台的就是先秦的儒家和道家了。其实,儒家道家哲学思想并非凭空产生,在它们之前的几千年里,中国古代先民和圣贤就有智慧的火花和哲学思想的凝炼。在中国的前轴心时代,中国就有两部重要的经典,就是《周易》和《尚书》,这两部经典不仅保存着古人经验的记录,还有他们长期生活中所提炼出来的智慧,哲学的根苗早已在此滋长之中,只是待轴心时代哲人的出现,实现先秦精神的突破。 ................   (二)《尚书》中的“水火木金土”与泰勒斯的“水”本原 中国最早期的哲学思考可以追溯到《周易》与《尚书》的年代。《尚书·洪范》是古代的历史文献,记录了从尧、舜开始,到夏、商、周的资料。尽管其中有些篇章受到质疑,但大体上展示古人的基本观念和思想。《尚书·洪范》记载了认识自然和治国安民的“洪范九畴”(九类大法),其中提到世界是由“五行”组成的,即“水火木金土”,这是组成大自然的五种素朴的材质,人类靠这五种元素得以生存。这是中国先民有记载的最早的自然本体论的看法,这与古希腊第一位朴素的哲学家秦勒斯“水”本原说,其基本思想是一致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和“始基”,排除了当时流行的神造世界的臆断。 泰勒斯之所以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是因为从这时开始,标志着古希腊人的思考模式发生了突破和超越。无论是“五行”还是“水”本原,都是人类开始用某些元素解释世界现象,是在使用“一”解释“多”的思考模式,用简单的原理说明复杂的现象,把万物归结为一个原因,这种“以一统多”的思考模式就是哲学的思考。 (三)《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与巴门尼德的“存在” 《周易》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已经开始形而上的抽象思维。在中国的先秦哲学中,有一个最高的、由个人立身行事,到治国、平天下所遵循的大法则,那便“道”。所谓“道”,是古人外察宇宙万物、内体心性根本有了尺度。尽管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但是各家对“道”是一致认同的。 ......................   三、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19 (一)《周易》、儒道与民族性格..............................20 (二)古希腊哲学和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23 (三)两种哲学的相互借鉴...................................... 23 (四)哲学思考与民族兴衰...................................... 26 (五)哲学与文化交流............................................. 28 四、帝国时代与未来之路.......................................... 29 (一)政治一统与思想合一...................................... 30 (二)哲学与时代精神.............................................. 31 ..............................    四、帝国时代与未来之路    雅思贝尔斯指出:“轴心期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继续发展。”①轴心时代结束了,实现轴心时代突破的三个独立的地区,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进入了帝国时代(中国的秦帝国、印度的孔雀王朝、希腊罗马帝国)。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相应地发生变革,奴隶社会解体,人类进入到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中国春秋战国诸侯国之间和希腊城邦之间的征伐,虽然激发了思想的活跃和诸子百家的创造力,但是人民渴望统一,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历史和社会也要求结束纷乱,这是时代的方向。政治上的统一,需要有精神和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这合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秦帝国的“焚书坑儒”与古希腊后期静默哲学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代对文化和哲学的要求和塑造,而彼时的意识形态也反过来作用于社会,哲学从思想上把握到这个时代(黑格尔语)。 轴心期末期出现的各世界性帝国,在政治上的统一是暂时的,秦始皇帝自以为奠定了永久的基业,秦帝国的暴政和思想禁锢,不足 15 年就灭亡了。由此可见,政治的稳定性只是表面的,而轴心期首次的精神作用力此后一直持续着,它探究人类的全部活动,赋予历史以新的意义。

 

(一)政治一统与思想合一  马克思唯物史观阐明了经济力量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作用,生产力是决定的因素,随着生产的发展,在轴心期的各个轴心区,差不多同时进入了帝国时代,由于帝国需要统一的意识形态维护其统治地位,因此,空前珍贵的精神创造就此窒息,轴心时代昙花一现,而在后轴心时代,人类精神生活就几乎被遮蔽得销声匿迹了。 .................   结语    随着轴心时代的结束,东西方哲学思想的大潮落下了。但是,这一伟大时代所点燃的一切思想火焰,继续照亮和影响着后来人类的精神道路,至今没有停止。轴心时代确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十分独特的时代,所有非凡的思想都在这一时期产生。因此,发轫于这一时代的东西方哲学,有许多人类共同的智慧和相通的历史进程在发生作用,但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力量以及政治的因素,促使先秦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后来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先秦哲学重实践、关注人、政治和伦理的特点,促使中国古代哲学注重整体和大局,华夏文明走向统一和集权;而古希腊哲学重理论、逻辑和对自然原因的探求,这一特点使西方文明走向科学、民主和法制。 在思维方法上,中国先秦哲学创发的阴阳转化的辩证思维,以及先秦儒家的中庸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是顽强和一贯的,天人合一的大宇宙观使华夏先民胸怀广阔,融于自然。而始于古希腊的西方思维模式,逻辑推演居于主导地位,其后来主客二分的思维方法,也造成了今天的诸多对立。 回望遥远的轴心时代,产生于东西方的哲学,以及后来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从产生之初的惊人相似,到后来的分道扬镳,时至今日,两种哲学又有一种向对方复归的倾向:中国传统哲学需要焕发青春,借鉴西方哲学的科学与对真理的追求精神;而西方哲学在过多的诉诸理性之后,也需要向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和中庸的思想寻找理论资源,从而达成自然与人类的和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