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初级语文教材的人文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人文精神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关系到一个民族精神的塑造,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它确立着人的价值信念,规范着人的行为准则,将自然的人塑造成为文明的人、社会的人。人文精神教育是教育的灵魂,人文精神教育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素养的高低,甚至关系到社会文明的进步、国家民族的兴衰。因此,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面对当前世界多元文化的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人文精神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西藏特别是广大农牧区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这是促进西藏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不竭动力,而培养区内初中青少年学生具有现代人文精神,也就成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渗透的人文精神内容对青少年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无疑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要在语文教材体系、内容中体现出人文精神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这是其语文学科性质所决定的。最新颁布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这样阐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这就明确了语文教育肩负着培养青少年学生人文精神的使命。著名教育学家钱理群也说:“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为中学生打好一生的精神底子,奠基一生的精神追求,完善人格操行,应是中学语文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 .........................   1.2文献综述 1.2.1关于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研究 相关的硕博士论文主要有:刘福燕的《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第一部分提出了中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通过对现象的扫描,指出了导致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主要从学科性质、课程体系、素质培养三方面剖析了语文学科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揭示二者内在的密切关系。第三部分提出并分别论述了六条主要措施和策略,探讨了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问题。 纪托的《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反思及建议》从四个部分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流变;第二部分论述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第三部分从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偏激和人文精神失落的原因两方面来论述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反思;第四部分论述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实施的具体建议。李玉荣的《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及其实施策略》,文章首先分析了语文教育人文关怀重新提出的背景及意义,指出人文关怀的提出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第二部分阐明人文关怀是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第三部分谈加强人文关怀,提高语文素养的具体策略。李国忠的《试论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和重建》第一部分论述了人文精神及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第二部分论述了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失落;第三部分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语文课堂等方面论述了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重建。 ...........................   第二章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与内涵

 

2.1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 要在教学中落实好人文精神教育,就应该对人文精神所包含的内容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在中国,人文精神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人为本,仁民爱物,承认并高度阐扬人的中心地位,注重人的价值和对人的关怀,突出人的亲情伦理关系。《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董仲舒认为“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礼记·礼运篇》云:“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中国理学的开山祖师北宋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都阐扬了人在世界中处于最尊贵、最崇高、最伟大的地位,甚至与天地相并列,也就是说人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 儒学创始人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都极为重视人存在的价值,弱化甚至无视了神的崇拜,还说“泛爱众,而亲仁”,也就是说要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孟子说:“仁者爱人。” 说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个人,进而对天下万物皆存有一分爱惜之意。张载《乾称篇》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视天下之人为自己的同胞手足,把世间万物看成与自己气息相通,从恻隐之心出发,以善良仁爱之意待人接物。 .......................   2.2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和复杂,学术界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根据上述中西人文精神的传统,我们一般认为,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有史以来不断形成、积淀、丰富的精神文化的总和,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简而言之,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它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的关注,对人的生命的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我们至少可以把现代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解释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人在万事万物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第二,追求完人理想和精神文化品格。第三,当代人文精神重视弘扬价值观念、提高文化意识和人格修养。人文精神的内涵极富综合性,涉及到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方面,积极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人格情感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等都是人文精神的基本要素。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士人以标举主体独立及个性自由为特征的“隐逸人格精神”也是构成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西方,人文精神源自古希腊文明,当时是指自由人的博雅气质与理性精神。到了中世纪,它是世俗学校人文学中体现的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以人为本,主张以个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解放人性,张扬理性,倡导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资产阶级思想观念;进入工业革命后盛行的科学主义时代,人文精神表现为对拜物主义、科学技术至上论、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的反对,强调人的个性发展,提倡人的感性,主张以人为本位来解释世界、确定价值和人生意义。 ..........................   第三章区编初中《汉语》教材人文精神内容概述、特点及建议.........7 3.1区编初中《汉语》教材人文精神内容概述.................................7 3.1.1爱国主义精神......................................................................7 3.1.2和谐之道..............................................................................8 3.1.3人性人格的光辉....................................................................9 3.1.4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求.......................................................10 3.1.5人生真情的希翼................................................................10 3.1.6灵性的启迪.......................................................................11 3.2区编初中《汉语》教材所渗透人文精神的主要特点................12 3.2.1历史传承性......................................................................12 3.2.2针对性............................................................................12 3.2.3科学性.............................................................................12 3.2.4丰富性.............................................................................12 3.3不足及建议.........................................................................12 第四章教材中人文精神的教化作用............................................14 4.1树立远大志向,肩负时代使命,加速其社会化进程................14 4.2实现人的和谐健康地发展......................................................15 4.3丰富情感体验,健全人性人格,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15 4.4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16 4.5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塑造灵性.......................................16 .....................   第五章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容进行教育的原则

 

语文人文精神教育主要是通过语文教材中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来自于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进行对话交流,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能付诸于现实行动中。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有效发挥其教育功能应遵循以下原则。

 

5.1时代性原则 一是人文精神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和历史的产物,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人文精神必然有其时代的烙印,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需要语文老师加以批评性地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涉及到不同时代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不同时代作家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信仰追求等都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观念、阶级立场等的制约影响,其人文精神的内容、标准、特点、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语文教师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对其中的思想予以客观辩证地辨析评价,辨明是非美丑,弃其糟粕,取其精华,防止学生盲目崇拜模仿。 二是语文教师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时,应该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当前时代对生产力发展、对社会文化进步起到明显促进作用的人文精神。新时代我国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以真善美为最高追求、“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与体现,在语文教育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大力宣讲。 ......................   结论

 

当前的人文精神观应该是多元化的,包容性的。一方面,任何人文精神,都只能是在一定民族文化传统下的人文精神。不同的民族,必然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有着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而任何人文精神的存在与发展必然离不开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从来就不存在脱离具体时代和历史的永恒的人文精神,因而人文精神具有民族性和传承性。另一方面,全球化浪潮已成为当前世界的必然趋势,各民族间优秀的精神文化相互吸收、相互开放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文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理性追求,更应该是一种现实的实践,应该体现在生产生活学习的各个层面。学生通过对语文教材中人文精神的学习和感悟,在心灵中烙印下深刻的心灵体验,就会逐渐成为人文精神的实践者和捍卫者。 中西在人文精神方面有着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存在着互补互益性。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谐精神、生命意识、自强精神、厚德载物、诚信仁爱、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等内容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而西方人文精神更加强调尊重个人的价值和作用,关注人的存在,主张人的平等,崇尚人的自由,更加注重理性实践,更具激励鼓舞性,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方面。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了解新理念,新思想,吸收融合其中积极向上的一面,批判抛弃其中消极不利的一面,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