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伦思维与伊斯兰“五典”观念之论释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绪论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末以来,儒家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学者们都力图全面客观地去论释儒家伦理思想。其中在对中国传统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五伦”思想的研究上,学者们通过历史性的考察,对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消极影响与负面作用加以批判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其正面作用与积极影响。 近几年来出版的相关著作如:沈善洪《中国伦理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通过历史性的考察,阐述了儒家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如纲常人伦等问题做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唐凯麟,邓名瑛《中国伦理学名著提要》(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和王正平《中国传统道德论探微》(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以历史发展的进程详细介绍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人物的道德观和道德思想教育观。 以上著述虽非讨论儒家“五伦”思想的专门著述,但其论述方法、结构体例以及其中的某些学术见解,对我们今天进一步探讨儒家的人伦思想无疑具有启发意义。除此之外,学者们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上关于儒家五伦思想方面的文章也日见增多。梁韦弦《孟子“五伦”说考议》(松江学刊,1993年第2期),周兴茂《孟子“五伦”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价值》(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恢复了孟子五伦的本来面貌,并从中揭示出其现代价值。 ........................   1.2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对话以及全球范围内各种民族文化间对话的展开,我们认为对历史上的“回儒对话”等问题也要做新的了解和认识,要重新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加以阐释,同时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融合与差异问题也要给予关注和较为全面的研究。 从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研究,既可弥补该领域的缺憾与不足,对国内外一些学者就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时,竭力关注和寻找两种文化的“共同之处”,而对两种文化的“个性差异”有所忽略的现状做以补充,实际上又拓宽了对中国伊斯兰教进行研究的范围,推动中国伊斯兰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因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其次,各民族伦理思想的相互渗透与交融,以至于相互吸收与影响,是伦理道德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既符合伊斯兰教义,又适合当时封建社会主流伦理道德思想的,也是伊斯兰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类群体中适应性与灵活性的显现,即使在当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其中的积极成分仍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   第二章关于儒家“五伦”思想的概述

 

从先秦的“五伦”到秦汉的“三纲”,其具体内涵随社会现实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先秦儒家人伦思想包含有原始的民主成分,初步体现出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自在特征。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而人伦则是儒家学说的中心内容。儒家人伦思想的建构和历史展开是中国古代社会伦理秩序与道德教化的全真缩影。 儒家人伦思想的演变是伴随中国历史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在其五种人伦关系中,每一方都是享有特定责任、义务与权利的独立个体。 在经历了朝代更替、异姓夺制的刘汉王朝,绝对的国家机器己经强行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董仲舒为了适应汉代大一统专制统治的需要,对原始儒家的“五伦”从理论上进行了重大的改造,把本来具有合理性的内容改造成为服务于专制统治的工具。对君王的无条件效忠也就成了绝对的伦理要求道德命令。君臣关系一跃而成为“三纲”之首。从孟子开始的儒家人伦由内在亲情规范到外在道德约束,到此已完成了制度化和外在化的理论演变。
“三纲”凌驾于“五伦”之上,成为了不可逾越的神圣禁地。以“三纲五常”为标志的儒家人伦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空前的制度强化。发展到宋明时期,随着理论思维水平的本体论提升,仁义礼智信等纲常规范更是成了新儒家们艰苦论证的“天理”和极力推崇的“良知”。维系社会和谐的人伦秩序完全成了外在化甚至本体化的强行约束机制。
.....................   2.2“五伦”的形成 2.2.1“五伦”概念的内涵 何谓“五伦”?《孟子·滕文公上》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里孟子所讲的的人伦,实即人们之间最基本的五种关系,故亦称“五伦”。 五伦的内容就是父子、君臣、夫妻、长幼、朋友五种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五类伦理关系。它是五种社会对应体,而亲、义、别、叙(序)、信则是处理这五种人际关系的准则。孟子的五伦,基本上比较客观地概括了人与人之间的五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关系,其中,父子关系是基于血缘关系而形成的不同辈份的人伦关系;君臣关系是基于政治关系而形成的上下级之间的人伦关系;夫妇关系是基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同代异性之间的人伦关系;长幼关系是基于年龄差异而形成的一长幼之间的人伦关系;朋友关系是基于感情或事业相同而形成的平等的人伦关系。具有双向义务的性质。“五伦”适应了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需要,为整个社会罩上了一层严密的人伦之网,从而形成了血亲相联、家国一体的群体网络结构。它完善了人伦建构和伦理实体的设计,解决了客观伦理的主观内化问题,建立了中国伦理的基本结构和体系,它勾画了儿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伦理和伦理实体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中国伦理政治精神的基调,是中国伦理精神的典范。 归根结底,五伦关系是儒家对中国社会整个社会关系的设计,它不仅在一个原点即个体上囊括了全部的人际关系,而且也以伦理的形式概括了血缘、伦理、政治等各种性质的社会关系。 .....................   第三章关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概述........................16 3.1“五典”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16 3.1.1唐宋丝绸之路的和平传教.........................................16 3.1.2元及明前期的大分散与小集中.................................16 3.1.3明清时期的汉文译著活动........................................17 3.2早期“五典”思想的渊源与形成.....................................17 3.2.1王岱舆“真忠正道”的政治伦理观..............................17 3.2.2马注的人道伦理观...................................................19 3.3集大成者刘智及其“五典”思想.....................................21 第四章关于“五伦”与“五典”思想的比较...........................24 4.1“五伦”思想与“五典”思想的相通之处.........................24 4.1.1重视人伦道德建设..................................................24 4.1.2以“孝道”观为核心...................................................25 4.1.3存在明显的封建伦理观念......................................27 4.2“五伦”思想与“五典”思想的不同之处........................28 4.2.1属性的不同.............................................................28 4.2.2排序的不同.............................................................29 4.2.3目的的不同.............................................................30 4.3比较的意义................................................................31 .........................

 

第四章关于“五伦”与“五典”思想的比较   由于伊斯兰教伦理思想与以儒家伦理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伦理思想体系和社会意识形态,又因两者的存在各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故而二者的融合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在研究他们的伦理思想时,必须对二者进行比较。 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教回族汉文译著家所建构的伦理思想体系是中世纪伊斯兰教伦理思想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伦理思想相融合的产物。

 

4.1“五伦”思想与“五典”思想的相通之处 “五典”说是明清时期的回族汉文译著家从伊斯兰教宗教的利益和需要出发,积极适应儒家传统文化的挑战,力争避免伊斯兰教在中国日趋衰微并进一步寻求立足图存,本着“隔教不隔理”的原则将伊斯兰的伦理道德思想与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巧妙结合的产物,这在当时是比较可行的出路;况且,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伦理道德的说教,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这与重视现世生活的伊斯兰伦理思想有很多共通之处,客观上具备了两者融合的可能性。“五典”学说就是在伊儒这两种异质文化的交锋与融合的互动中产生的,而且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精神内质上都与儒家伦理极为相似。 4.1.1重视人伦道德建设 儒家学说虽不能称之为宗教,但其伦理纲常、宗法制度亦自成严密完整体系。儒学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而儒家人伦思想又在儒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主导地位。儒家更看重今世,强调务实而倍受推崇。 ........................   结语

 

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实践所体现的精神内核正是尊重传统并弘扬传统,但不因袭传统,而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高度发展,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为了能在儒家文化一统天下的形势下为伊斯兰文化开拓出一片发展空间,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向儒家思想靠拢,尽可能地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和渗透,用儒家的语言来阐释自己的教理和教义。 在明清时期,回族汉文译著学家们就试图调和宗教与道德的界限,他们不仅向回族穆斯林展示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而且也向非穆斯林介绍了伊斯兰教教义,促进了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加强了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相互了解,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发展,使得中国穆斯林民族更好的融入到整个社会中,加快了自身的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进程。不得不说,回族所信仰的伊斯兰教自传入中国迄今,能生存一千余年,其“顺主忠君”的政治伦理思想和“人道五典”的社会家庭伦理思想是实现这一历史功绩的主要原因。而这种伦理道德方面的印证与融合,在历史上是伊斯兰教能与中国封建统治相协调的基础,在当今而言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 这种与时俱进的变通精神和积极吸收其他文化、博采众一长的开放姿态。正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指导原则,也是时代前进的力量源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