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唯物史观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前提与基础
1.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想溯源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西方对人的发展问题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了人的价值和认识的主体性。苏格拉底关注和研究人类本身,认为这是哲学的最高任务。柏拉图认为教育培养的人必须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理想国”的统治者和良好公民。亚里士多德主张人的和谐发展,试图通过对人性论的论证来说明人的和谐发展的自然合理性。欧洲的文艺复兴表现出强烈的人的主体意识精神,它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能力,崇尚人的力量与智慧,提出人性解放和个性自由,提倡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这种以人性解放和发展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强有力地冲击了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教会专制制度,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文艺复兴之后,人类历史开始由神的时代步入人的时代。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倡导人权、自由和人的理性,给予人性充分的肯定。席勒构想出个人身上的自由与必然的对立和解了的理想的国度,个人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卢梭主张自然、自由的教育,认为教育要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反对压抑人的个性和限制人的自由。康德认为人只有经过艰苦的劳动才能获得幸福,在劳动过程中推动着人的发展。黑格尔充分肯定教育的重要作用,强调教育促进了人的完善,使人得到充分发展。欧文强调儿童硕士论文发表格式从小就要培养德、智、体、行方面的品质,并建立“新协和村”,从实践上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探索。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从自然的、感性的、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的“现实的人”出发,反对抽象,力求回归感性,把人从天上重新拉回到人间。 上述思想家由于受到历史条件与阶级地位的局限,对的人的发展的理解有着明显的不足:一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作为前提,其实质是统治阶级和特权阶层这些人的发展理想,对广大劳动人民只有虚伪,起到的是欺骗的作用。二是大多将教育视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人获得解放和发展的桥梁。但是不能看到教育的本质和功能也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形态制约之下,往往成为统治压迫广大人民的工具和方式。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当时的社会灾难持批判态度,把灾难错误地归结为硕士论文提纲格式科学技术与工业文明,看不到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结果。所以这一时期的大多数思想家对人的发展的理解明显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缺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紧密结合,因而不是科学的思想。但是他们对人的发展的理解包含很多有价值的观念,这成为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代写论文网提供全方位的论文代写服务,包括: 本科论文代写,硕士论文代写,MBA论文代写,职称论文代写代发表,英国论文代写。联系方式:QQ 1135812344,电话13795478425。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的发展理念,蕴藏着深厚的人学思想底蕴。我国历史上大多数思想家认为人的地位是崇高的,对人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尚书·泰誓》记载着“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这肯定了人的价值。“周礼”实现了由遵从“神的旨意”向依靠“人的道德”的回归,这是一次重大的上层建筑革新。《易经》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将人放在中心,肯定人的地位。以“仁”为核心、“礼”为外在表现的儒学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探讨人的本性、人生的价值、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等。我国古代大多数思想家认为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是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理想人格”是崇高的人生目标和道德境界,是人生理想所要达到的价值目标,指引着人们通过提高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学问来实现这个目标。对社会和个人而言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儒家的“仁”就是理想人格的体现,孔子强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等,就是对人的行为和发展的内在规定。孔子认为“圣人”是“仁”的代表,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更是“理想人格”的楷模。道家的“理想人格”是指精神上不为外物所役使的绝对自由境界。理想人格的发展模式为“内圣外王”。儒家的“内圣”是道德人格和道德境界的自我修炼。“外王”是建立在道德人格基础上的政治人格,在政治与国家生活中将圣人的王道理想体现出来,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圣王理想。“外王”以“内圣”为基础和前提,“内圣”依靠道德人格感召力量来掌握国家政治权力,建立政治权威,完善与提高人的道德。“内圣外王”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统一。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权思想。儒家主张仁者“泛爱众”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包含关心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朴素人道主义思想。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反映出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劳动人民的平等要求,含有朴素的人权主义思想。《礼记》中的小康大同思想反映出人民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理想。
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规定着人的发展,难以超脱统治阶级抽象人性论和超历史、超社会的形而上学历史观的束缚。在论述人的本质和价值时,首先考虑的是人的道德本质和道德价值,而人的发展的各种要素,如社会关系、需求、素质能力、个性等都只能在其框架内考虑。这样人的发展思想是一种有限的和片面的发展,而不可能是自由全面的发展。但却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和中国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要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实践产生影响,必须要适应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行为特征,从我国传统人的发展思想中汲取重伦理、重道德、重内在修养的精神品质与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发展理论。
1.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产生的现实条件与理论前提
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形成时期,工业革命使欧洲资产阶级确立了在本国的政治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造成了劳动的异化和人的异化,人的发展成了片面和畸形的发展。马克思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考察,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的实质,批判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主义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束缚与压抑。 唯物史观的创立源于马克思对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马克思对社会历史规律的研究抓住了“现实的个人”这个根本,以此为基点考察社会历史,对社会历史进行批判性研究,运用哲学的思辨方式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领域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进行探究,揭示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的本质。“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交换关系为基础进行科学考察而得出的重要概念。有生命的具体的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从事着实践活动,体现了现实的人是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现实与历史、个体与类的辩证统一,具有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统一、现实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社会性与个性相统一等特征。人的全面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最高目标,社会的发展最终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从“现实的个人”的角度出发,关爱人、探究人的本质、深入分析人与社会的关系、追求人类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出发点。
唯物史观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供理论前提,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前提性制约性作用。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通过劳动、社会关系和人的需要来界定人性。在人性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物质生产劳动,这是人性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也是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认为人是以物质生产关系为基础,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现实的个人。劳动随着生产力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决定了以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也不断地发展变化,人性也随之发生变化。人的全面发展从自身特性角度讲,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在内的人性的发展,人性是在劳动、社会关系、人的需要三者相互作用中形成的,这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也必然是在三者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实现其发展。生产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表现,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劳动成为人类的特性。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人的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唯物史观认为人的需要是人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人的积极、能动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的需要是推动人参与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因。以实践活动和教育为基础,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社会交往形成了人的个性。人的素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综合体现。人的能力是人在实践活动中自身本质力量的综合体现。可见,人的劳动、社会关系、需要、素质能力、个性都是以实践为基础,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通过交往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历史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唯物史观与人的发展的各要素之间有着前提性制约性关系。
1.3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14-18
1.4 唯物史观与人的................................................................18-21
第2章 社会历史基本矛盾变迁 ................................................................21-25
2.1 社会历史基本矛盾在 ................................................................21-22
2.2 应对时代变革挑战与................................................................22-23
2.3 社会发展与人的 ................................................................23-25
第3章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探究 ..................................................................25-36
3.1 我国人的全面发展面临的 ................................................................25-28
3.2 人的全面发展时代性问题的 ................................................................28-36
结论
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置于时代语境下进行科学研究,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的新动态。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其唯物史观的创立为前提,并与唯物史观的发展成熟紧密相关。以往关于人的发展思想是以抽象人性论和形而上学历史观为前提,是欺骗广大人民的虚伪说教。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产生过程的分析,阐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而且是唯物史观发展进程中始终关怀解决的中心问题。防止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研究陷入抽象化和虚伪化。这是本文要完成的第一方面的理论尝试。社会历史基本矛盾运动在我国现阶段表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实现社会与人的发展成为时代诉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风险密集时期来临,这不断赋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意蕴,社会转型期内人的发展出现一系列的新问题:人与自然难以达到和谐的发展;市场经济中人的物化与异化;人的发展出现新的分化;教育与就业资源配置失当阻碍了多数人的发展;封建特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私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依然存在;人文关怀缺少,人与人出现信任危机等。这都是人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面临的时代性问题。文章力图找到影响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给予人的全面发展时代性问题以理论性解答,这是本文要完成的第二个方面的理论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