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转化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 先秦儒家诚信之德概述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先秦儒家诚信之德是儒家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先秦儒家诚信之德首先要厘清其相关概念,这是研究先秦儒家诚信之德的基础。


    一、 先秦儒家诚信之德的意蕴
  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 先秦儒家非常注重诚信的研究,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范畴,在当时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诚信的内涵和诚信在道德体系中的地位是完全必要的。


        (一) 诚信的内涵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nbsp; 在古代早期文献中,“诚”与“信”是分开使用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诚,信也”,“信,诚也”。“诚”字最早出现于《尚书·舜典》中,舜帝:“五载一巡守,郡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诚以功,车服以庸”。[1]《易·乾》中提出“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2]孔颖达云:“诚,谓诚实也”。[3]朱熹曰:“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4]孟子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5]他将“诚”提升为道德的本体。在《礼记·硕士论文发表格式;大学》中,“诚意”与“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共同构成“八目”,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使道德内修与外养有效地契合。“诚”作为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它的基本含义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不自欺。“信”字最早见于《尚书·商书》中。商汤说:“尔硕士论文提纲格式无不信,朕不食言”。[6]“信”的意思是“相信、信任”。商汤希望大家相信他会遵守承诺。《说文解字》中指出:“信,诚也,从人言”。“信”字是由“人”与“言”组成,因此“人言为信”是做人的一个重要准则。“信”最早是指人们对于鬼神的虔诚,诚实不欺,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孔子极为重视“信”,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德目,并将“信”列为“四教”(文、行、忠、信)和“五德”(恭、宽、信、敏、惠)之一,进而确立“信”在道德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孟子将“信”作为“五伦”之中朋友关系的准则。董仲舒将“信”提升为一种普遍的道德品质,将其列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信”的基本内涵是“言行一致、遵守承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最早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逸周书》:“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7]“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诚”。[8]其中“信诚”指的就是“诚信”的意思。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家创始人管仲最早提出“诚信”这一命题,他指出:“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9]意思是古代的君王很注重诚信,诚信是团结和维系天下人的纽带。战国末期的荀子是先秦儒家代表中最早提出“诚信”这一思想的。他说:“端悫诚信,拘守而详”。[10]意思就是忠厚诚信,遵守法度。“诚”与“信”意思相近,却各有侧重。“诚”主要侧重于内在,指的是内心的态度和品格。“信”侧重于外在,指的是个人的诚实、遵守承诺,以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诚”体现的是内在的自我修养,“信”体现的是外在的他人态度;“‘诚’更多的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信’更多的是指‘内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践行”。[11]“诚”与“信”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诚”是“信”的基础和依据,“信”是“诚”的外在表现。不诚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同样,不能够赢得信任的人,必定缺乏一定的诚实。“诚信”的基本内涵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立身处世、立业、为政、交友中必须遵守的一种道德法则。


        (二) 诚信在道德体系中的地位
  诚信作为传统道德思想中的重要德目,被先秦儒家们赋予了重要的地位。由于先秦儒家诚信之德更关注的是社会伦理道德层面的“信”,因此,先秦儒家诚信之德主要是通过“信”来表达的。孔子认为“能行五者于天下,唯仁矣”。[12]五者指的是恭、宽、信、敏、惠。因此,诚信便作为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这五种仁德之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13]孔子将诚信作为知识、品行、忠义、诚信这“四教”之一,他认为“信”是一种德行,一种义务,从属于“仁”,是实现“仁”的一个具体道德纲目。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14]可见“信”必须从义。孟子谈“信”相比于孔子要少些,但他提出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5]这“五伦”思想,确立了诚信在朋友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荀子说过:“天下之要,义为本,而信次之”。[16]由此可见,“信”仅次于维护等级制度、协调君臣关系的“义”。董仲舒提出:“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17]他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将“信”列入“五常”之中,使其成为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从而确立了诚信在传统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五常”的每一道德范畴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和意义:“仁”表示人与人之间人格的平等,通常表达为对他人的同情心,着重指“我”与“人”的关系;“义”表示公正,尊重他人的利益,强调“我”与“人”、“社会”以及“国家”的关系;“礼”表示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遵守一定的规范;“智”表示肯定“是非善恶”的区别;“信”表示遵守承诺。虽然“信”排在“五常”末尾,但是他的地位却是不容忽视的。在整个道德范畴中,“信”是“仁”的外部表现。“仁”是道德体系的核心,需要通过“信”的程度和状态来显现,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处于表与里、形与质的关系。缺失“信”的人,就不会是一个有“仁”的人。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义”与“利”是联系在一起的。以义制利,以义求利是当今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信守承诺的人,符合“义”的标准,才会赢得更多的合作,从中取“利”。“礼”是社会道德文明的直观表征,是个人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信”是“礼”的前提,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必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智”与“仁”是相辅相成的,好学求知也能促进仁德的自觉和生长。也只有诚实讲信的人才会崇尚知识、追求真理。在现代社会,诚信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在道德体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首先作为一种伦理道德,不仅体现了个人诚信,同时包括了各种以组织为关系的诚信,如企业诚信、政府诚信、法律诚信等。对于个人来说,诚信是为人的根本,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对于企业而言,诚信是维持企业生命的保障,也是振兴企业的根本。诚信是一种无形资本,信誉良好的企业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治国安邦中,诚信更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信用良好的政府,才能够长久地治理好民众,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其次,诚信作为现代的一条经济规律而存在,它对市场活动的参与者起着一定的强制作用,违背诚信这条经济规律的人,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第三,诚信是一条法律原则,它要求人们在民事行为中,必须讲诚守信,不能有虚假和欺诈的行为存在。诚信更是道德观念的法律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演进。第四,诚信是一种制度,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一种约束,通过一定的制度限定,人们的行为才会变得有序,从而形成一种道德行为。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制度能够使社会不断地吸收道德力量,从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们形成道德性和自觉性。诚信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是国家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有利保障,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同时,诚信还是一种经济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信用的发展而逐步确立,对于维护金融秩序和市场经济发挥重要的作用。诚信无论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同样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可以看出,诚信对于道德主体的社会活动,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和较高的社会价值。因此,诚信对于个人、社会来说,都是极为重要,不可缺失的。


    二、 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 ............................................................17-21
        (一) 历史渊源 ............................................................17-18
        (二) 时代背景 ............................................................18-21
    三、 发展轨迹 ............................................................21-26
        (一) 先秦儒家诚信之德的............................................................21-22
        (二) 诚信之德的形成 ............................................................22-24
        (三) 先秦儒家的成熟 ............................................................24-25
        (四) 先秦儒家诚信之德的............................................................25-26
    四、 本章小结 ............................................................26-27
第二章 内容、特征及历史定位 ............................................................27-36
    一、 先秦儒家诚信之德的............................................................27-29
        (一) 立身处世之本 ............................................................27
        (二) 立业之基 ............................................................27-28
        (三) 为政之德 ............................................................28-29
        (四) 交友之道 ............................................................29
    二、 先秦儒家诚信之德的基本特征 ............................................................29-32
        (一) 血亲情理的宗法等级性 ............................................................29-31
        (二) 平治天下的政治目的性 ............................................................31
        (三) 修身为本的道德自觉性 ............................................................31-32
        (四) 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性 ............................................................32


   结论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要求、价值观念和伦理关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诚信的某些观念不可避免地与现代社会观念发生矛盾和冲突,因此我们要根据先秦儒家诚信之德的特点,结合现实,对其进行转化,使之成为能对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即建设和社会实际问题提供切实指导意义的智慧。
  先秦儒家诚信之德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道德资源在中国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和价值。但由于它植根于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人们之间的诚信也只局限在血缘关系的层面,因此为了适应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诚信之德必然会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形态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形态,传统的熟人社会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陌生人的社会。诚信之德缘起于历史悠久的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形成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熟人社会,在这种封闭的社会中,维系着人际关系与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便是道德。由于人们一直过着保守孤立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很少往来名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也就局限在熟人之间。在市场经济社会,原有的自然经济完全被市场经济所取代,人们以往的以血缘亲情为中心的家庭关系逐渐解体,逐步转向独立的陌生人的关系。先秦社会中,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是人们唯一信任与依赖的地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进入市场经济条件,他们必须脱离原有的以宗法血缘为中心的家庭,独立生存于社会中,因而由血缘情感维系的信任关系逐渐转变为依靠契约合同约束的信任关系,原本的熟人社会被陌生人社会所取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人们是完全独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独立的,不以任何情感为纽带。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