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硕士论文范文:论艾思奇哲学人生中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一、绪论


(一)选题之背景


艾思奇的人生是哲学的人生,其代写硕士论文哲学的人生充满着他践行人生哲学的智慧。在众多关注、研究他的人之中有两位当引起我们的格外关注:一位是毛 泽 东,一位是蒋介石。毛泽东在审阅艾思奇悼词时亲手填加了“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①一语;蒋介石曾言在与共产党的斗争中不是败于军事,而是败在《大众哲学》上,慨叹在国民党中为什么没有艾思奇这样的人。毛 泽 东评价《大众哲学》是一本真正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而蒋介石也感叹“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②。毛 泽东外出视察常常带着这本书,并曾给在苏联学习的毛岸英寄去了此书;蒋介石也曾将《大众哲学》放在案头,并要求蒋经国也多读该书。毛、蒋二位同时看重艾思奇,着实令人意外,却也在意料之中,个中之意义当不言自明。改革开放以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背景下,学术界重新掀起研究艾思奇哲学思想的热潮,自有其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一方面缘于艾思奇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中国化、时代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科学阐述。指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011 年 1 月《光明日报》理论部与《学术月刊》编辑部共同评选出的《2010 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位列榜首。③由此可见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高度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困境也同样让各界担心不已。其中喊了廿多年的“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儒化共产党”似乎仍不绝于耳。它警示着我们在这些问题上绝不可掉以轻心。
就此而论,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困境,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的研究是我们当前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这些研究包括从学理上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为“显学”的历史必然性;也包括从实践上开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研究路径。所以说,加强艾思奇哲学人生及人生哲学的研究极为重要。...........
......................


二、科学的人生哲学


艾思奇的人生是哲学的人生,他的一生就好像是为哲学而生。之所以这样讲,因其自幼就与哲学结缘,并且很快确立了科学的人生观,选择了科学的哲学,选择了科学的人生哲学。科学的人生哲学与落后的腐朽的“世纪末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前进的、进步的哲学,是进步的、前进的人们的哲学。艾思奇在理论搏击的风雨之中选择了它,并从此为之奋斗终生。


(一)行于大道——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


艾思奇出生在云南省腾冲县一书生门第家庭。父亲李曰垓,同盟会成员,民主主义革命家。长兄李生庄,研习西方哲学,是五四时期云南新文化的主要传播者之一,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家庭对艾思奇人生之路的选择影响很大,他自幼就受着“生”命文化的熏陶。据李青教授(艾思奇之侄,国防大学教授)讲,他们李氏家族家谱的排名,就是循着《周易·系辞》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的顺序的,故而艾思奇原名李生萱。
艾思奇先后在私塾、国民小学和教会学校读完了小学、中学课程,于 1927 年、1930 年两渡日本,学习工业。在日本他不仅学好了专业知识,也广泛研习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种知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及各国哲学流派的理论尤感兴趣,颇有研究。艾思奇早年的学习经历,家庭的影响,加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动荡、各种理论交织的时代背景,都对艾思奇产生着重大影响,年轻的艾思奇不断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选择人生道路。直至 1933 年艾思奇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走上革命道路。
艾思奇自己的论述和友人的回忆及相关信件,大体展示了艾思奇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认识和思考的过程。艾思奇回忆,1925 年至 1930 年期间,受政治影响参加他一些群众性团体活动,阅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书籍,对共产主义事业开始有了一定的信仰。19 岁时艾思奇曾对友人陆万美讲,“我总想从哲学中找出一种对宇宙人生的科学真理,但古代哲学都说不清楚,很玄妙,最后读到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才豁然开朗,对整个宇宙和世界的发生发展,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解释。”.................................
................................
目 录
中文摘要.................................1
Abstract...................................3
一、绪论.................................5
(一)选题之背景...................5
(二)问题之提出.....................................................6
(三)解决之路径.....................................................8
二、科学的人生哲学................................................10
(一)行于大道——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10
(二)斥退扬进——批判世纪末人生哲学
阐扬科学人生观..................................................................11
(三)大道之行——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生信仰.....................16
三、批判的人生哲学...........................................................20
(一)先利其器——阐发批判论的科学理念........................20
(二)匡正纠偏——错误思潮之批判...................................22
(三)反“主”为“客”——主观主义之批判..............................27
四、革命的人生哲学...........................................................31
(一)阐旧扬新——揭露旧社会本质 建设新社会................31
(二)转识成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到中国化现实化之转变.......................................................33
(三)再示笔“锋”——研究传播党的理论路线......................36
五、奉献的人生哲学...........................................................42
(一)卷中精义——窥探奉献的人生精神............................42
(二)“一世师表”——做好哲学教员....................................44
(三)舍己为他——坚持集体主义原则................................45
六、结语.............................................................................50
参考文献.............................................................................53


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没有关于“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有没有自己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者有没有自己的人生哲学体系?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理论思考。
2010 年 8 月我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拜访了方克立先生,请教欲以“艾思奇的人生哲学”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是否妥当。先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艾思奇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一个人花上十年、八年的时间研究艾思奇都是很有意义的。”得到了先生的认同,悬紧的心似乎轻松了几许。实际上,在中国现代哲学史的研究中,艾思奇的哲学思想是颇受关注的。但由于萨特“人学空场”的魔咒,多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生哲学”的研究望而止步;对马克思主义学者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人生哲学的关涉更是噤若寒蝉。因为不知道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中能否找见得到人生哲学的“体系”。我那颗悬紧的心也正为此。
艾思奇的人生是哲学的人生,纵观其一生,他似乎真的是为哲学而生。艾思奇的哲学中的确没有西方式的人生哲学“体系”,但却充满了中西结合的人生哲学智慧,更令人折服的是他还把这种智慧传给了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使他们选择了正确的、成功的人生道路。我觉得这也正是蒋介石当初没弄清楚,后来才想明白而慨叹不已的缘由之一。
艾思奇的人生哲学有着独自的特征:第一,他的人生哲学“体系”寓于“体现”之中,体现于他的哲学人生的一言一行之中;第二,在其理论著述中,直接的理论模式与间接的理论模式相结合;第三,艾思奇的人生哲学理论超越了知识层面,达到了“转识成智”,他用自己的智慧启发了千千万万青年人的智慧,真正地实现了那个时代青年人从理念到行为的转换。


参考文献


[1] 方克立.重视人生哲学的研究[N].文汇报,2001-6-2(9).
[2]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5.
[3] 谭头红.论艾思奇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4 ] 刘玲.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5] 赵小彬.艾思奇实事求是思想研究及其当代意义[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6] 韩树英.艾思奇与第一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J].理论视野,2008(2).
[7] 胡为雄.新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编写及其经验[J].毛 泽东邓 小平理论研究,2007(5).
[8] 张宏辉、汪涵.延安时期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 年 5 月
[9] 庄福龄.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突出贡献[J].现代哲学,2008(6).
[10] 李青.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东方论丛,2010(2).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