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少枫早期美学思考与转向——从《诗化哲学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刘小枫美学思想的产生背景


  《诗化哲学》是刘小枫早期美学思考的中心,诗化哲学把美作为个体生存信念的归宿,以审美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最终追求,将感性个体生命归依于审美主义与审美救赎。依笔者看,刘小枫美学思想的产生,是受到中国近代以来的审美主义传统以及建国后两次美学热的深远和直接影响,此外刘小枫个人的哲学美学背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中国近代社会以来的审美主义传统的影响
    近代社会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先驱者们,首先是从关注中国社会发展而开始进行美学体系建构的,他们认为欲兴中国社会亦有赖于美学。这种美学与社会人生命运的紧密结合也促成了中国近代审美主义的产生,这种审美主义因为其熔铸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与西方审美主义思想的而别具一格,直到现在仍对中国美学产生着重要影响。
   中国近代审美主义对个体生命的强烈关注首先来自中国古代美学的审美人生观。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禅学均以不同的方式为感性个体生命开辟出走向审美生存的理路。在儒家美学思想中,孔子不仅以“吾与点也”的人生理想描绘出完全与天地自然相融汇的审美人生境界,还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个步骤指出通向审美人生的具体道路;在道家审美思想中,庄子不仅提出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乘物以游心”的体道方式,还讲述了“厄丁解牛”、“询楼者承嵋”等等寓言故事以展示超越世俗束缚而达到的不为物累的自由境界,这种自由境界其实就是一种和谐愉悦的充满诗意的审美境界。在佛家思想中,禅宗美学倡导“本心即佛”,既不讲苦行,也不讲坐禅,更不讲读经,一切外在的戒律、神圣的偶像经典的教条都看成是多余的,以追求一种自我精神解脱和人生的适意。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处于传统与现代汇合处的王国维、蔡元培等人。
    中国近代审美主义的另一思想资源则是以德国哲学美学思想为主的欧洲审美主义传统。一提到审美主义,在中国人们首先想到就是以王尔德为代表19世纪后期在英法等国一度兴盛的艺术思潮,这种审美主义长时间里曾被译作“唯美主义”,这是一种对审美主义的狭义理解。广义的审美主义并不特指某个流派,而是指某些流派、某些艺术家和思想家以美为最高价值的思想倾向,也可以包含审美的精神气质和生活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审美主义与宗教不同,它所代表的不是一种超世俗而是一种世俗精神。它在古希腊曾经大行其道,促成了古希腊艺术的繁荣,也促成了古希腊人生活方式的美化。

文艺复兴运动是精神领域里的解放,可以看成是在教会的漫长统治后的审美主义的一次精神复活。到了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审美主义囊括了唯美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流派,也回旋于众多哲学美学的思想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它从思辨角度高扬审美旗帜,主张审美与艺术是文化的最高原则、主张以审美去改造现在的衰败的文化。这种德国式的审美主义被称之为思辨式的审美主义,它以康德、席勒、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哲学美学家为代表。............................
..........................


第二章《诗化哲学》的美学思考


    在写《诗化哲学》之前,刘小枫曾写过一篇名为《从诗的本体论到本体论的诗》的文章,这篇文章是他在北大读美学硕士时的毕业论文。尽管写《从诗的本体论到本体论的诗》时的刘小枫己对这种美学本体论有所冷淡,但这篇文章却是对美学充满热情时积累下来的东西,是对人的审美生成、价值生成的哲学思考。
《诗化哲学》是在此论文基础上扩展而成的,在此书中,刘小枫从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德国唯心派、生命哲学、存在主义、现象学、解释学、法兰克福学派中梳理出一条感性个体生命归依的诗学美学之路,并与中国的传统儒道释思想相印证。


一、为什么美学要关注个体生命的归依
    西方近代以来,由于技术革命而进入了工业文明社会,唯理主义、经验主义哲学大行其道,用自然科学的认识论来解决人生问题和价值问题,加重了人类生存能力和生存感受之间的二律背反,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处于深刻的矛盾中。因此,对个体生命归依问题的思考自然而然地突现出来。
“终有一死的人,在这白日朗照、黑夜漫漫的世界中究竟从何而来,又要去往何处,为何去往?有限的生命究竟如何寻得超越,又在哪里寻得灵魂的归依?”①刘小枫认为这就是浪漫哲学的旨趣之所在,并认为这一问题的思考最早可以追索到帕斯卡尔。他认为,早在十七世纪的帕斯卡尔就看到人要寻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不能靠理智而是靠情感和爱,就注意到有限生命到哪里去寻找永恒归依的问题,“我不知道谁把我置入这个世界,也不知道这世界是什么,更不知道我自己”②,这是帕斯卡尔深感困惑的问题,也是浪漫主义哲学家普遍困惑的问题,为解决这种困惑,他们把眼光投向了个体生存哲学。作为浪漫主义先驱之一的卢梭惊呼科学甚至文明不会给人类带来幸福,只会带来灾难,所以主张离开社会回归自然,回归个体情感自身。卢梭在《爱弥尔》中探究了人的质朴情感,强调个体生命的最高价值不在于知识智慧,而在于道德本性和感情。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中期的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对个体生命归依问题有了更为深沉的思考:康德规定以逻辑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只能认识现象世界,根本触及不到纯粹道德的、信仰的物自身;费希特将康德的纯粹道德的自我上升为本体论意义上的意志;谢林、施莱尔玛赫等哲学家把自我、直觉、情感作为自己哲学的重要根据。...........
...................


第三章《拯救与逍遥》的美学转向...................................................20
一、对中国儒道释思想作为个体生命归依的质疑..........................20
1、儒家的“伪价值”:思无所依......................................................20
2、道家的“非价值”:凉心冷意................................................... 22
3、释家的“反价值”:无情无性..................................................23
二、对西方现代虚无主义的批判....................................................24
第四章刘小枫早期审美思考与转向的意义和启示.......................26
一、走出中西文化二元景观.........................................................26
1、是古今之争还是中西之争?...................................................26
2、走出中西文化优越论.............................................................27
二、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问题和困境........................................29
1、摆脱政治话语的审美超越....................................................29
2、拒斥虚无主义的价值坚守...................................................30
...............................................................

结语
    中国当代美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因为美学所具有的超越性而走向其反面:美学脱离了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和批判,闭门造车,只进行形而上的哲理性的玄思。这种情况,使得美学对现实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被逐渐消解掉了,已不足以为个体生命提供价值归依。刘小枫正是意识到当代美学存在这种问题而放弃审美主义的,他认为美学就是人学,无论美学具有怎样的超越性,都必须关注现实人生。美学在超越现实人生的同时,又必须紧密联系现实人生,回归到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和批判。因妙刘小枫走出审美主义寻找更为贴近个体生存和时代问题精神思想,他之所以走向西方现代神学、以基督教神学为价值取向,则是因为这种神学可以将人的灵魂提到神性高度来,神学中所蕴的对生命意义的关怀远超过对生命本身这一价值态度,这使得刘小枫引进现代神学的“上帝”作为国人的价值根基。刘小枫从《诗化哲学》到《拯救与逍遥》是从摆脱政治话语的审美主义追求到拒斥虚无主义的价值坚守,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现实条件之下,面对不同时代问题,而为感性个体生命不断地寻求信念安顿和价值归依。
刘小枫说:“我从美学、心理学、哲学转向神学,首先是出于个人信念,随之是学术之意向。”套用这句话,我写刘小枫,首先是个人兴趣,随之是论文意向。刘小枫就像是当代的夸父,他一边呼喊着一边追逐着他心目中的太阳,而且他还会说,迟早有一天,你会感觉到那太阳的光芒。对于象刘小枫这样内心真诚并不断追问、考问自己灵魂的人来说,他们在做学问时往往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他们把人生历程中的惊喜、震撼、痛苦、悲哀、感动、激情、犹豫、仿徨、困惑、懦弱、胆怯、卑微、低下、无奈、妥协、强硬、不满足、不甘心、不放弃、不得不做、不得不说、不得不走,不得不想的人生体验都放进去了,我们所感受到的情感就是他们人生体验的情感。人生的真理不是知识,它不可以传授,不可能从书本上去学到,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寻找和体悟的。........


参考资料
[1]刘小枫.诗化哲学[M].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修订本)[M].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3]刘小枫.这一代人的怕与爱[M].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4]刘小枫.走向十字架上的真[M].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5]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6]刘小枫.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刘小枫.沉重的肉身[M].华厦出版社2004年版.
[8]刘小枫.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M].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9]刘小枫.刺渭的温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0]刘小枫.圣灵降临的叙事[M].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版.
[11]刘小枫.现代人及其敌人[M].华厦出版社2005年版.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