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类意识论概述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 “文类”范畴探析


“文类”是文学理论最古老的范畴之一。“文类”一词来自有着拉丁词根的法语 genre。Genre 一词本义有四:一是具有特殊形式或技巧的艺术(或艺术努力)的种类(class),二是文学或艺术作品的种类(kind),三是音乐的表现风格(style),四是书面表达自我的风格(style)。作为文学理论范畴,文类涵括以结构、内容、风格、功能等标准划分的一切文学作品类型。颇出人意外的一个事实是,两千多年来,中外古今对于文类的认识却始终存有模糊、分歧甚至淆乱之处,尚无比较集中统一的意见和说法。作为本文的关键词,拟在综述和批评已有中西文类范畴研究的基础上,试对文类范畴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诠解。


第一节 西方语境中的文类范畴
对于广大英语国家来说,文类(genre)这个法语的外来词,在使用和研究中的分歧或模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本土语与外来语的同化或对译问题。这是一切文化交流事件中普遍存在的彼此格义的现象。请看下列诸条关于“文类”的引文:R·福勒编《现代批评术语辞典》:“此词在英语批评词汇中尚无意见一致的对应词,‘kind’、‘type’、‘form’都与文类(genre)混杂地使用。单单这一事实就揭示出围绕文类理论发展的某些混乱”。M.H.阿伯拉姆著《简明外国文学词典》:“文类(Genre)”:“这是一个法语词。在文学批评中指文学的类型、种类或现在常说的‘文学形式’。文学作品的类型划分向来为数众多,划分的标准也各自悬殊。……”②C.波尔蒂克编《牛津文学术语词典:英文》:“表示作品的 type、species、class的法语词。”③《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种类;类型;(尤指按形式或主题划分的文艺作品的)风格(style),体裁(kind)”。由以上几本收录“文类”的词典不难看出,genre 的英文对译问题,即与 kind、type、form、species、class 以及在具体论著行文中出现的 variety 等词的关系问题,构成了文类范畴使用中最先遇到的一个基础性技术障碍。
二是以文类为中心的分类序列的术语问题。文类划分在理论上言,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那么,不同层次的分类因对象不同,应该以有所差别的术语表示之,而这恰恰构成了分类序列术语的难题。正如波尔蒂克认为的那样,文类范畴混乱原因在于其同时被下列三种情况所用:最基本的文学艺术的模式(抒情的、叙事的、戏剧的);最广泛的作品分类(诗、散文、小说);根据许多不同的标准进行的最专业的次分类。.........................
.................................


第二章 文类等级论


“文类是策略”论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纷繁复杂的文类世界。然而,文类之间的关系花样繁多,千姿百态,如包含(诗与抒情诗)、组合(诗、散文与散文诗)、对比(喜剧与悲剧)等等;而文类等级(genre hierarchy)则构成了文类之间“最活跃的关系”之一。①文类等级为什么会产生,它有哪些具体的现实表现,文类等级在文论史上有什么样的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本章所需要回答的中心所在。
第一节 文类等级产生原因及其实质
创作完成的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客观物质存在,它是无机的,文学作品自身既没有分类、更没有等级的自我指示。本质而论,文类谈不上什么高下优劣之分。既如此,为什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文论史中,金字塔式的文类等级现象却比比皆是呢?这一矛盾如何解释?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做了初步探索,如韦勒克、沃伦认为:“种类的等级应该说是一个社会的、道德的、审美的、享乐的和传统的性质的混合体。”②钱仓水也说:“把文学类型分出高下贵贱的议论,究其原因,恐怕主要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等级观念在文体领域内的反映。”③但大多言简意赅,缺乏充分而必要的深入阐述。我们以为,文类等级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文类之外的以下三个方面去探寻。
第一、文类等级来源于社会等级的反射。自人类结束蛮荒的原始社会,私有制的出现破坏了此前存在的朴素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在社会形态向前发展前进的同时,人类付出了承受阶级奴役和压榨的痛苦和代价。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无论中西,都经历了漫长的阶级统治的岁月。于其中,阶级因人而存在,人因阶级而生活。阶级让人类社会在不充分发达的发展阶段,通过等级化实现秩序化。阶级成为褪不去的身份构成符号之一。社会现实是人类意识行为的基础,因为“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④故而,人类意识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深烙上等级的印痕。也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样:“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⑤思想“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⑥可见。等级观念不是人类思想意识的固有之物,而是社会现实等级关系的投射。等级意识化的结果就是人们掌握了又一个认识世界的范畴工具,从人类到世间万物从此以后都会置于等级的视野之中,接受人为的秩序建构,使客观世界成为人化之物。.......................
...........................


第三章 文类界限论......................................................82
第一节 文类界限的特征.............................................82
第二节 文类界限与文学创作....................................86
第三节 文类界限与文学接受.....................................91
第四节 文类界限与文学批评.....................................96
第五节 “以 A 为 B”现象的考察与批评................100
第六节 跨文类写作现象辨析....................................110
第四章 文类替代论....................................................119
第一节 文类与互文性...............................................119
第二节 文类与文本类型性......................................134
第三节 文类与构建型式.......................................141
.......................................................

结 语
前面五章文字,我们从文类范畴的探析入手,首先明确了使用文类范畴的必要性,并通过提出“文类是策略”说总领全文。立足此理论基点,着眼于文类与文类之间、作为文学理论基本范畴的文类与其他文学理论范畴之间以及文类作为基础研究对象与文学研究之间等关系层面,我们循序渐进地逐一考察分析了文类等级、文类界限、文类替代、文类意识等专题。在此过程中,文类像一根红线,广泛牵涉到了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接受以及文学传统、文学性、互文性等在内的集传统与现代、后现代于一炉的文学理论话语,让我们深感文类研究作为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所彰显出来的切入点小、辐射力广、渗透力强的突出特征。
本文选用“文类”一词作为关键词,而非传统的“体裁”、“文体”等范畴,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学术界在关于这方面的学术规范上亟待改善,概念使用严重混乱不一,从我们第一章的举例中即可窥见一斑。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文类”一词越来越获得国内文学研究者的认同和采用,但是现状仍然不容过于乐观,例如在“文类”与我们在本文中界定的作为全称的“文学类型”之间的关系上,分歧目前还较显著。由此亦可见,新世纪里我国文学理论建设要想获得质的飞跃和长足进步,在基本范畴的核准和规范工作上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除了范畴本身之外,通过这里寥寥数章的阐述,我们还不难发现,文类问题决非当前文艺学和文学理论类教材、著作中那种鸡肋式的多少年来无甚明显变化的存在状态。文类问题这一不利现状有必要在新世纪里得到彻底改观。因为文类问题不仅仅是以往那种二分法、三分法或四分法介绍,也不仅仅是关于各种文类特征的诠解,更关系到创作、批评、作品之间关系、文学论争等众多层面。而且,过去那种以文学功能、特征为纽结的文学理论编写方法,也从客观框架上扼杀和淡化了文学研究中的文类意识。因此,我们尽管在这里强调的只是文类这一细节方面的改变,实质上,要完成这样的细节工程,却关乎文学理论建设的全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这里提供的研究文字,其初衷也正是希望通过它能够引起学界同仁对文类问题的重视,从而能够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同道投入到像文类问题一般的基本问题研究之中,切实推进文学理论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Alex Preminger and T.V.F. http://www.dxlws.com/sslwdx/ Brogen, New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2.《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
3.[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全二册),北京: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4.[清]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全三册),北京:中华书局 1983 年版。
5.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全六册),北京:中华书局 1986 年版。
6.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全十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7、1959年版。
7.郭绍虞等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全四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1980 年版。
8.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文学理论学习资料》(上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年版。
9.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下册),北京:中华书局 1980、1981 年版。
10.秦学人、侯作卿编著《中国古典编剧理论资料汇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4 年版。
11.陈多、叶长海选注《中国历代剧论选注》,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7 年版。
12.胡经之编《中国现代美学丛编(1919-1949)》,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
13.贾文昭主编《中国古代文论类编》,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8 年版。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