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建筑及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探新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7

第一章 绪论


1.1课题概况


1.1.1研究的背景
建筑形成了街道空间中最易于感知的显性界面,并且充当了城市街道中的重要“景致”,街道景观随着建筑面貌的变化而改变。城市中不断涌现出新奇建筑,因形体、色彩、质感等的与众不同而引人注目,其形象给人以极强的视觉感染力,这些建筑的外观造型不同于以往的设计手法和建筑语言,具有强烈的“雕塑”或“绘画”特征,建筑成为某种“图像”,表达了一定的审美和观念,成为当代街道景观设计中的特殊现象,本文称之为“图像建筑”。对“图像建筑”的研究正是由于建筑在街景设计或城市景观中的“失语”现象而产生的,由生活中此类的建筑现象而引发新的理论思考和探索。


1.1.2研究的范围和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20世纪末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建筑所呈现出来的新面貌。当今社会处于“后工业”的消费时代,各种“视觉化”的商业形象充斥社会各个角落,而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无可避免受到当代视觉文化的影响,日益被“图像化和美学化着”,建筑更多地被打上商业和消费文化的烙印,甚至成为商品的一种异化,突显了视觉化的形式需求。建筑的图像化趋势,伴随着建筑设计发展的新动向,丰富了当代的建筑语言。同时,图像建筑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它作为城市地标而出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具有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图像建筑日益成为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街道增加了活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图像建筑产生的时代背景,总结了图像建筑的诸多表现和创作手法,并进一步探讨图像建筑对城市街道景观的影响,以期对这种建筑现象做一理论总结和阐述。


1.2研究的方法
l)理论总结理论研究是认识和研究对象的关键和基础。只有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才能抓住研究对象的本质性问题,为研究工作提供方法和指导。作者论文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对当代建筑语言以及城市街道景观的相关理论做了一番总结和探讨,并对其关系给予相应的分析。
2)调查研究本文针对研究对象,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尤其对当今最为“时髦”的建筑给予必要的关注。通过对各大都市街道景观中图像建筑进行实地调研,积累大量的基础材料。对己建成的实例进行了分析、比较、综合的研究讨论和严谨客观的评价,全面、深入的研究了图像建筑现实意义。
3)实践探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化对研究对象的理论认识。笔者在研读期间,参与了与论文内容具有一定联系的实践工程与调研考察,丰富了理论的观点与方法,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才确定了我硕士论文的选题方向,也深化了我对研究对象本质的认识。


第二章 图像建筑解析


目前,建筑设计受益于信息技术,建筑材料的生产和制作工艺得以提升,原本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材料(如航空材料)为建筑师师所驾驭,一些异型材料的生产和安装就成可能。逐渐出现的智能材料(指能够根据建筑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随之改变自身的特征、性质和行为的材料,如记忆合金、电荧光织物、光反应变色玻璃、热变色颜料等)应用于建筑,能够使内外环境形成互动,并通过动态的调整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建筑环境。智能材料的出现把建筑师对材料的思考范畴从宏观(建筑和空间的尺度)拓展到微观领域—分子的建构,并且打破了一直以来建筑师对于材料不变性、静态的追求(建筑耐久性的需要),建筑材料将变得动态而可变,而建筑的实体构成也将呈现出新的形态。与此同时,材料的使用方式(结构、设备、施工和管理等)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原有建筑各部分之间静态而相对独立的关系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如智能设备)而变得更加的有机,建筑实体和空间也将更加动态、智能,人性而多样。建筑的形态随着新材料的引入以及由于建筑师新的设计模式而呈现出新的面貌。当代建筑大师中不乏有“玩弄”材料的高手,如:皮阿诺、福斯特、卒姆托、斯蒂芬.霍尔、赫尔佐格/德梅隆、伊东丰雄等等,他们善于对建筑材料进行原始性开发和创造,其鲜明的建构手法促使建筑形象突显视觉化、图像化倾向,具体表现将在后文详细分析。
建筑结构犹如人之骨架,是建筑设计中极为重要的技术支撑条件,也是影响建筑形象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建筑空间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结构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是产生崭新的结构形态方式的前提和先导,为建筑新形式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工业革命以来,钢材、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框架结构逐渐成了新的结构形式。其后,钢框架、剪力墙、筒体等形式为高层建筑的崛起奠定了技术的基础,现代主义建筑中,结构的理性思维被广泛传唱,譬如,密斯学派关注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认为清晰的结构是建筑艺术的基础。而莱特的经典之作流水别墅也向人们演绎了结构可塑性的艺术表现。


第三章 图像建筑与设计表达...............................................................................33
3.1形体的动态化............................................................................................33
3.2材料的自由化.................................................................................................39
3.2.1透明化......................................................................................................39
3.2.2半透明.....................................................................................................41
3.3色彩的多样化................................................................................................47
3.3.1随形赋色........................................................................................47
3.3.2自由设色.................................................................................................48
3.3.3色彩变幻..................................................................................................49
3.4表皮的媒介化................................................................................................51
第四章 图像建筑与城市街道景观.......................................................................54
4.1城市街道景观的含义.....................................................................................55
4.1.1景观的含义.............................................................................................55
4.1.2城市街道景观的定位..............................................................................56
4.2城市街道景观的空间构成..................................................................56
4.2.1水平界面..................................................................................................56
4.2.2垂直界面.................................................................................................57
4.3城市街道景观的特点分析.......................................................................58
4.3.1历史性....................................................................................................58
4.3.2连续性......................................................................................................60
4.3.3矢向性......................................................................................................61
4.4城市街道景观的美学法则...........................................................................62
第五章 图像建筑的街道景观意义....................................................................63
5.1边界效应................................................................................................63
5.2识别效应.......................................................................................65
5.3节点效应.................................................................................................66
5.4图底效应..........................................................................................68
5.5生长效应.................................................................................................69


结论


一方面,图像建筑使建筑在城市和其街道景观中产生了一种“失语”现象,即建筑自我意义的丧失,我们曾孜孜以求的建筑的哲学和美学意义,亦面临“丧失”的边缘,其意义逐渐成为奢谈,建筑“失语”现象使得许多建筑师在现实设计中感到茫然。然而,事实上,图像建筑在使得传统建筑意义丧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当代新的建筑语言的产生,图像文化注重人们的直观感受。图像建筑并非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变革,以及对于形式、技术和空间在哲学层面上的思考。图像建筑促进了建筑美学与创作观念的更新,开拓了建筑理论的新天地。“或许这些建筑的形式让人费解,内容无法理喻。然而,他们所进行的尝试,他们所探索的问题却关系到建筑学乾坤社樱的根本。也许,这也正是实验性建筑所担当的使命。尤其是在今天,正统的规范日益衰微,建筑学的发展,己似强弩之末,走入绝境,这种探索更显得难能可贵,不可或缺。”图像建筑是当代建筑语言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它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建筑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图像建筑通常是基于城市街道景观而存在的,以区域性的“一枝独秀”的面貌而生长起来的。然而,图像建筑在彰显自我的同时,应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先,因为任何一栋建筑物,都会与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两面性,只有当其与整体的形态环境达到内在契合时,建筑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积极的效益,有效地传播一定文化和美学信息。
今天的建筑问题首先是城市问题,“触一发而动全身”,建筑与城市及其街道是一种“整体设计”的关系,建筑并非是孤立的,而是连续统一体中的一个单元,建筑是局部,环境才是整体,完善的城市环境应该是整体有序性和局部丰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建立在一定美学基础之上的街道景观,才会是“可意象”的景观。因此,我们在肯定图像建筑的积极意义,借鉴其合理成分的同时,要避免一味追求个性化、差异性、傲头式的“形式主义”倾向。当今建筑设计未能偏离“实用、经济、美观”的基本要素之上,毕竟,建筑是以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而存在的,建筑与“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应该立足于人文、社会、环境等等综合因素进行繁荣建筑创作,以免遭“昙花一现”的“实验性“危机!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