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卡台草原景观设计与改造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7

第一章 绪论


1.1草原景观设计与改造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生活方式迅速改变,商务旅游,自助旅游有了很大的发展,按国际经验,当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时,主要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当人均收入达到2000美元时,将形成对体闲旅游多样化需求;当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需求将会普遍产生.2007年我国人均GDP达2456美元,正处在想3000美元跨越时期,而北京市人均GDP首次突破7000美元,上海市人均GDP达90()0美元,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越过休闲的临界点,逼近或已经超越了度假门槛,这一时期旅游消费需求大幅提升,观光旅游膨胀,休闲、度假需求正在产生。可见旅游开发的前提是健康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独特的异域风情,所以生态环境从草原的生态习性出发,从草原人们的居住习惯出发,纵向、横向对比借鉴典型的方法和案例,通过研究整理出巴卡台景观改造的具体原则。在保证这两点的情况下再考虑解决游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
这里以西宁巴卡台草原为基地,对比现有的旅游景观进行调查研究,构建新型的草原旅游景观,突破原有接待设施的模式,提取草原元素,设计出适应性与参与性更强的草原旅游景观,主要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通过对青藏草原文化、草原政策的学习,提炼其中主要的要素及其联系指导这次设计,结合当今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的科学技术从崭新的角度去寻求风景资源的生态开发和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所产生的矛盾的解决办法,为面向资源环保的旅游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巴卡台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和总结,结合现阶段草原政策,草原居民发展的要求,解决巴卡台景观设计改造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它草原自然旅游区的设计改造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自然景观的保护这里通过对可移动设施的探讨来降低对草原环境的影响,分析了藏族帐篷和蒙古包作为长期以来适用于草原的移动住宅,仍有它的优越性,但是功能单一,不能满足旅游景区的全部需要。比如适合观赏景观的空间、适合多人聚会表演的空间和宣传本土文化的展示空间。在这一方面藏篷因功能需要,要探讨新的形式可以借鉴当下城市帐篷的形式结合藏族装饰元素设计出新的草原帐篷。解决人们在旅游中的基本住宿、体息、聚餐、购物、观景问题,人文景观的保护重点针对巴卡台草原的民居“庄廓”在城市化进程下,面临被淘汰的的现象,庄廓的灵魂就在于它的“土”,这是青海高原严酷的气候选择的结果,木雕、瓷砖等装饰的部分则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应当反映不同时代的特色,反映主人的民族信仰和审美品位。现今青海的气候自然没有改变,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不因改变。


1.2研究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和第二章,概括了巴卡台草原景观设计与改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与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框架与内容,研究方法。阐述巴卡台草原所属草原的划分内容,自然景观的原貌与形成,人文景观的原貌与形成。第二部分包括了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三章阐述了巴卡台草原景观改造的原则总结设计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借鉴了国内外优秀的案例确立景观设计的可行性和讨论设计发展的方向。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针对巴卡台草原景观设计项目,结合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设计具体改造的方案,检验和论证了第二三章的理论,并进一步的深化。第三部分是结语,对巴卡台草原景观设计与改造的特点和结果进行总结,并探讨借鉴意义和方法以及设计的不足。


1.3研究方法
本文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历史文献综合法,理论研究与分析法,多学科的系统分析法,实例调研分析法,设计者与设计对象参与互动法,实践探索法,本质探索法。
本课题研究将从理论研究、实例归纳总结和实践经验几个方面一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使三者相辅相成,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共同提高。首先,理论的研究和总结: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优秀经验,吸收和借鉴当今的研究成果,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实践,去体会和挖掘新的思想,通过有机地结合,逐步形成自身的看法和见解,进而形成一个较为独立的、较完善的关于草原景观的研究体系。第二,实例分析研究和归纳:通过国内外大量的人居环境区域文优秀的景观实例,从中归纳出一定的特点,原则,确立和表达方法,并融入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以便完善设计理论。第三,讨论会采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与巴卡台居民和游客沟通修正设计的内容。第四,实践案例分析:参与巴卡台景观景观设计的建设项目,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体系。


第二章 巴卡台草原景观的形成过程


2.1自然景观形成过程
巴卡台草原地处青海东面环青海湖地区黄河沿岸的共和盆地,共和、贵德两县之间,共和盆地是青藏高原内部的大型盆地,早期有森林草原和草原两种景观类型,以森林草原为主,但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植被退化,乔木灌木难以生存或生长缓慢也就演变成为以草原为主的景观。由于干旱程度日趋加强,自然景观从温湿的森林草原气候景观,逐渐变成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景观。共和盆地内沙化持续严重,同时青藏高原急聚隆起和河流的强烈下切而形成高差悬殊的高山峡谷地貌。
巴卡台草原海拔在3700米左右,地貌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因沙化日益严重草原退化形成的沙漠区;高原抬升挤压中地质变形形成的峡谷区;以及山势较缓和,风水岭宽阔的草原区。隆起的高原改变了大气环流使得风向改变,风力增强加剧了干旱,且风季与干季同在,呈条带状,黄河及其支脉由南而向西北穿越盆地中部。盆地“风成地貌,,发育普遍完整,分布大量的风蚀地,形成了特色的风蚀地质景观—“坎布拉地质景观”位于巴卡台草原西南方向。


2.2人文景观形成过程
巴卡台草原有多民族聚居的历史,这里不止一次经历民族迁徙、杂居与融合,主要存在藏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巴卡台草原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先后出现的少数民族有羌人、匈奴、月氏、汉族、氏族、鲜卑、吐谷浑、回讫、吐蕃、确厮哆、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土族等。总结一下主要存在着,藏传佛教文化:包括土族文化、蒙古族文化、裕固族文化和藏族文化;穆斯林文化:包括回族文化、撒拉族文化、东乡族文化和保安族文化:以及汉文化。这是三个发展相对完整的文化系统。巴卡台草原以长期的人口居住情况来看,受藏传佛教影响最大,其次是汉文化影响,最后受穆斯林文化影响最少。民族文化多元化造成这个地区的节日名目繁多。重要的有藏族赛马会、,六月会,土族纳顿节,回族、汉族的花儿会等。公元581年松赞干布统一藏族部落,马主要用于军事之需,当时的赛马活动具有很强的军事训练色彩,是为了让每个藏族男子都能骑善射。1447年江孜法王祖父去世,后世弟子每年必去祭祀,后就形成江孜赛马节,赛马就流传开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马文化。保留传统的马速度赛、走马速度赛以及骑马拾哈达、骑马射击赛,还有最为精彩的马上杂

 

第三章 巴卡台草原景观的发展历史.............................................................................24
3.1巴卡台草原景观形成过程中的遗失...........................................................26
3.2巴卡台草原景观形成过程中的收获..................................................29
第四章 巴卡台草原景观改造原则、措施与展望..........................................................32
4.1巴卡台草原景观设计改造原则......................................................32
4.2巴卡台草原景观设计改造措施.........................................................................33
4.2.1巴卡台草原南部景观设计改造措施......................................................... 34
4.2.2巴卡台草原北部景观设计改造措施....................................................... 35
4.2.3巴卡台草原景观设施设计改造措施......................................................... 36
4.2.4巴卡台草原人文景观设计改造措施........................................................ 39
4.3巴卡台草原景观的展望.....................................................................................40
第五章实践案例.....................................................................................................43
5.1巴卡台草原南部景观设计与改造.........................................................44
5.2巴卡台草原景观设施和人文景观设计改造.........................47
5.3巴卡台草原北部景观设计与改造..............................................................49


结论


巴卡台草原景观的设计与改造中主要处理三个问题:一是农牧景观健康和谐,可以为游人提供草原住宿空间、购物空间、聚餐空间、活动空间、展示的空间;二是各种主题空间设计为可移动的生态空间同时提供游客的设施,设计为可移动设施。保证草原的景观不被破坏;三是在一个景区开发不同景点轮流分期开放,各种主题空间和设施的移动性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给草原各景区的草皮体养生息的时间,有计划的使草原休闲,植培更新:三是提取当地民族宗教的元素运用到庄廓民居、沙漠旅馆和可移动设施、空间中。运用传统元素通过提炼反映设计的当代精神。青海草原生态环境复杂、脆弱,而人文环境又独特、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这里以西宁巴卡台草原为基地,对比现有的旅游景观进行调查研究,设计出生态理想的草原旅游景观,主要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通过对青藏草原文化、草原政策的学习,提炼其中主要的要素及其联系指导这次设计,结合当今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的科学技术从崭新的角度去寻求风景资源的生态开发和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所产生的矛盾的解决办法,为面向资源环保的旅游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