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视角之生产交往与经济一体化

发布时间:2019-09-23 17:58

第1章经济全球化的探源


1.1经济全球化的哲学追思
全球化问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确定“全球化”概念的内涵的问题,“全球化”这一概念的含义主要包含三种含义:其一,是指全球各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突破地域、种族、民族、制度、文化的障碍而交往、融合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相互关联、依赖的发展趋势:其二,是指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状态,即在全球市场、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于贸易各国经济各环节所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发展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的进程和态势;其三是由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产业外迁即由此而造成的各国经济布局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从全球化概念的第一层含义上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产生就存在的厂因为整个人类史就是人们逐步打破地域、民族、制度、文化的障碍而进行交往、融合的过程,但经济全球化是与资本主义进程同时的。从第二层含义上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的扩大,产生了产品的销售对国外市场的迫切要求,产生了打通国外市场的冲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巧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经济全球化的序幕,这是与马克思的论述符合的。从第三层含义上看,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所谓的后工业社会,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要求一部分劳动密集型、附加值低的产业搬迁到发展中国家,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进而通过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各环节的全球布局。这导致了全球经济的更为紧密的联系和互相依赖的状态,也就是狭义上的经济全球化。这一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的世界化,亦即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越来越在广度和深度上冲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而成为全球经济的共同的运行机制。这个运行机制使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经济行为日益失去历史所形成的文化个性和地域性特征,由此带来资本的国际化,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和生产、交往(包含分配、交换、消费等人的一切活动)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本身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所认定的经济全球化就是广义的经济全球化,它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和阶段。狭义的全球化是它的一个过程或阶段。.....................
.........................


第2章关注和审视: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经济全球化


2.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世界历史”这一名称是马克思最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产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的过程”,“世界历史”思想还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并在《共产党宣言》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述中,的确没有使用过“全球化”的概念,但他们却创造性地使用了“世界历史”这个概念,而从他们对这一概念的阐述来看,“世界历史”和“全球化”实际上是同质的。所谓“全球化”是指这样的一种状态和过程:随着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相互往来、交流和联系日益紧密。而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则是这样阐释“世界历史”的内涵:“各个联系相互影响的活动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概念具有这样几个共性:一是世界性。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以前各国的社会历史发展实际上是互不相关、相互独立的;但随着经济联系和交往在世界范围上展开,各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越来越强烈地发生相互影响,我们必须从这种相互影响上来认识和分析各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而全球化的概念也正表达了相似的内涵。二是历史性。这两个概念都表明了不论是全球化还是世界历史,都是在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三是全面性。这两个概念虽然都承认经济的引发作用,都包含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层面:就广义而言,是特指人类整体的历史发展,是把各民族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而思考;就狭义而言,是指人类历史从狭隘的、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统一的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联系的整体发展的历史。.............................
...............................


第2章关注和审视: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经济全球化................17
2.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17
2.2马克思的全球视野和全球化视野中的马克思............................20
2.3劳动与自然界对人的生成过程决定了世界历史......................25
2.4世界历史是建立在生产与交往普遍扩大的基础上...................29
2.5“世界历史”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32
第3章全球化与人的生存方式变迁................................................36
3.1经济全球化为全人类共同解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38
3.2人的生存方式与经济全球化...................................................41
3.3人的生存方式的变迁必然促进生产和交往的普遍发展...............45


结语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观思想的方法论意义,丰子义教授指出,不仅在于他提出了观察全球化的新思路和新视角,而且在于他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新思维方式,即从世界历史的视角来审视民族、国家、个人的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生命力和当代意义就是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解决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和困惑,使人得到新的认识和理解,以致具有一种新的理论意蕴。
经济全球化是我们今天所处的历史和现实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哲学的高度,以哲学的思维,用哲学的话语,讨论经济全球化问题。即把经济全球化问题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中予以关照,加以反思。经济全球化是我们经济生活的现实,是当代的国际发展潮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有关“世界历史”的理论来看,当今方兴未艾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只不过是马克思所讲的普遍交往实践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展,是“世界历史”在当今社会条件所采取的新的“历史形式”而已。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们普遍交往实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进一步展开,是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全球化引起了人的生存方式变迁,并为全人类的共同解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反过来,人的生存方式的变迁、生产和交往的普遍扩展促进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改善着人现实的生存方式,扩大着生产和交往的
普遍扩展。


参考文献
(1)马俊如,孔德涌,金吾伦.全球化概念探源[J].中国软科学,1999,13(8):7一9,24
(2)王东主编.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高学栋.经济全球化与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D].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2004
(4)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02
(5)隽鸿飞.从生成的概念看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津社会科学,2005,(1):7一1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一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95版
(8)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9)丰子义,杨学功.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俞可平,黄卫平.全球化的悖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