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海琵琶演奏技巧及人文主义关怀

发布时间:2019-09-23 17:58

第一章  简述刘德海的艺术生涯


刘德海为琵琶这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论文代写他结合传统开创了多种琵琶演奏的新技法,移植了大量的西洋乐曲,谱写了多首经久不衰的作品。他为推动和发展中国琵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的开拓和引领下琵琶进入了其发展史上一次新的艺术繁荣时期。
刘德海先生的艺术生涯启蒙于黄炳松先生。十三岁的他这时起学习了琵琶、二胡、笛子等多种乐器。随后在中学时代里,刘德海先后到越剧、沪剧、评弹等业余团体和电台,还有业余广播合唱团里担任乐队的演奏员。在此期间他还经常出入剧场、茶馆等地演奏江南戏曲和江南丝竹音乐,练就了他纯熟的演奏功底。
1954年,刘德海拜师于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浦东派传人林石城先生。1955年,以将学到的《学生操》作首次登台表演,并一举获得了优秀奖。随后在林石城先生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1957年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主修琵琶。在此三年间,他熟练掌握了大量的琵琶作品和丰富的演奏技法,为今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德海先生的艺术生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学习积累阶段、演奏教育实践阶段、改编创作阶段。
刘德海先生的学习积累阶段,要从195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说起。进入学校后,他便踏上了琵琶专业的艺术道路,主修琵琶,继续师从于林石城先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业演奏技能。除此之外,他还学习了低音提琴、古琴、鼓板、钢琴等乐器,相互吸取了其音韵音色之美,大大提高了他在演奏音乐方面的追求。在此期间,先生还向曹安和、孙裕德和杨大钧先生学习琵琶演奏。

第二节 左手技法的创新与运用


1. 上弦音

上弦音是在左手按指后,手指在品的上方发音。这个指法最早运用在先生创作的《天鹅》当中。这段三连音节奏型的旋律是乐曲的尾声部分,右手大、食、中指的反弹是作者借鉴了西洋吉他的基本演奏法。左手的食指上弦音拨弦穿插在旋律当中,由慢至快再到慢的即兴演奏,增添了音乐的律动感。在演奏进行至高音区时旋律减弱,更突显了上弦音特殊的音色魅力,给人以无限希望、美好的遐想空间。
这个谱例是乐曲《春蚕》的散板引子部分。右手运用了大指挑扣轮的指法,左手食指上弦音在右手轮指线条旋律之上轻轻拨奏,在加上右手大指干练有力的挑扣指法。这三种音色各有其特色,作者巧妙地结合使得这段旋律笼罩着静谧而又辽阔的神秘意境。
上弦音的演奏在《春蚕》不同的段落当中都有使用,而且营造了多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为乐曲增添了多彩缤纷的画面。在此谱例中,旋律是由左手的打、带音完成,右手则运用肉扫穿插在音乐中。此乐句分为三个小句,每一小句的肉扫都要做慢起渐快。具体演奏方法:右手大臂提起至二把位的按音位置,小臂抬起带动手腕,用靠近大指下方的手掌部分轻抚四根弦。这里的旋律是描绘春蚕吐丝的画面,肉扫就是模仿春蚕在吐丝时柔弱而坚韧的声音。借喻“春蚕到死丝方尽”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讴歌中华人民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
.........................


第二章  刘德海琵琶技法的创新与在乐曲中的运用


第一节 右手技法的创新与运用

1. 摭 分

摭分是右手演奏技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演奏技巧,分弦即右手的大指挑与食指的弹同时拨出的双音,摭弦即反之。下面就通过《人生篇》的几首作品来逐一分析。
《天鹅》是《人生篇》中最具有代表性且篇幅最长的一首作品。这一谱例中,摭分段的旋律作者安排在了内声部,也就是说要用大指来完成主旋律,食指来做铺垫辅助。一般传统的摭分技巧要求大指与食指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两指同时发力,力度均匀。而此段的摭分要求大指弹奏的位置要在食指下方,食指朝上,控制食指的指力,放弱。以此来衬托出大指旋律的清晰度。大指在弹奏旋律时,主要以小关节的运动为主,虎口要打开,手型呈龙眼形状,这样能使音色浑厚而有力度。这段旋律的节奏比较轻快活泼,着重描写天鹅互相追逐、嬉戏打闹的场景。
在演奏带有重音记号“>”的拍子中,注意适当加入腕部的力量来辅助手指的运动,突出旋律的起伏感,更生动的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生动场景。
《春蚕》中的摭分,一弦采用弱奏。具体演奏方法是右手的小指压在一弦接近缚首的地方,食指大指进行正常的演奏动作。《春蚕》是由几首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组合而成,音乐更具民族特色,将一幅新疆少女与小伙们在蓝天白云下唱歌跳舞的美好景象呈现在眼前。这一段摭分的速度完全近乎于快速弹挑的速度,并且重音多在后半拍出现,使音乐富有弹性,色彩极其鲜明。刘德海先生创造的这种新技法大大突破了传统的摭分,在对手指极速训练的挑战开辟了新的领域。
...........................


2. 勾 搭

“勾搭”这一指法在本曲中主要是描绘天鹅冲破云霄飞向天空,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情景。此处的“勾搭”要区分与传统乐曲中的“勾搭”。传统乐曲中的“勾搭”是用中指指甲的中锋来触弦演奏,这个乐段(2-3)中的“勾搭”,是用指甲的上偏锋来完成。
“勾搭”这一乐段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紧打慢唱节奏,这段音乐比较缓慢而又悠扬,而中指勾搭的速度是非常快而紧密的。“勾搭”这一指法在《天鹅》整首乐曲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环节,也是一个需要花时间专门训练的技术难点。训练时中指要伸直,主要是中指大关节带动指尖均匀抖动的动作。注意在演奏时这个指法的启动是非常关键的,启动时肌肉要马上紧张起来,一开始中指勾搭的频率和速度就是非常快而密集的。但是在演奏过程中手臂要保持一种放松的状态,这个“放松”是在练习基础上的一种放松,而不是松懈。随着音区的变化和旋律的发展,情绪不断上升,音色要求由柔和逐渐转向明亮,音量由弱逐渐变强。“耐力的运用须巧妙安排运离火候,节约能量创造高潮①”


3. 肉 扫

“肉扫”这一指法是扫弦的衍生动作,是刘德海先生在传统扫弦弹奏法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思维。“肉扫”的音色完全不同于传统扫弦,传统扫弦是用指甲弹奏,声音清脆洪亮、铿锵有力。而“肉扫”则是用右手大指的指肚、或手掌部来扫弦。这一指法的创新,使演奏更富有表现力,极大地丰富了琵琶语汇。下面分析“肉扫”在《春蚕》和《老童》中的运用。
........................

第二章 刘德海琵琶技法的创新与在乐曲中的运用 .........6
第一节 右手技法的创新与运用 ........................................6
第二节 左手技法的创新与运用 .......................................11
第三节 非乐音类技巧的运用 ...........................................14
第三章 刘德海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与社会价值 ............18
第一节 人文主义精神关怀的体现 .....................................18
一、继承与发展—“传统”与“新声”之比较 ........................18
二、艺术主张―“真”、“善”、“美” ......................................21
第二节 刘德海式新思维对于社会价值的体现 ................23
一 创新技法在现代乐曲中的运用 ...................................23
二 新思维的指引 ..............................................................26
......................................


第三章  刘德海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与社会价值


第一节 人文主义精神关怀的体现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的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关怀。它注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追求人的自由和平等,关怀人的现实生活,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观乎人文以化天下①”在刘德海先生的作品中,无论是新编的传统曲目,还是在独创的系列篇作品中,都深深蕴含了“人”的各种精神所在。中国的人文主义,就是应该推崇孔子的学说,孔子首先肯定人在宇宙中是最高贵的东西,则为特别提出一个“仁”字,作为奠定人伦基础和道德规范,故曰“仁者人也”“仁者爱人”。这一章节主要以刘先生的几首代表作品来探微他的人文主义精神的追求与艺术魅力所在。


一、继承与发展—“传统”与“新声”之比较

“民族音乐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考虑今天的听众。时代要求我们全面反映历史和现状,要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只守老法不行,唯一的出路就是我们要在学中创,不断探索②”。刘德海先生认为,若想将传统音乐这一历史长河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就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审美理念去改革创新。但这一改革创新并不意味着舍掉传统,我们今日所演奏和接触到的传统音乐得以流传,正是靠无数前辈千百年来的探索与审美创造。所以,继承与发展并不是相对而立的,两者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我们要遵守以“变”求“不变”的历史辩证法③,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中追根于传统。这些年来,刘先生追随着这一历史辩证法则,不止在琵琶技法中得以创新,在音乐内容和形式上也更是体现了自己对传统音乐的独特见解。
..........................

结  语

刘德海先生的琵琶艺术世界就是表达了一种社会精神的气质,他的创作都是基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更为敏捷的观察力表达了时代的精神与高尚的艺术人生观。
刘德海先生的创作不拘泥于形式,他的审美取向与艺术观念折射着他对时代精神的追求。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根基上创造琵琶艺术新的绚丽书卷,不仅把即将流失的个别传统技巧重新搬回琵琶指法大典中,还革新了众多传统的技法,而且将其注入自己新的思维,创造出大量前所未有的琵琶新技法运用在作品当中。
坚守着以“变”求“不变”、“不法祖宗而深法祖宗”、“移步不换形”的信念中保护、发展、传承着琵琶音乐。 “金三角”的立体艺术思想观念始终贯穿着刘德海先生的音乐创作,是立足于一定的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的音乐美学思想,构成了他对于琵琶艺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也是刘德海先生留给我们在学习探索中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论。音乐的功能其中之一就是给人以美的享受,提高和陶冶人的情操。刘德海先生如同鸟儿般飞来飞去,从丰富的生活中摄取点滴养料,追随着时代的脚步和受众审美的取向来创作属于自己心灵的美的音乐。
“艺术是心灵的镜子,真正艺术感染来自心灵的真诚纯洁。” 刘德海先生以一颗至真至善的心勾画着他艺术的蓝图。作为一个追求琵琶事业发展的艺术“爬坡人”,在音乐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带着一颗极其自信心迈着前进的脚步,《人生篇》系列的创作就是他真实的人生写照。每部作品都饱含了深刻的人文意蕴。.......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