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德格尔现代科技理论与人文反思

发布时间:2019-09-23 17:58
引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时代,技术已经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以至我们本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海德格尔对现代科学与技术进行了“追问”①,对现代科学与技术本质的考察过程,也就是他对于技术文化的深度反思的过程。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和科学的考察也是其后期思想(1930年以后)的一个重要方面。“技术问题已被视为‘后期海德格尔’文本主体中的核心内容。”②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技术文化植根于西方形而上学,技术与完成了的形而上学在海德格尔的概念中是一种相互蕴含的关系。 在海德格尔看来,形而上学史偏离了希腊哲学最初的航道,甚至是堕落了。由此,他对于批判传统形而上学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工作1927年,海德格尔从此在入手,开辟了一条发现存在本质的新道路。然而,此在不能解决关于存在的全部问题。什么能对存在去蔽呢?海德格尔给出的答案是艺术,他认为艺术才‘是真理发生的主要方式。而所有的艺术都是诗性的。进而,他对现代人文文化的又一大贡献即在于,他发现语言才是存在之家,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我们意欲在本文中使读者感受到的,正是上文所提到的这些海德格尔的思想课题,及其在输出过程当中所显现出来的强烈的线索感。让我们不妨怀揣这种线索感,开始对海德格尔的技术人文思想做一番重新审视。 ....................

 

一、关于选题 海德格尔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对于海德格尔及其思想的研究,不论是在国内学术界,还是在国外,都受了相当的重视。 在国内,哲学史家一般将海德格尔的思想归于人本主义思潮,因而研究海德格尔人文思想的论文和著作,在国内数量很多。在国内一些较大的研究课题和相关著作中,往往将海德格尔当作一个典型的人本主义哲学家,一般以研究其人文思想的居多。比如,2003年发表的、由北京师范大学杨寿堪等完成的课题《20世纪西方哲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只在人本主义部分提到了海德格尔关于“此在”和语言的思想。在夏基松教授近年出版的《现代西方哲学》一书中,也只是在“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发展与现象学运动”部分简要地提到了“海德格尔的本体论的存在主义”和“海德格尔的本体论解释学”。 虽然国内学者研究海德格尔时以人文课题为主,但是,近年来,专门研究海氏在技术和科学思想方面的论文和学术著作也是层出不穷。在德国本土,冈特绍伊博尔德博士专门发掘海德格尔技术和科学思想方面的材料,写成了《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一书,我国学者宋祖良将它译成了中文,可算作研究海德格尔科学技术思想较为完备的一部参考资料。 笔者的这个论文选题,肇始于刘开会老师主持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刘老师在课题申请书中是这样界定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 西方技术文化是一种理性的和科学的文化。综合西方学者的观点,西方技术文化具有以下特征:高度精确的科学;理性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程序;理性的生产管理和相应的资本核算;以个人自由为前提的民主政体和程序化的行政管理;工具主义或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等等。 ....................   第一章居于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现代技术与科学

 

如我们所知道的,当代文明在本质上确实是一种以技术为本质的工业文明。在海德格尔看来,这种文明越是发达,精神文明越是衰微。在这个精神衰微的时代,精神的真正力量被错误地解读,被当成了达成其他利益的工具,这样一来,人的创造力大大地下降。 在这个时代,随着经济利益的驱使,技术不断膨胀,几乎驾驭了世界发展的走向。我们知道,批判技术文化并不是海德格尔的专利,在20世纪,许多批判现代性的哲学家都将现代的科学技术作为批判的重要着力点。 海德格尔是他们中的一员,从其哲学活动的总体来看,探讨现代科学和技术并非无关其哲学研究的宏旨。因为,在海德格尔这个以研究存在问题著称的哲学家①眼中,现代科学技术其实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完成形态。因而,归结到最后,科学技术的问题其实也是形而上学的问题。于是他必然要追问,这个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甚至主宰着人类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是怎样的呢?既然现代科学是形而上学的完成形态,那么,科学技术的前身—前科学技术时代的形而上学又有着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去批判和审视呢?这正是我们在下文中所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第一节追问技术 虽然现代科学技术片面地肢解了自然,但是,海德格尔并不反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我们的时代须臾不能离的东西,海德格尔非常重视对科学技术的审视,意图深入理解技术的本质。他认为,“科学是现代的根本现象之一。按照地位现而论,同样重要的现象是机械技术。”②而“技术问题己被视为‘后期海德格尔’文本主体中的核心内容。” ...................   第二节沉思科学 按照通常的观念,科学应该是技术的基础,而技术则是对科学的一种运用。同时,人们总是把科学视为人类发现真理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看来,科学是受人控制的理论工具。而在海德格尔看来,第一,技术是科学的基础,因为不是现代技术在现代科学的本质之中,而是相反:现代科学在现代技术的本质(即座架)之中;第二,在现代(在现代科学之前,或者在更为源初的阶段,农夫与手工艺人的劳作仍是大地的一部分,尚不是对physis的异动),科学本身不再唯真理是求,而是只着眼于利用科学所能得到的利益。从本质上来说,科学其实一种技术性的思维,它把包括人在内的自然变成了可被利用的东西。海德格尔说,科学“是对真理的有所守护的观审。”①不再追求真理而只是追求利益,使得科学脱离了事物本身,而将方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现代自然科学对现代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然科学与现代技术存在着本质的联系。特别是在现代,现代科学与技术已经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亲密关系。一方面,有了现代精密自然科学的帮助,现代技术远非以前的技术所能匹敌。另一方面,精密的现代技术又向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实验设备上的支持。譬如说,由技术所造之器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实验物理学叩问自然的方式。 对于技术时代的自然科学,人们会接触到一些常见的看法。比如认为科学是“事实的科学”、“实验的科学’夕、“计算的和度量的研究”等等。②第一种看法认为,中世纪以前的科学注重概念的推理,而现代科学则注重事实。海德格尔反驳说,古代科学也观察事实,现代科学也使用概念。 ................   第二章作为现代技术与科学之根的形而上学.................14 第一节作为存在历史的形而上学....................................14 第二节形而上学与存在之真理.......................................18 第三节发现存在之真理的另一条道路.............................24 第三章以存在论的视野开辟人文课题研究的新道路......29 第一节独具优越性的存在者..........................................29 第二节人诗意地栖居....................................................35 第三节语言是存在之家................................................37 .........................

 

第三章以存在论的视野开辟人文课题研究的新道路

 

如我们在上文中对形而上学史所做的回顾,在形而上学史上,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在研究存在问题时,侧重的领域和切入存在问题的角度往往是不一样的。对此,卡尔一奥托·阿佩尔(Karl-Otto Apel,1922-)曾做出过简明的概括,在他看来,古代哲学注重的是本体论,从近代开始,哲学注重的是认识论,到了20世纪,哲学注重的是语言。①显然,这是一种对时代特征的抽象概括,而海德格尔则是个不落案臼的例外,他切入存在问题的视角和他所重点关注的对象是特别的,他的侧重点是人,是艺术,是诗,是语言.........是散发着浓郁人文气息的元素。 第一节独具优越性的存在者我们在第二章第一节中说到,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研究是一项破旧立新的工作,而《存在与时间》一书就是他构筑新的存在思想的第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当然不是全部成果,在思想转型后,海德格尔仍然在追求存在真理的道路上花费了很大精力),这正是我们在本节所要探讨的内容。 历史上的存在论往往站在一个宏大的视角,试图抽象出那个隐藏在存在物背后的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却把人们的视线从奥妙莫测的领域拉了回来,回到了我们自身—人—的存在状况上来。“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将自己的哲学定义为‘基础存在论’,人之此在的存在具有存在论层次上的优先性。” 作为一类特殊的存在者,人的身上无疑汇集了存在的许多鲜明而且典型的特征。为了更为精当地描绘出人的本真存在方式和存在形态,他提出了“此在”的概念。此在是海德格尔前期思想(1930年代之前)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   结语

 

这篇文章一路写下来三万余言,虽然从其编排结构中我们似乎己经可以看出某种线索感,但是,我们认为有必要在结语部分再作一次清理,以期较为明确地呈现出笔者所说的海德格尔技术人文思想的内在线索。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希望哲学”的创始人恩斯特·布洛赫(ErnstBloch,1885-1977)曾经认为,体系的时代己经结束。我们暂且不论他的论断是否精当,起码他的说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众所周知,海德格尔没有为自己精心构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他没有像16-18世纪欧洲哲学家们那样,也没有像康德和黑格尔那样,构建一个环环相扣、严整有序的体系。但是,在我们看来,海德格尔一生的思想活动是有架构、有线索的。 依笔者浅见,有无体系的问题不仅仅表现在当代西方思想界。放眼整个人类思想史,没有构建体系的思想家非常之多,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是无序、混乱的,也不意味着他们的思想要素和思想环节是孤立的。 在古希腊,柏拉图的作品多为对话体;在中世纪,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心灵独白式的作品;在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那里,思想作品变成了散文随笔集(Les Essais de Michel de Montaigne);谢林的《世界时代》是神话故事;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散文诗;维特根斯坦思想转折前后的两部作品《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是以速记纸条的形式写就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