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爱的哲学和宗教思维在2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

发布时间:2019-09-23 17:58
1绪论

 

作为出生于殖民国家的泰戈尔,其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在他的文学作品以及思想言论中饱含着一种爱国主义以及反殖民倾向的民族主义;而另一方面,泰戈尔又极力推崇西方文化,认同西方文化的科学先进之处,这一观点甚至使其与另一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主甘地发生摩擦。泰戈尔的文学进入中国首先需要经过翻译这一关,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杂志期刊上进行翻译发表,然后再集结出版。根据前面所说,在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其声誉使得泰戈尔的著作在国内引发了一场翻译热,诸如在当时的《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晨报》、《佛化新青年》等报刊中甚至出现了争相刊登泰戈尔专号的现象,而这些现象也预热了泰戈尔在中国的“接受”之途。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于1913年凭借诗歌,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获奖之后,泰戈尔成功地将东方话语引入了西方视野,并受邀到欧美各国四处讲演,大受欢迎。与此同时在东方世界尤其是在中国,泰戈尔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 1924年,泰戈尔接受梁启超先生的热情邀请来华访问,这件事,不仅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也因为在中国引起了一场巨大的文化风波,从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事件。中国对泰戈尔的接受,本文认为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学,一个是思想。从这一点上可以知道,泰戈尔并不是一名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虽然作为印度公民,但更具有一层世界公民的意识。以印度视角来看,泰戈尔常常被视为一名受西方以及外来文化所洗礼的知识分子。 ........................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泰戈尔之于西方的魅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感召,一为印度古文化,二为宗教。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批判主义的逐渐成型,让西方国家在反思的过程中对远古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向往。而作为集印度文化大成者的泰戈尔,受到西方国家学者的肯定便在情理之中。不过作为中西方文化的调和者,泰戈尔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一直处于一种介于被批判和拥趸的尴尬境地。而当时泰戈尔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得益于当时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到了近代之后,由于西方国家文化思潮的多元化,泰戈尔思潮的巅峰便停留在上世纪初期。而更多的影响和相关分析,都是来自国内的声音,对此这里不再多作獒言。 除了上世纪20年代以外,我国对于泰戈尔的研究,大多数来自于80年代,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后。在此时间段中,国内出版了很多关于泰戈尔的作品,其中以其美学以及宗教思想为研究重点。其中,戈宝权在《泰戈尔和中国》(1983)中,将泰戈尔在华翻译作品以及1924年的访华经历进行了白描手法的回顾,张光鳞在《泰戈尔在中国》(1993)中进行了泰戈尔思想对中国20年代流派影响的分析,并在《中国名家论泰戈尔》(1993)中论述了具体文人对泰戈尔的态度和评价。到了90年代之后,泰戈尔的翻译作品得到了全面而系统的出版,其中2002年的《泰戈尔全集》为国内首次最为完整的泰戈尔译本。 .......................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本课题旨在将20年代中国的思想界对泰戈尔的接受情况进行详细客观的阐述。虽然已有很多文献对泰戈尔之于20年代的中国进行了多次的分析和研究,但从前面的国内研究中可以知道,其分析方向大多数以史料汇编的形式,将泰戈尔1924年访华事件进行了描述,并以此为发散点将国内的各大名家之于泰戈尔的态度和看法进行了分析。 不过总结下来可以看到,大多数“泰戈尔学”都有着明显的倾向,即从政治或者大历史观出发,罗列出中国20年代思想界对泰戈尔的接受状况。而正是这种视角,导致了关于泰戈尔的文献,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出自于一种宏观角度的考虑,而非真正从思想或者宗教角度的考虑。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在基于接受理论的背景下,从泰戈尔自身思想的两大角度——爱的哲学以及宗教思想出发,重新诠释泰戈尔思想在中国20年代的接受状况。其中还需要补充的是,无论是民国还是今天,人们对泰戈尔思想的否定大部分都是出自政治或者历史立场的批判,并没有出自于宗教或者文化立场,因此本文着力从宗教和文化角度的否定出发,全面客观地展示出20年代的中国对泰戈尔的接受情况。 本文通过搜集、鉴别、整理关于涉及泰戈尔20年代访华的所有资料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泰戈尔思想以及访华事件的初步认识。随后,在对20年代中国的历史和思想谱系进行大致的了解后,形成关于20年代中国思想界对泰戈尔的接受的一般印象,并确定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查阅、归纳和搜集,将本课题进行客观细化的分析。 ....................   3泰戈尔宗教思想在中国的回响与拒斥.......................24 3.1泰戈尔宗教思想的解读...........................................24 3.1.1泛神论思想...........................................................24 3.1.2梵我合一..............................................................25 3.1.3生命美学...............................................................26 3.2泰戈尔宗教思想在中国的回响...............................26 3.2.1“近泰体”之新月派................................................26 3.2.2人道主义的共鸣...................................................28 3.2.3现世热情的萌生...................................................29 3.3泰戈尔宗教思想在中国的拒斥................................31 3.3.1保守思想的冲突....................................................31 3.3.2激进思想的冲突...................................................32 4泰戈尔思想在中国冲突与融合的历史文化原因.........35 4.1中国2 0年代的历史背景..........................................35 4.2中国2 0年代的思想谱系.........................................36 4.2.1中国2 0年代的政治需求.......................................36 4.2.2改革还是革命.......................................................37 4.3中国文人的误读.......................................................38 .........................   4泰戈尔思想在中国冲突与融合的历史文化原因

 

4.1中国20年代的历史背景 泰戈尔抱着给中国人民送福音的心境来华,但他的演讲在激进的知识份子看来却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一路走来,泰戈尔在中国既收获了鲜花与掌声,也遭到了无情的抨击,甚至是谩骂。泰戈尔所到之处,驱赶声、反对声不绝于耳,对于这些,泰老以他“爱”的精神、宽容的胸襟泰然处之。难道是泰戈尔的宗教思想有问题吗?显然不是,孙宜学曾说过,泰戈尔之与中国的不欢而散,是因为他在一个不合事宜的时期带着不适合中国形势的“福音”来到了中国,中国文化人对泰戈尔的误解是时代造成的误会。 20世纪初至2 0世纪20年代,中国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一次次的思想运动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为救亡图存而思考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巴黎外交上的失败,更是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亡国灭种的极大危机感,要想挽救中国于危难之中,应该用何种思想指导便成了他们首要思考的问题。 一战后,受西方文明教化的西方国家战后不仅经济大萧条,道德也日渐沦丧,正当中国的知识份子感到苦闷时,俄罗十月革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掀起,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的思想界受到了冲击,先进的中国人认为要国强,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才能制造坚船利炮,才能抵御外敌的入侵。 ........................   结束语

 

泰戈尔的访华在收获鲜花的同时也伴随了大量的抨击与批判,对于这段泰戈尔与中国的不欢而散,近现代的文史学家在研究中国思想史上并没有不愿提起,相反几乎每一位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学者都会回归这段历史中,因为这不仅仅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历史,更多的是在这段历史中折射出了中国的文人志士在寻找中国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所做的努力。 文中提到对于泰戈尔的来华,有梁启超、徐志摩等人的热情款待和赞赏,也有陈独秀、梁漱溟、辜鸿铭、鲁迅等人的反对。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这显然都不是简单的学术意见上的同意与分歧,因为从中国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看,文化上的交流必然会上升到救国救民的角度上,当中国的知识分子认为泰戈尔的主张不利于实现救国救民的愿望时,必然会受到这部分文人的反对。 泰老在来华之前,并不了解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化思想上存在的分歧,他的到来使他自己卷入到了这场争斗之中。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反对泰戈尔的并不仅仅限于陈独秀、辜鸿铭、梁漱溟、鲁迅等人,当然赞成泰戈尔的也不仅限于梁启超、郭沫若等人。不过总的来说,反对之声压过了赞赏之声,在泰戈尔来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关于批判泰戈尔的文章大大小小的有很多。笔者之所以详细的介绍胡适、梁启超、郭沫若、辜鸿铭、梁漱溟等人对泰老的态度,这是因为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思想文化史最具有影响力的派别,即自由派、东方文化派和激进文化派。这三股派别犹如三股不同的力量影响着国人的思想。.....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