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库尔特·冯内古特及其社会奉献精神 库尔特·冯内古特(1922-2007),在其长达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诸多糅合讽刺、黑色幽默以及科幻小说等风格的作品。1969年随着他的第六部小说《五号屠场》问世,冯内古特声名鹤起。现如今,冯内古特不仅被评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而且以人道主义观点享誉世界的他还曾担任美国人道主义协会名誉主席之职,而所有这些都源自于他命运多抖的一生,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世界观以及艺术观点。 冯内古特于1922年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德裔美国家庭,少年时期的冯内古特是无忧无虑的,然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给这个原本富足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作为顶梁柱的父亲从此以后失去了工作。由此,冯内古特在其作品中频频提及大萧条,同时不厌其烦地描绘众多像他父亲一样的人们在失去工作之后的那种漂泊感。1943年,冯内古特参军,一年后的母亲节那天,他请假回家但却发现母亲已在前夜选择了自杀。之后作为一名战俘,冯内古特目睹了德累斯顿战火四起的场面,这次经历对他的思想影响极大,同时也为他之后几乎所有的作品奠定了基本的创作题材。 然而他骨子中的自由思想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微妙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早期所经历的磨难,以及他从军队复员后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对人类学的痴迷,这两点对他的个人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直接影响。在文学创作方面,冯内古特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道德观:艺术并非只为艺术而存在,而是为读者乃至人类存在的,他的这一观点与当时绝大多数文人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 1.2《自动钢琴》、《冠军早餐》与《时震》的文献综述 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拟的未来社会,那里几乎一切都是机械化的,几乎不再需要任何人工劳力。快速发展的机械化引发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冲突:一面是富有的上层社会——包括机械师和机器管理者,他们控制着社会的发展;另一面是下层社会,他们的技能已经完全被机器所代替。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这部小说在大多数评论家和学者眼里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只有少数几位学者认为它是对当时很著名的小说家赫胥黎以及奥威尔作品的模仿。 然而自1969年起,《五号屠场》的巨大成功使得评论界重新幵始关注冯古内特,有关他的采访报道在各大报纸杂志上随处可见,同时有关其作品的评论性文章与著作也相继问世。一大批著名学者致力于研究他的作品,其中Reed于1972年出版了第一本有关他的评论专著,Klinkowitz则是迄今为止发表相关著作最多的学者。在中国,陈世丹和尚晓进也以冯古内特为主题展开了他们的博士论文。总之,这些针对冯古内特作品的研究主要是从主题以及叙事技巧方面展开的。 关于《自动钢琴》,评论界主要研究的是科学和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灾难。Donald Morse在他的论文“You Cannot Win,You Cannot Break Even,You CannotGet out of the Game:Kurt Vonnegut and the Notion of Progress”中深入研究其中的人类进步观点。Todd Davis在他的研究专著Vonnegut's Crusade;Or,How aPostmodern Harlequin Preached a t New Kind of Humanism中更进一步探讨了这个话题。一方面,Davis强烈地意识到了冯内古特对科技进步的严厉质疑以及对人类尊严不懈地热情肯定;另一方面,Davis把利奥塔对后现代的定义(即对宏大叙事的不信任)与冯内古特解构的宏大叙事(即机械化进步的幻觉)紧密联系起来。 ..................
第二章质疑科学与肯定艺术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在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的前言中指出,“科学和技术的现状以及技术专家与知识和信息的管理状况”也许是“美国读者最熟悉的素材,”然而这些熟悉的素材却“直接表达其它各种不同主题”。'现代科学这一素材正是冯内古特在其第一部小说《自动钢琴》中以科幻小说的形式探讨的话题,并在后来的小说中继续探讨这一话题。对于冯内古特而言,其小说中对科学和技术的描写表达了人类与机器之间令人困扰的关系及科学对人类生活的消解,最重要的是表达了他对人类生活现状的关注。 深切体会到普通工人的种种疾苦,冯内古特揭露了现代科技进步的谬论。科技进步看似允诺人们一个美好未来,却因其过度强调工具理性而使人们倍感无用。解构了现代人道主义关于科技进步的宏大叙事之后,冯内古特重构了艺术这一小叙事。在冯内古特看来,在后现代世界人生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艺术首先可以使人们完全解放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勇敢面对工具化的机械生活,欣赏艺术可以丰富生活并赋予生命各种意义。其次,艺术还可以触及人类世界的一些本质的哲学问题,因此艺术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力量铸造并提升人类灵魂。这一主题在《自动钢琴》中稍有涉及,但是在《冠军早餐》中冯内古特深入地探讨了艺术的主题。总之,质疑科学与肯定艺术构成了冯内古特的人道主义的第一个特点。 ......................
2.1《自动钢琴》:质疑科学 Yarbrough强调说:“然而,当今的人道主义者必须谨记,不仅如今世界的话语而且如今世界本身都是后现代的。”根据利奥塔的定义,后现代指"对宏大叙事的不信任。”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冯内古特在其写作生涯中谨记这点,并且表现出对现代人道主义宏大叙事科技进步的不信任。《自动钢琴》主要以冯内古特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经历为背景预设了一个高级工业化社会,冯内古特表达了自己对无限制地发展科技的担忧,以及对全无人性的大大小小的命令渗入人类日常生活的担忧。出于对人类生命的同情与尊重,冯内古特呼吁找回人生价值并要世人互相尊重,抑或说冯内古特呼吁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礼貌。 2.1.1科学:关于进步的现代性宏大叙事 随着文艺复兴落下帷幕,把复兴古希腊罗马的经典书籍作为一种有效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质疑,相反被广泛认同的是依赖科学和理性可以更有效地获取客观知识。不足为怪,Anthony Grafton说“欧洲现代早期知识分子历史的最标准叙事强烈坚持从人道主义者向科学家转化。”事实上,这是转向信任进步的宏大叙事。正如Todd Davis所说:“从前现代到现代的历史和哲学转化”是“以普遍化、整体化的人道主义理性取代普遍化、整体化的一神论,以无所不在的人代替无所不在的神,以科学创造奇迹取代精神创造奇迹。”科学的奇迹事实上在于强化并保护政治和经济实力。 在《自动钢琴》中,主人公保罗Proteus在一次进步报告会上被迫无奈地肯定科学技术创造奇迹的信仰。他说:“机器在美国干起工作来远比美国人干得好。机器能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最丰富的财富,谁还能拒绝这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科学技术”。显而易见,现代科技的狂欢完全不信任人的有用性和重要性,而仅仅简单地把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丰富的物质财富却无视人类需求等同于社会进步。 ....................... 第三章质疑整体性与肯定构成性...........26 3.1《冠军早餐》:质疑整体性................27 3.1.1整体性:绝对真理..........................27 3.1.2整体性:政治共识...........................29 3.2《冠军早餐》:肯定构成性..................30 3.2.1人类:有自由意志的生物..................31 3.2.2身份:人为构成.................................33 3.2.3人生意义:人为编造..........................34 第四章质疑终极乌托邦与肯定局部选择....37 4.1《自动钢琴》:质疑终极乌托邦............38 4.1.1人的乌托邦.......................................38 4.1.2社会的乌托邦..................................40 4.2《时震》:肯定局部选择......................42 4.2.1接受人类局限性................................43 4.2.2局部选择:社团.................................44 4.2.3局部选择:大家庭..............................46 ........................
第四章质疑终极乌托邦与肯定局部选择
乌托邦最初是指非任何地方或无处之地,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道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出版了他的小说《乌托邦》,这个词也经常被用来指一个好地方或一个理想的社会,或地球上的天堂王国。启蒙人道主义者坚持认为人可以通过理性思维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世界,这种理性思维的存在最终可能创造一个理性社会,或终极乌托邦。换句话说,现代人道主义者积极地认为理性的个人和梦想可以使人类达到完美,那里没有贫、没有痛苦、没有奢华。齐格蒙特·鲍曼认为,"人类创新和自我创新的自由意味着没有不完美,没有丑陋,没有苦难可以存在,更不用说使其合法化”;但是,“正是”后现代文化所预设的“不完美的不确定性激起有关臻于至善的焦虑。” 诚然,在后现代条件下乌托邦的合法化受到了质疑。哈桑认为,“作为一种艺术的、哲学的、色情的社会现象,后现代主义转向幵放的、游戏的、祈愿的、脱节的、错位的或不确定的形式,或话语碎片”,因此后现代文化的特点是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它提到的所有破裂和含糊之处,都让现代社会充斥着流动性、灵活性、不可预测性、纯粹的不确定性和无尽的游戏。传统的因果关系理论也因此被打乱;因此,启蒙人道主义的理性和逻各斯中心主义已失去了立足点。后现代人道主义者所对形式开放和不确定的生活的强调也就是在明确地呼吁人类的不完美性。鉴于此,启蒙运动以来的宏大叙事即人类的完美性或乌托邦就成了后现代主义者寻求“修改或颠覆”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男权主义秩序”。 ......................
结论: 继承了其祖先的自由思想倾向,后现代艺术家冯内古特对艺术形式和人道主义理念进行着自由试验。通过对他的小说的详细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道主义者,冯内古特勇敢地超越了启蒙运动中蒙蔽众人眼睛的整体化的叙事,并热情地肯定了人类生命及其价值,在后现代时期呼吁重视人类的价值。此外,通过他的艺术性试验,冯内古特辛勤探索小叙事或可行的答案来解放人的心灵和改善后现代的存在。因此,冯内古特更可以说是一个对整个人类抱有希望的后现代人道主义者,并致力于呼吁和宣扬一种新型人道主义。 同时,通过对冯内古特的三部小说:《自动钢琴》、《冠军早餐》和《时震》的详细文本分析进而研究冯内古特所宣扬的新型人道主义的特点证明他的人道主义完全具有后现代特征。冯内古特的人道主义代表着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人道主义独有的启蒙理性的宏大叙事的反抗。冯内古特的人道主义同时在“完全知晓(甚至幵拓)传统的单一观念的持久吸引力的情况下”从后现代主义角度“为传统的、固定的单一概念”提供“多重的、临时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来,冯内古特的人道主义是一个后现代人道主义,以不确定性而非确定性的视角来看待当今的世界和生活。 可能会有批评称,后现代主义是反人道的,因此质疑后现代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兼容性。事实上,后现代主义质疑的只是西方启蒙人道主义的正统学说,而不是人类生活本身。尽管后现代主义本质上是解构的,“它不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而是一种它一直所从事的建设性的破坏”。对于冯内古特而言,后现代主义为他在后现代世界中构建后现代人道主义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立场。作为一个处在人道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立场之间的令人满意却临时的立场,后现代人道主义不仅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同时也是对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表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