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称论文-护士护理论文发表-妇科护士产生职

发布时间:2019-09-26 14:11

目录
摘要…………………………………………………………………1
引言…………………………………………………………………1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和测量工具…………………………………1
二、妇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主客观因素分析…………………2
三、职业倦怠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3
四、如何降低或避免妇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3
参考文献:……………………………………………………… 3

妇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

摘要:随着临床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 对医务人员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医务人员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护理工作作为医务工作者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近年来随着护理服务的方向和内涵的拓展, 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日益增高。所以,职业倦怠在护理人员的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妇科护士在工作中由于工作内容、人际关系及其他原因导致职业角色、价值取向与现实发生冲突,而长期的压力刺激使妇科护士更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妇科护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临床工作,导致护理质量下降。了解妇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同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工作质量的影响,进而找出应对措施,有效的避免职业倦怠,进一步提高妇科护士护理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临床妇科护士;职业倦怠;护理质量
引言:1、职业倦怠的定义和测量工具
职业倦怠(burnout) 临床上又称过度疲劳综合征( burnout syndome) ,也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 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所出现的躯体、情感、认知的综合衰竭状态[1]。根据国际标准, 它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低成就感3项指标。测量工具常有Maslach职业倦怠条查表(NBS)或其简表来测评,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8个问题可以反应详细的个人信息,第二部分65题能够从五个方面评测忽视的职业倦怠情况:(1)工作环境中的常见压力源;(2)三维评测:情绪疲惫,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3)人格特征积极表现的三个方面;(4)应对方式;(5)生理心理。完全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别赋值1~5分,得分高者职业倦怠水平评测结果越高。
表1为我院106名妇科护士NBS评测结果总体分析,由此可见我院妇科护士普遍存在中等职业倦怠,个人情况和工作情况详细分析见表2。
表1 我院106名妇科护士NBS评测结果整体分析

项目 NBS评分(s)   
总得分 201.35±22.17   
三维评测    
情绪疲劳 13.14±2.11   
人格解体 14.39±2.43   
个人成就感降低 11.48±1.87   
生理心理症状 52.48±3.21 

表2 个人情况和工作情况NBS评测结果详细分析

项目 例数    
<35岁 47 198.42±14.43   
35~45岁 43 200.77±21.42   
>45岁 16 202.53±23.53   
未婚 51 204.11±24.32   
已婚 48 199.42±21.45   
离异 7 209.76±27.76   
高中 21 204.87±27.31   
专科 46 201.75±19.63   
本科 39 200.14±23.63   
护龄<15年 62 199.71±22.72   
护龄>15年 44 204.25±21.51   
初级职称 69 205.63±24.06   
中高级职称 37 194.63±17.52   
妇科工作<5年 41 197.70±24.82   
妇科工作5年~10年 38 204.14±19.66   
妇科工作>10年 27 205.17±25.61 

2、妇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护士是国内外公认的职业倦怠高发人群,有研究表明,国内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高达55.1 %~59.1%[3] , 护士发生职业倦怠与其所在医院的级别、科室、工龄、婚姻状况等因素有关[2]。妇科既有和其他科室相同的医疗、护理基础,同时也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性,由于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导致妇科护士长期处于应激和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影响妇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2.1主观因素
2.1.1人格特征   在同一工作环境中,教育和经历背景相同的个体面对相同的压力通常有不同的反应。Zellar 认为,A 型性格、外控性、低自尊、神经质、倔强、感觉型和采用逃避型应激策略的人职业倦怠率高[4]。妇科护士中也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所以这也是妇科护士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2.1.2身体状况   护士因工作和心理压力较大、作息无规律,常常导致身体素质下降。从而导致护士在生理和心理上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素质的下降和亚健康状态使护士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2.1.3角色冲突   妇科护士多为女性,除了在工作中要做护士的角色,在家庭里还要承担起妻子、母亲、女儿等的责任。患者、科室、医师和医院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和要求的不断提高,使护士的角色压力越来越重。多重角色和过多过高的角色要求常常使护士身心疲惫。所以角色冲突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而且角色压力越大,职业倦怠程度就越高。
2.2客观因素
2.2.1 工作量大: 妇科护士每天从接班开始就做晨间护理、配药、输液、加液体等,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工作于护士站、病房、治疗室之间。有的医院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尽量多收患者,不断提高病床周转率,使得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再加上“三班倒”的工作制使护士的生活规律经常被打乱,极易身心疲惫。
2.2.2地位低,待遇薄: 目前在我国国内,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较低,护士得到学习深造和晋升机会相对较少。一般情况下,妇科护士待遇较同年资同职称的医技人员低,但同时医院要求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加之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常常不会被尊重,所以很容易引起护理人员的不满,因此使得护士情绪低落,工作热情下降,成就感缺失,从而引起职业倦怠。
2.2.3社会理解度  社会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和缺乏尊重也是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3、职业倦怠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
职业倦怠实质上是心理亚健康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 情感耗竭,对工作缺乏热情,容易丢失信心,甚至出现恐惧感; (2) 去人格化,对周围的人表现出情感上的疏远和冷淡,容易出现人性缺失; (3)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工作消极被动、不思进取、个人荣誉感消失,即出现“郁、恐、冷、忧、乏”5大症状[4]。产生职业倦怠的人,常有生理和心理消耗殆尽的感觉。
护士职业倦怠极易出现工作效率下降、医疗事故、工作满意度下降、缺勤、离职、个人意外发生率增加,甚至发生冲动行为(与同事、婚姻和家庭等发生冲突)[5]。处于倦怠状态中的妇科护士,很容易因为工作不顺心或疏忽大意而发生医疗差错; 妇科护士的职业倦怠也可引发妇科护士心理和生理问题,很可能也会因此激发护士的各种危险行为,甚至造成护士工作乃至生活上的不顺甚至失败。
4、如何降低或避免妇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
4.1  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护士应注意完善自己的性格,尽量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其次,应适时剖析自己,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护士本身也应注意休息、合理营养、规律运动、发展健康的业余爱好( 如音乐、摄影、棋牌、体育锻炼等),使护士保持心境开阔,降低应激反应水平以陶冶情操,保持身心健康。
4.2  完善医院的管理机制  医院应该从政策和管理机制上为妇科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6]; 同时积极为妇科护士提供必要的培训、深造和晋升的机会; 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编制,尽量减轻护士的工作负荷;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在干部任命和职称评比方面,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进行,消除不公带来的负面影响; 应用激励机制,鼓励护士,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的积极性; 实行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管理,有效降低妇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4.3 争取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主要是指来自家庭、亲友、同事或社会各界( 各种社会组织、团体、社区等) 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援助,这对缓解护士身心压力是极为重要的[6]。同时,社会也应大力提倡尊重护士,营造尊重护理职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4.4 规划职业生涯  应努力鼓励妇科护士加强学习,协助护士制定准确的职业生涯计划,培养她们不断进取的信心,这都将很大程度上提高护士应对工作的压力、克服职业倦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护士护理发表论文Lopez Soriano F, Bemal L,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urnout syndrome in hospital nurses[J].Revised de Calidad  Asisitencial,2002,17(4):201-205..
[2]  Martin F,Poyen D,Bouderlique E,et a1.D8pre8sion and burnout in hospital heahh care professionals[J].Int J Occup Med Environ Health,1997,(3):204—209..
[3]  骆宏,叶志弘,冯莺. 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
[4]  蒋奖,许燕,林丹瑚.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A 型人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 心理科学,2004,27( 2): 364-366.
[5]  何贵蓉,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1,16( 11):700-702.
[6] 李小妹,刘秀君.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志,2000 ,35 / (11)

致谢:
论文在即将完成之际,回顾四年的读书生涯,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这里,首先感谢我学识渊博的导师给我精心的指导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使我对妇科护士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对我的无私帮助,使我顺利完成学业。再次对帮助、关心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