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课程内容的构成

发布时间:2019-09-26 14:10
1.信息科学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从信息科学到信息科学学科课程, 即为信息科学课程化。 由于信息科学是高等教育及专门学术机构从事的领域,在我国较少与基础教育融合。 有学者就曾质疑信息科学内容能否在中小代写教师职称论文多少钱学实施。 诚然,信息科学作为一门科学课程与作为中小学的学科课程是很不相同的。信息科学的“课程化”,首先就是要建立课程研究“科学化”的概念,寻求课程内容恰适、多元的逻辑体系。学科逻辑学科逻辑是按照学科的概念系统形成的逻辑顺序,信息科学有其自身的学科逻辑体系。一般认为,信息科学是指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 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 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从学科角度出发,课程内容应反映信息科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要能体现最基本的信息科学概念和原理。典型信息全过程模代写教师职称论文型为我们提供了信息科学学科范畴。因学科逻辑具有高度严谨的组织性和系统性,以学科逻辑组织课程内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2.心理逻辑心理逻辑是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状态与心理特征的自然逻辑,它与人的生命发育过程密切相关。例如,在皮亚杰的心理逻辑系统中,将儿童思维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阶段。这就要求在信息科学课程化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取适当内容,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在课程研究领域,杜威在课程的教师职称论文发表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问题上,主张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将教材心理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儿童的个体经验逐渐提升到教材的逻辑的水平。布鲁纳主张“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 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给任何特定年龄的儿童教某门学科, 其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费尼克斯提出了“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同一性”的著名论断,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理想。这些都为信息科学课程化提供了有益指导。

3.生活逻辑生活逻辑是日常生活中事物发生、发展的自然逻辑,因而具有鲜明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杜威提出衡量信息资料在学校中的两个价值标准: 

第一,这种信息资料是否从学生所关切的某一问题中自然生长;

第二,这种信息资料是否适合学生更直接熟悉的知识,以至于能够增加其效率、拓深其意义。 科学知识只有进入到生活之中时,才会有教师职称论文格式范文意义,才有可能为人们所学习。同时也要认识到,知识并非只为未来做准备,还时刻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实践。信息、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认知、信息系统等具体事例大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年龄小或现有课程中信息科学教育内容的缺失就剥夺他们知道、 了解这些知识的权利, 把学习的机会延迟到成人认为他们应该或者可以学习的时候。 从身边的信息问题入手,探索其中的奥妙和原理,应用所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和决策,即“从生活走进信息科学,从信息科学走向社会”。三种逻辑的处理原则为:以信息科学的学科逻辑为基础,增强课程内容对生活逻辑和心理逻辑的适切性,依靠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来复演信息科学的事实和规律。 此外,在信息科学课程化的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在结构上、问题域上、术语学上寻求信息科学与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的衔接与一致。

4.信息科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如上文所述, 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时代社会公民的素质要求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结果.。信息科学教育的开展,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科学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信息科学素养内涵的理解,可以借鉴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学界尚无统一定义。但从科学素养的各种表述中,可以看到,科学素养基本包括三个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本质(科学过程和方法)以及科学的社会影响。信息科学课程以提升学生信息科学素养为目标,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将遵循以下原则。以STS 教育精神为指向STS 教育强调科学 、 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其基本精神是将科学教育与当前的社会生活、生产结合起来,要求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1989 年德国举行的世界科学和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将 STS教育定义为“在技术和社会环境的可靠范围内教授科学内容”。 以 STS 教育精神为指向,能够为信息科学教育提供一个真实、丰富、可信的背景,有助于形成一个指向明确、着眼于时代发展的信息科学教育策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