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市场经济过程中的高校青年教师成才状态

发布时间:2019-09-26 14:10

一、高校青年教师 正常成长状态勾勒


所谓正常成长状态,是指青年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中,顺着成长的阶段由低向高,由慢向快,由被动向主动发展,即从不成熟走向成熟,最后成为合格教师。青年教师成长是有明显的阶段性的,而阶段性又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因而,首先应分析一下高校青年教 师年龄变化与职业技能发展的关联性。那么,正常成长状态下的职业发展水平标志(即职称 ) 与年龄区间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呢?笔者根据高校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勾勒了这样一个基本上表只是一个正常成长,与现实相对比,显然有一定的理想性。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十年文革”的历史曲折,使得现今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呈非正常状态,多数青年教师尤其是“新三届”(77. 78, 79级)成长明显具有滞后性,到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高校青年教师年龄分布开始逐步进人正常,与本表所列的各阶段年龄区间基本相吻合。因此,本文所论述的青年教师大体上是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大学毕业进人高校的那部分教师,实际上80年代早、中期大学毕业进人高校的那部分教师大多已迈人中年。高校青年教师来源的典型类型,是大学围墙内的内向型的“学校~学校”的成长图谱,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它的长处是有利于培养基础教学和研究的人才,其不足之处是所学知识的应用性不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青年教师还有另一种成长模式,那就是大学围墙外的外向型成长途径,即大学毕业后分人高校以外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乡镇、私人企业等,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以后调人高校,这类教师其优势是有雄厚的实践基础和经验,他们的应用开发技能明显高于前者。这类教师的引进和充实,对青年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这些人的不足之处是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不如前者。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劳动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的先决条件是社会化。而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建立是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对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提出了适应性要求,因而积极培育师资市场,逐步使师赞队伍融人市场因素,通过市场机制的反馈、激励、调节、平衡功能,来调整高校教师队伍的来源、组合以及成长轨迹,是师资管理改革的主体内容。因此,青年教师来源势必要有第三种模式,即由外人内,由内向外,内外结合的师资成长轨迹。其具体流程为:
    (1)由外人内:大学毕业~社会,高校。(2)由内向外:大学毕业,高校~社会。
    上述三种师资来源类型,实际上是三种不同的青年教师成长轨迹。三种途径各有优劣,只有互相补充,合理组合,才会使青年师资成长趋于正常和超常。换句话说,高校青年教师正常成长状态的呈现取决于三种途径的合理组合。在新形势下,应逐步减少内向型成长人数,增大外向型尤其是内外结合型成长人数。
    其实,青年教师的成长途径的勾勒只是停留在标志路牌上。而成长正常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青年教师成长三个阶段长短快慢上。总的来说,青年教师整个身心处于成长时期,一般要经历适应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适应阶段,大体上包括见习期和助教阶段。适应阶段是指青年教师选择大学教师职业后的角色适应期。这个阶段的青年教师需要从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承受社会对他们的角色期望,完成从学生到教师,从被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转变。从事大学教师职业不仅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必要技能。青年教师要克服自身与高校、社会不相吻合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这是一个认识转变的时期,其目标是完成从理想的境地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使自己教师化。第二个课题是学会教学和教育,即教学人门和初步具备教育学生的能力。第三个课题是树立科研意识,为今后从事科技创造活动在知识与技能上打下扎实的基础。一般地说,青年教师适应阶段需要3-5年左右的时间,理想的年龄区间是23-27岁。

高校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发展阶段,无疑是巩固行为目标、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完成个性化的过程。伴随这个过程,青年人在思想、业务和个性上呈较快发展形态并呈现若干成熟的因素。发展阶段,一般需要3-8年时间,理想年龄区间为27-31岁。在这个区间中完成发展过程,均应视为正常成长。在这个阶段中,青年教师以讲师的身份出现在讲台上,因而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骨干和学术骨干是主要任务。实际上,这是一个确立职业声望的关键时期,也是完成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因而,发展期是青年教师正常成长的“瓶颈”地带。发展势必带来分流。发展期是青年教师大分流、大分化的时期。青年教师逐步分化为教学型、科技型、教学科研结合型、开发推广型以及不合格型(应淘汰)。分化的合理性是扬其所长,各显其能。成熟时期是青年教师成长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里的成熟含义,是指已确立了职业声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初步成为教学或学术、开发等方面的带头人,并晋升了副教授以上职称,其理想年龄是35岁以前。客观地说,就目前而言,在青年期(35岁以前)进人成熟的青年人还是少数,但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应迅速提高比例。到本世纪末,35岁以前进人成熟期的青年教师应努力达到青年教师总数的30纬以上。高校青年教师正常成长的三段论,是符合高校实际的。当然,在确定每个阶段的年龄、性质等方面,存在着计量上的困难,因为千人千面,只能择其共性。
 

二、高校青年教师正常成长的规律性


    市场经济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现代化,在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中确立自己的位置、角色和价值。在这个主导思想下,我们讨论青年教师正常成长的规律性,也许会有些新意。


1.在实践中成长
    封树民在《从中老年教师的成长过程看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文中说:“大学教师担负教学科研双重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然具备双重能力。能力除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实践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教师是否成才的关键”。这话是很有见地的。根据市场经济的特性,实践的含义应该是广义的。它包括一切能锻炼和培养人的活动,主要有教学实践、教育实践、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组织管理、文体娱乐等。但最重要的是与教学、科技有关的实践活动。实践对内向型成长的青年教师来说,尤为重要。近几年,不少高校试行的青年教师下基层锻炼制度、研究生兼助教制、教师办公司或到企业、研究机构兼职等,都应当说是行之有效的,是符合青年教师正常成长规律的。但应当指出,教师应以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为本,因而实践意识应贯彻在整个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过程中,决不能片面地理解实践,过多地强制性地要求青年人去参加与职业关系较疏的社会性活动。而且社会性活动要体现经济性和市场性,并注意时空的合理安排。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重要实践课题是市场经济,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的能力和科学创造、应用开发的能力。
    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有其独特的个性。它们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基础之上的,而且教研活动的不断深人,将会使知识、文化素养以及技能增长。实践活动具有显著的创造性、无限性和自由性,因而培养青年教师正确的实践意识,树立在实践中,在“市场”中成才的观念,就显得十分必要。不少高校组织青年教师听取老教师成长报告,收效显著。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在修订《高校教师工作规范》、《教师职务条例》等文件时,要强调实践环节,并列出若干条硬指标,这样有助于青年教师实践活动的正常化和有效性。
 

2.在竞争、协作、温情的环境中成长
  环境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外在因素,环境具有比较、引导、渗透、推阻、工具等效应,具有综合性。创造顺境,是促进青年教师正常成长的重要规律。顺境是什么呢?我们认为,竞争、协作、温情的环境是真正的顺境,即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市场经济特性之一是竞争。因此,建立师资市场也应以竞争为杠杆,优胜劣汰。竞争只有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体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高校尤其要重视整治内耗,这是竞争之大敌。浙江师范大学在师资培训方面有一条规定,凡是在教学或科研上有成绩者才可赴外进修,其实践效果是好的,这是对竞争的正确引导。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