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院收治的120例接受外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年龄30~75岁,平均(47.52±5.56)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乳腺癌,均无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短期内行其他乳腺手术者;双侧或同侧乳腺癌复发者?其中47例患者出现治疗后急性疼痛,划分为乳腺切除术后疼痛(PMPS)组;其余73例患者未出现治疗后急性疼痛,划分为非PMPS组?
1.2方法 治疗前记录患者如下指标: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治疗后记录患者如下指标:治疗方式?肿瘤部位?腋窝分期?治疗后出血或积液?腋淋巴结清扫?肋间臂神经切除?治疗前焦虑等情况?使用HAD量表对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治疗方式?肿瘤部位?腋窝分期?治疗后出血或积液?腋淋巴结清扫?肋间臂神经切除?治疗前焦虑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差异显著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乳腺癌治疗后急性疼痛的相关因素,采用OR值及95%置信区间表示危险程度?
2结果
2.1计量结果比较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分期?术前焦虑抑郁?肋间臂神经切除?腋淋巴结清扫?辅助化疗?术后出血或积液?合并其他疼痛综合征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疗后急性疼痛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究乳腺癌治疗后急性疼痛的相关因素?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依据是否出现治疗后急性疼痛分为两组,乳腺切除术后疼痛(PMPS)组和非PMPS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记录患者的个体特征及治疗情况,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分期?术前焦虑抑郁?肋间臂神经切除?腋淋巴结清扫?辅助化疗?术后出血或积液?合并其他疼痛综合征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术后出血或积液?腋淋巴结清扫?治疗前焦虑是乳腺癌治疗后急性疼痛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 2.2多因素分析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差异显著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出血或积液?腋淋巴结清扫?治疗前焦虑是乳腺癌外科治疗后急性疼痛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低龄乳腺癌患者更易出现治疗后急性疼痛?合理选择外科治疗范围和方式并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有助于缓解疼痛?
3讨论
乳腺癌的发生与基因?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相关,采用营养干预等措施可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乳腺癌外科治疗创伤较大,患者易出现疼痛情况,不利于治疗后恢复?对此临床上多使用镇痛药物进行治疗,但易产生不良反应,且不同个体的疗效也有明显差异,为此有学者建议使用阻滞术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 本研究对患者的年龄?BMI指数?治疗方式?肿瘤部位?腋窝分期?治疗后出血或积液?腋淋巴结清扫?肋间臂神经切除?治疗前焦虑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组间差异显著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年龄?腋窝分期?治疗后出血或积液?腋淋巴清扫?肋间臂神经切除?治疗前焦虑与乳腺癌治疗后急性疼痛相关,其中年龄?治疗后出血或积液?腋淋巴结清扫?治疗前焦虑是乳腺癌治疗后急性疼痛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 乳腺癌治疗后疼痛的发生率随患者年龄的上升而逐渐下降,原因在于年轻患者对疼痛更为敏感,更易产生焦虑情绪?在我国,乳腺癌常发生于绝经前妇女,因此患者年龄较低?本次研究中,PMPS组平均年龄为(46.86±7.14)岁,非PMPS组平均年龄为(52.64±8.58)岁,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结果表明,外科治疗后出血或积液会对神经造成压迫或刺激,使患者感到疼痛?对于此类患者,应尽早清除积液,从而缓解病痛?腋淋巴结清扫可能会损伤肋间臂神经,进而导致疼痛?对此可采用前哨淋巴结活检以降低神经损伤的可能?肋间臂神经无论保留或切除,均与治疗后急性疼痛无关? 患者心理对治疗后疼痛有一定影响,治疗前焦虑与治疗后急性疼痛直接相关,当患者出现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时可能会出现疼痛?本次研究中,有14例治疗前焦虑的患者发生治疗后急性疼痛?对此,患者应放松心情,以缓解疼痛?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选取的临床指标更为全面,相关因素分析覆盖范围更广,对明确乳腺癌外科治疗后急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对未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本研究并未进行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该类因素虽不是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可能也会对疼痛具有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可通过缩小治疗范围?选择创伤较小的治疗方式?保留肋间臂神经?及时切除血肿?缓解患者精神压力等措施降低乳腺癌患者治疗后急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