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政教育之阶级性质

发布时间:2019-09-26 14:10
各个阶级为了夺取政权或维护政治统治,不得不借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必要、有效的手段,通过相关组织和人员对本阶级和其他阶级进行本阶级意识形态教育,使其发展成为本阶级的成员,或者能接受本阶级的政治理念,从而维护本阶级利益。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带有着鲜明的阶级色彩。

 

一、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性的根源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和阶级意识的产物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教育与生产劳动还未分离,思想政治教育还未成为一项独立的社会活动,处于萌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普遍的知识教育,一种没有差别的技能传授,而是阶级思想、阶级意识的教育,只能于阶级社会中产生,产生于各个阶级有意识地将本阶级的思想政治观念灌输于本阶级成员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过程中”。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和阶级产生。伴随阶级和阶级意识的出现,使新生政治观念、思想准则成为奴隶主阶级维护其地位的思想工具。奴隶主开始进行“天命论”“神学”等奴役人们的思想灌输。古希腊时期已开始了对奴隶的思想控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系列对奴隶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而且这一过程将存在于阶级社会的始终,带有强烈的阶级色彩。首先,在剥削阶级存在的社会,任何阶级都要用自己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响其他社会成员,从而实现自身利益。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提出过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力图将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给广大工农群众,以适应无产阶级革命和政治动员的需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带有强烈的阶级性色彩。当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时,国家和阶级消失,在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人们的精神世界极大的发展,那时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也将消失。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阶段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绝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依据”,“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现”。 从这个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具有阶级性。首先,社会生产的水平和性质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性质,“社会生产的水平和性质一般是间接的,同时也是最终地决定其教育是否会有阶级性以及具有什么类型的阶级性质”。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念、理论基础等最主要的内容都属于上层建筑中阶级性较强的部分,是阶级意识的直接表现。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实施部门都是政治领导部门,属于上层建筑部分,受一定阶级思想指导。当然“在上层建筑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的上层建筑不同,其阶级内涵表达的是对主导意识形态的维护和建设功能,以保证一定阶级和政党在意识形态中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用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表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阶级性:“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文化思想是不能领导的”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为了争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不得不进行的社会活动,从而使其带有鲜明的阶级性色彩。

 

二、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性的体现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中的体现 近代资产阶级国家都有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如美国致力于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德国注重培养具有面向世界开放的人格的人;法国致力于使人成为追求自由的人等。“一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用思想理论去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思想理论去转变思想、塑造人格、培养本阶级所需要的人”。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团体之所以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因为未受过教育的、自然的教育对象不能满足本阶级需要的专门人才。 所以在阶级社会,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旨在帮助人们树立一定阶级和社会主导的意识形态,以培养对本阶级忠诚的、有利的成员。从表面上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同,大都反映的是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但实际上却以隐蔽的方式体现了各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最终目的是为实现资产阶级利益和政治统治服务。 在我国,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即无产阶级党性。“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又明确指出我国的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党服务,培养拥护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此为目标,自觉肩负起宣扬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中的体现 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教育主体和客体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与实施者,旨在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接受教育的个人或组织。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都是现实的人。然而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个人总是隶属于一定阶级。作为从属于某一阶级的个人的思想、观念等意识形态必然是从该阶级的状况出发,反映该阶级成员的需要。正如毛泽东所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只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因此,作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就不得不培养为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而进行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代言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教育。教育客体同样属于一定的阶级,一般属于被统治阶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接受统治阶级思想意识形态的个人或群体。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体现“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巩固其政治地位,必然要通过思想教育向人们灌输本阶级的道德意识,思想观念等内容,并力争把他们转化为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转化为思想道德义务”。 如奴隶社会进行的“天命论”和“等级”教育;地主阶级的“宗教神学”和“纲常礼教”教育;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爱国主义”“政治观”教育等。这些内容都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体现剥削阶级的意志,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色彩。 列宁曾经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如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占主导,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就会占主导。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家,需要进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教育,使人们形成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具有无产阶级觉悟,为了实现伟大理想采取无产阶级的行动。

 

(四)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的体现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人。”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阶级的一项社会活动,为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服务。在资本主义政权建立之前,资产阶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量宣扬科学、民主精神,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积聚力量。当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以此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无产阶级的需要,服务于人民的需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动员广大无产阶级,指出要使无产阶级能够成为解放人类的伟大阶级,必须重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和实践,适应了无产阶级革命任务的需要。我国自近现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到后来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这表明,每一个阶级或政党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时,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宣传工作”,宣传革命思想,团结革命力量;当阶级或政党已经成为斗争的胜利者,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工作”,解放思想,巩固统治;当一个政党或阶级已经取得稳固的统治地位时,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想工作”,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调节精神生产。因此,自始至终,思想政治教育都为一定阶级服务,是一定阶级和社会的工具。

 

三、新时期如何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

 

(一)正确认识和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无不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着本阶级的思想理论教育,借此反映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是剥削阶级都不愿或不敢承认这一点。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为了掩盖其阶级性,用相应的公民教育、思想教育等代替思想政治教育,不承认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而无产阶级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全体社会成员,公开承认它的无产阶级党性。然而,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深入,以及在西方鼓吹的“全球意识”“普世价值观”等各种思潮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地淡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一些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课的时候,不断纠结在当今这个和平的年代“为什么还要讲意识形态”。“有的思想理论工作者也认为,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全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 甚至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些误区的出现原因在于这些人没有正确地认识和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张耀灿先生曾说:“提倡全球道德并不排斥和否定道德的阶级性;对外交往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并不等于我们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可能带来政治制度的趋同化和文化同质化”。 在这个和平与全球化时代,特别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别有用心的条件下,如果我们一旦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会给资本主义国家制造机会。因为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无产阶级不不去占领阵地,资产阶级就会去占领;社会主义思想的削弱,就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的加强,这个方面苏联曾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思想政治工作陷入教条,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人道化”和“民主化”思潮,对“共产主义”教育采取回避伎俩,致使意识形态领域实行非党派化、非政治化和非意识形态化。这种脱离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变化,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的做法,导致了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摇与剧变,最终导致国家政权解体。所以,必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有自觉地接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教育,才能坚持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

 

(二)用发展的眼光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内涵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完全是培养服从中国共产党的民众。出现这种误区,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和阶级的关系。一方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为政治服务。文革时期“政治高于一切”正体现了这一观点。另一方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甚至说成是无产阶级进行专政统治的工具。这些看法把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性片面化了。一方面不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但是另一方面必须看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统一和剥削阶级社会对人们思想的教化和奴化有质的区别。在剥削阶级存在的社会,剥削阶级代表的只是极少数人的利益,为了维护自身的剥削性,就不得不对其他成员进行有关“宗教神学”和“等级观念”的教育,确保对他们继续剥削。所以,在剥削阶级存在的社会里,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性解释为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暴力的、强制性的国家机器。 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公开声明它“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使人民群众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了解自己的历史任务和对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所应采取的态度”。这表明,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与剥削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显的质的区别。我们宣扬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代表的是整个人类的利益,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要看到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剥削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宣传的意识形态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差别。

 

(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一定阶级的意志,并达到一定阶级所追求的目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要求它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相互统一,缺一不可。缺乏科学性,易犯“左”的错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缺乏阶级性,易犯右倾错误,给对方可乘之机,苏联的解体就是惨痛教训。 如今,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就要继续坚持无产阶级所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推动社会按照自身的规律进步。同时,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私利和特权。科学越彻底,越具有客观真理性,就越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恩格斯曾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越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可见,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符合无产阶级的利益,符合人民的利益,才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