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伊斯兰教的门宦制度研究——以宗教社会学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问题的缘起


一、研究背景:


    宗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主观的观念形态,而且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实体,成为社会组织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信仰者由于具有某些共同的信仰和期望、感情和志趣、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有着同样宗教生活与满足宗教心理的需求,形成各种宗教群体,并为了达到这些特殊目的而有意识地建立起各种宗教组织、团体。而宗教团体一旦建成,必须依靠一定的制度与手段加以维系。各种宗教组织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与每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说,宗教问题从来都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矛盾交织在一起,同国际问题相联系,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中国伊斯兰教现有三大教派(即格地目、伊赫瓦尼和赛莱菲耶)和四大苏菲学派(虎夫耶、哲赫忍耶、嘎德忍耶和库布忍耶)及其四十多个支系门宦(如毕家场门宦、华寺门宦、北庄门宦、胡门门宦、大拱北门宦、灵明堂和文泉堂等)。这些教派和门宦大多分布在西北各地,而且其中的门宦就是在西北地区发源并向外转播的。我国的十个少数民族几乎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即这种信仰具有较强的民族性。
在当今现实社会中,尤其在西北地区,因各种原因在伊斯兰教教派门宦中出现的问题一直以来是层出不穷的,主要表现在内部和外部等方面,即不同教派门宦之间的矛盾和教派门宦内部的矛盾,而这些矛盾最终大都又导致教派门宦的分裂、分化和不和。因此,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使其发展成为一种较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和妥当的处理,将会成为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西北穆斯林社会表现的最为突出。

总之,历史的经验证明,在新疆要特别重视民族关系,着重做好民族之间的团结工作;在甘、宁、青要重视教派门宦关系,着重做好教派与门宦之间的团结工作。”①可见,在西北这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方,对民族关系和教派门宦关系的调节和处理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


第二章、文献综述


基于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下面大致介绍国内外对中国伊斯兰教门宦制度的相关研究成果与特色,进而再次凸显本研究的研究旨趣。


一、基础研究


在我国,有关中国伊斯兰教的整体性研究,虽然自民国初年起,已有金吉堂、马邻翼、陈援庵、王日蔚等人的基础成果,但对于近代以来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教门宦制度的关注和研究成果微乎其微,即仅有金吉堂、白寿彝、王树声等学者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其主要成果收集于《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主要有《西北回教谭》、《甘肃回教徒的教派及其分布数字》、《回教兰山道派—哲赫忍耶源流记》等文章,这些文章大都略略谈及门宦现象;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始,已有一部分穆斯林学者开始关注且研究门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以著名回族学者马通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可以说,正是他们的研究,门宦制度才被正式纳入了研究者们的研究视域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而他们对门宦现象的研究也表现出异常浓厚的旨趣;再到六十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对甘肃的回族、东乡族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此次调查关注和梳理了甘肃临夏地区诸多教派门宦的产生与发展情况,最后汇整出部分关于北庄、库布忍耶、毕家场、大拱北、穆夫提(临挑)、华寺、哲赫忍耶、胡门等门宦的基本资料。这其中包括门宦创立过程与教权发展、宗教组织及与其他教派(如伊赫瓦尼)的互动关系等①。当然,这类调查所获资料相对来说是比较粗简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也充分表明了学界对门宦问题的研究已表现出了很高的重视性和关注度。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门宦教派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资源(科研人员、经费等)进行专项研究,其研究成果在质与量方面日趋成熟,不再是以往那种泛泛而谈的猎涉性研究,而主要是考察其形成、发展等方面的系统考证研究,简言之,这一时期对于西北地区伊斯兰教门宦制度的研究,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


第三章国外苏菲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概况...........13
一、苏菲派的形成和初期阶段............................13
二、苏菲教团的形成和发展................................15
三、苏菲派的教义思想和功修仪式................16
第四章、“门宦”释义与北庄门宦概况...........19
一、门宦教权体制的结构..................................22
二、变迁后的门宦教权体制结构...................24
三、门宦教权体制的运营................................28
.............................
 

结语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门宦的概念、教权体制的形成过程和结构、运营方式及其社会功能等多个层面的论述,大致得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结论:
1、西北门宦制度是在受国外苏菲神秘主义教义思想和功修礼仪的影响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国外苏菲派经过了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从原先由苏菲神秘主义修士独自到处游荡宣传其教义的方式,逐渐发展演变为以苏菲导师为核心,以众多的“穆勒德”为其追随者,且有固定宣传和修行场所的苏菲教团。其教权结构是平面同心圆式的,到后来逐渐形成了以“教主权威制”、“教权世袭制”、和“教权层级制”为特点的教权体制结构。随着国外苏菲主义者来到中国,尤其是在西北地区,他们广泛宣传自己苏菲神秘主义的教义理念和功修礼仪,使得西北的穆斯林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我国西北地区的门宦制度是受国外苏菲教团的直接影响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从导师传承来看,由苏菲教团到门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制度化、世俗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苏菲导师蜕化为传统权威的门宦老人家,老人家作为门宦精神导师穆勒什德的本质内容己经发生了目标置换。也就是说,以“穆勒什德—穆里德”为基本关系格局、追求灵魂解脱的苏菲教团已经转化为以权利运营、世俗利益为核心内容的权利层级组织;苏菲教团的结构模式是平面的同心圆式的,而门宦制度的结构模式是层级式的。
2、门宦教权体制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层级结构,其主要特点表现在“老人家权威制”、“教权世袭制”和“教权层级制”三个方面。在这个层级式的关系结构中,主要的信仰关系链条是“老人家—热依斯—阿旬—教徒”。.........


参考文献
[1]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M],银川:宁夏人民出社,2000
[2]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溯源[M],银川:宁夏人民出社,2000
[3]霍维挑,近代西北回族社会组织化进程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4][美]F.奥戴,宗教社会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
[5][英].D.米切尔,社会学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6][美].F.奥戴,宗教社会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
[7]吕大吉,宗教学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8]戴康生,彭耀.宗教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孙尚扬,宗教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0]〔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