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化哲学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文化哲学研究维度及其理论内核

第一节:国内文化哲学研究的三重维度

目前,学界对文化哲学的理解和建构就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如清华大学教授邹广文所言:“有趣的是,如同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复杂多样一样,在对`文化哲学'的界定上也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众说纷纟云。”'本文认为在这种“众说纷纟云”的局面下,其实主要呈现出了对文化哲学的三重解读:作为元理论的文化哲学;作为与意识哲学相对的文?化哲学以及作为批判理论的文化哲学。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三重解读的分析能对文化哲学的概念的厘清以及文化哲学理论建构有所裨益。


一、作为文化学科元理论的文化哲学


将文化哲学作为文化学科的元理论,实际上是从“文化”与“哲学”两者的内在关系来把握文化哲学。有学者将“文化”与“哲学”两者的关系理解成为“器”“道”的关系。部广文对其描述为“前者是经验的,后者是超验的,前者所要解决的足`现象界'(或称感性现实世界)的问题,后者要追求的是`物自体'(或称字虫本原的M题);前者涉及物的存在方式和人的生活技巧,后者涉及物的存在根据和人的生存意义。”“文化”被认为是人存在的外在形式,而“哲学”是人存在的内在向度,文化哲学则是内在与外在两种向度的统一,它最终要探讨的是文化的内在本质、研究方法等基础问题,为文化学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是众多学者认同的一种解读,即使许多学者并不是从这一维度来诠释文化哲学的,但是他们也不否认文化哲学的形而上学地位。
...............................

二、作为与意识哲学相对的文化哲学

把文化哲学理解为与意识哲学相对的哲学研究范式,是对文化哲学的另一种解读。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如果从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来看,我们可以说,在西方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哲学范式:一种是追求普遍性知识的、思辨的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范式;一种是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范式。”"对西方哲学史两种范式的这种划分实际上是援引了新康德主义者文德尔班的观点,文德尔班对整个西方哲学史进行了考察,认为哲学史上存在着两种传统,以哲学的对象来区分,第一种哲学传统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古希腊哲学家,哲学家追求的是真理和知识体系,哲学“主要表现为形而上学和认识论”,这一传统就是思辨哲学的传统,在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第二种哲学传统是由苏格拉底和智者派开创的,哲学家所关注的是人的生活实践、价值和意义,哲学“主要表现为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社会哲学、美学、宗教哲学等”,这就是所谓的实践哲学或者文化哲学的传统。而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将两种哲学传统的对立归结于研究范式的不同。
那么,何为哲学范式?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范式”一词本来为哲学家库恩提出的哲学概念,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重点阐释了“范式”的内涵,意指科学共同体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些信念“在一段时间里为实践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题和解答。”
.................................


第二章: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文化哲学意蕴

人是哲学的主题,文化哲学作为当代哲学的一种理论思潮、一种研究范式、其重要的理论任务是在当下社会坏境与理论坏境中重建人的主体性,当代哲学己经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当代哲学家在探讨人性问题的时候与传统哲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有不同的研究范式,国内的许多著名哲学研究者将这种研究范式称为文化哲学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彰显了文化哲学的主体性精神,而在哲学史上,最先对传统哲学经行范式变革的是马克思的人学理论。

第一节:传统人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特征

本文这里所说的“传统人学理论”是指从早期古希腊自然哲学家 始至马;思之前这一历史阶段中哲学家们不同的人学理论。把这一阶段的人学理论成为统理论是借鉴和沿用的哲学史的划分,哲学史上一般把马克思作为现代哲学开启的起点,把自马克思 始及之后的哲学家及其思想理论视为“现代西方哲学”的范畴,而把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及其思想理论归为“西方哲学史”的范畴,这里的“西方哲学史”是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对的一个概念,因此我们又经常将“西方哲学史”这一历史时段内的哲学思想称为传统哲学。
传统人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按照历史顺序依次是斯芬克斯时期、古希腊哲学时期、中世纪神学时期、近代哲学时期以及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由于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建立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人学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尤其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人学理论,对马克思的人学理论的分析包含了对德国古典哲学人学理论的分析,因此在此处不对其作专门论述。

一、斯芬克斯之谜

当代许多哲学研究者在论述人学理论的时候,往往从早期自然哲学家开始论述,他们并没有将斯芬克斯之谜的提出看作是人学的一个阶段,而是将苏格拉底的伦理学作为西方人学理论真正的开端,原因是西方哲学史一般将早期自然哲学家作为开端,斯芬克斯之谜属于“前哲学”时期。本文认为斯芬克斯之谜代表着西方人学理论的端,它代表着人学发展的最初阶段,它已经种下了后来西方哲学注重理性、崇尚智慧的因子。
..................................

第二节:马克思人学理论对传统人学理论的变革

马克思人学理论在三个方面突破了传统人学模式,而这三个方面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人学的理论特征和理论精神,同时马克思人学的理论特征和精神开启了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具体体现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具有文化哲学特征的哲学流派都继承了马克思人学的这些基本特征和精神。
上面提到传统人学模式虽然不断在改变,但是依然有其统一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人学理论在研究前提、研究立场、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体现了与传统人学对立的观点和特征,从根本上变革了人学的研究范式。

一、人性是历史地生成的

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研究前提,同时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最终决_了马克思不同于传统哲学的研究路径,形成了新了研究范式。
具体对马克思人学这一基本观点加以说明,这一基本观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不存在根植于人深处、永恒不变的人性(2)人性(无论是作为类本质还是具体个人的本质)都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活动中生成并不断变化(3)推动人性生成变化的动力是人类实践。
传统人学理论首先预设了一个前提:即人性是既定的,与生俱来的。古希腊哲学认为人性是根植于人的灵魂之中,而中世纪神学认为人性是上帝赋予的,近代哲学认为人性是天赋的,是一种自然,即宇宙秩序中的一部分,总之,之甜的哲学家们都认为人性是每个人与生俱來,自然对人性的解答不一样,但是这一前提都是一致的。基于这样的前提哲学家们齊遍认为人的理性是人的本质,而不同的是人的理性是源自于人的“灵魂”,还是上帝赋予的,或者是自然赋予的。传统哲学家们一般认为本质是恒定不变的,他们的思维观念中,永恒不变的东西比变化的东西具有更高的价值和力量,因此传统哲学家们都艰持人的本质是唯一的,而且是不变的。
马克思彻底转变了这样的观念,他的人性论和他的历史观是交织在一起的,因为马克思始终强调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是人的历史,他通过研究历史来探讨人性。马克思的历史观具有辩证唯物的特征,他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历史是世世代代人类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世世代代人们创造历史的起点,。
................................

第二章: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文化哲予意蕴.......35
第一 马克思理论视域中的现代性.............................35
一、黑格尔的“现代性”概念.....................................35
二、马克思的“现代性”概念...................................37
第二 节: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37
一、博士论文中的现代性观点...............................38
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文化批判..........................40
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资本批判............................42
第三节:现代性批判的文化转向..............................43
一、两方马克思土义 启的文化转向........................43
二、早期两方马克思土义的意识形态批判...............44
三、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45
四、后现代土义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批判.......................46
第四章:马克思思想对文化哲孕的建构意义...................49
第一节;马克思人学变革引领文化哲学研究范式.........49
一、研究方法:文化批判取代概念分析............................49
一、研究对象:“文化”取代“概念”......................................50
三、研究立场:“改变世界”取代“解释世界”.....................50
第二节:文化转向引领文化哲学的兴起.........................51
...................................


第四章:马克思思想对文化哲学的建构意义

本文从理论精神和理论聚焦的问题两个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人学及其现代性批判理论具有文化哲学的意蕴,这种意蕴并不是指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是一种文化哲学,事实上,马克思的思想理论处于“前文化哲学”的状态,马克思思想的文化哲学意蕴在于它引领了二十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人学变革引领文化哲学研究范式

文化哲学的主体性精神是通过它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立场等范式彰显出来的,它体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变革,在研究主题上从传统哲学研究世界本体的形而上学转变为反思社会的文化批判,将传统哲学的概念分析转变为历史地文化研究,从传统哲学“无人"的世界回归到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文化哲学的范式变革是继承了马克思人学对传统哲学的变革特征,现实的人是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的主题,马克思无论是哲学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还是社会学研究,现实的人始终是他理论的出发点,现实的人的解放始终是他理论的归宿,因此,马克思的思想始终具有彰显人的价值的主体性精神。马克思人学的理论精神是通过他对传统哲学进行的彻底的范式革命体现出來的,文化哲学继承了山马克思人学 创的研究范式,也就继承了马克思人学的理论精神。
哲学范式是对一定时期的哲学特征或者某一流派的哲学特征的总体性概括,它通过研究对象、研究立场、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來体现一定的哲学观点和哲学精神,从这一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确实现了哲学范式的变革。
.........................................


结论;

—、研究方法:文化批判取代概念分析

文化哲学与意识哲学的哲学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文化哲学是通过文化研究的路径来研究人的,而意识哲学是通过概念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人的概念。
传统哲学家或者通过对灵魂概念的分析,或者通过对上帝概念的分析,或者通过对自然概念的分析来赋予人本质,他们对人的理解分析仅仅局限于概念。概念分析是他们根本的哲学方法,他们对世界,对人的认识实际上是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文化哲学自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就以文化批判的方式代替了概念分析的方法,例如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就是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状况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来分析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况,此后的法兰克福学派更是将文化批判的方法作为他们哲学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如詹姆逊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研究、福柯对性史的研究,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研究都是采用文化批判的路径。
文化批判强调了哲学研究的历史维度,传统哲学正是不理解和忽视这一历史的维度,因而对于不断变化的日常生活的社会环境置之不理,而企图通过概念的分析达到某种永恒不变的最终结果。这种历史维度恰恰是由马克思最先在哲学方法上予以贯穿和强调的。上文已经论述,马克思人学在研究前提上实现的变革就是认为人性是历史的生成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人性本质,对人、社会的研究必须深入到人的历史活动中去。
正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这种变革揭示了传统哲学在哲学方法上困境,才使得后来的哲学家重视对人研究的历史维度。..........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