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地质科学人才培养范式探究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现代化日益临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这些都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多个领域的基础性支撑行业,地质工作无论在矿业开发,还是在农林水及海洋综合开发等事业,无论在城建规划、工程选址,还是在环保规划、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地质信息支持功能。预计今后五到十年,我国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依旧旺盛,“铁、公、机”建设继续发力,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进入关键阶段,都需要地质工作全面配合与支持。目前我国的地质工作虽然经过几代人的牺牲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地质人才的培养是地质工作全面发展的保障性、决定性因素,因为地质人才与地质工作存在着“互动共存”的关系。温家宝同志曾经在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地质工作大转变、大发展以培养地质人才为起点,成效明显;今后地质工作发展和提高,离不开一代代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地学新人。”(余际从,2009)这一高度概括揭示出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更凸现地质人才培养对地质工作的发展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快地质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输送能满足当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地质人才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当前,地质行业人才供应与需求上存在缺口。表现在一方面,地质勘探行业一线人才的总量匮乏,地质一线人才在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精神素质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基于地质一线人才总量紧缺和青年地质人才、高学历人才、项目负责人复合型人才紧缺,以及当今“大众化”淡职业化的特点,提出基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视角的地质一线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以解地质一线人才培养的燃眉之急。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关于地质人才培养问题,国内已有一些研究,在理论上、方法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基于“卓越计划”视角的地质人才培养的研究尚存空缺,从改视角对我国地质一线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是开展地质人才培养理论创新的需要,本文的研究结论也会对相关专业技能突出的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1.2.2.2 实际意义


地质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要提升竞争力和取得长足发展,必须依靠成千上万的高素质地质人才。我国地质一线人才是地勘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对其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是为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行业提出的挑战,是全面加强地质人才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基础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教育、高等教育等等。下文主要介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

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地质人才与地质一线人才界定


地质一线人才:是指在地勘行业一线(不含油气公司),主要从事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以及海洋资源的普查、规划与开发等工作的地矿类人才。
人们往往把有才识学问、德才兼备或有某种特长的人称为人才。《辞海》中这样对“人才”做出解释:首先是有才识学问和德才兼备的人;另一条是指才学和才能;或是指人的品貌。1982 年,中国确立了人才是“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这一标准。
本文认为,地质人才主要是指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学历上具有中专及中专以上的层次,同时在技术职务层次上具有初级技术及其以上层次的人。


2.1.2 地质一线人才的特征


地质一线人才包括具有精深的地质专业技术、既具有专业的地质知识和技能,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具备相关精深技术的人才,他们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精深的专业理论和广博的知识面

地质勘查的全过程会涉及到众多地质科学的领域,比如地层学、地貌学、岩石学、矿床学、矿物学、水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学科,只有把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并且熟知相关矿种的国标、以及了解行业规范前提下,才能有质量地完成一项地质工作。地质人才除具备厚实的地质学知识外,还应具有人文社科等知识储备,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表达能力,具有合理而全面的知识结构。特别要有与地球系统科学相关的、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学科的知识。能够把看似无明显联系的知识联系起来,或者套用其他学科的范式来思考地质学科的问题,进而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


2.2 理论基础


2.2.1 人才结构理论


人才结构具有一般结构的属性,但它又是以人才为构成要素。关于人才结构方面的理论最早由学者叶忠海提出,他对人才结构基本问题------人才结构的内涵、类型以及人才群体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理论做出了最早的总结。
下文将对人才结构的含义、类型以及人才群体结构的研究详细阐述。


2.2.1.1 人才结构的含义


人才结构是指构成人才系统的诸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它使人才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表现出独特的功能并与其他系统相协调。这一结构由两个方面构成。
第一,人才结构的质与量。质是指人才结构的基本要素,它决定着人才结构的质的规定性,使之能够与其他结构相区别并划分为不同类型。如:德、识、才、学、体是人才个体的五个基本要素,构成人才个体结构;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个体是构成人才群体的基本要素。量则反映了这些基本要素在数量上的分配,如金字塔形,哑铃形等人才结构便反映了不同层次的人才在量上的比例,由此形成的人才系统便在不同结构的质与量的相互作用中动态发展。
第二,人才结构的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不同的组合方式决定着人才结构中诸要素的地位和分布,从而形成人才个体层次和人才群体功能的差异。这是我们评估和诊断人才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2.2.1.2 人才结构的类型


人才结构因具体要素和组合方式不同而有多种类型,我们以此为标准,把人才结构划分为个体结构和群体结构。
人才个体结构是指人才个体内部的各种基本要素以及排列组合的方式,即构成人才个体的基本要素和要素之间的比例以及他们的功能。人才个体结构由德、识、才、学、体这五个接要素组成,并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品德结构、智能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非智力结构和生理结构。从而构成人才个体结构的子结构。
...................................


第 3 章 地质一线人才现状分析..............................15
3.1 地质一线人才规模............................................ 15
3.2 地质一线人才结构分析..................................... 15
3.2.1 年龄结构 ........................................................ 15
3.2.2 职称结构 ....................................................... 16
3.2.3 学历结构 ....................................................... 17
3.2.4 专业结构 ......................................................... 18
3.3 地质一线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19
3.3.1 地质一线人才总量不足 .................................. 19
3.3.2 青年地质人才偏少 ............................................. 20
3.3.3 高学历人才偏低,研究生以上者学历偏少 .......20
3.3.4 地质项目(工程)负责人或技术骨干紧缺 ........20
3.3.5 复合型人才欠缺,人才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20
3.3.6 人才供需存在缺口 .............................................. 21
3.4 地质一线人才现有问题的原因分析..........................21
3.4.1 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增大 ........ 21
3.4.2 地质教育职业针对性弱化 .................................... 21
3.4.3 历史原因 ............................................................... 22
3.4.4 地勘行业本身 .......................................................22
第 4 章 扩招前后高校地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4
4.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4
4.2 培养目标的对比....................................................... 25
4.3 专业课与公共课占比对比...................................... 26
4.4 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对比.................................... 27
4.5 专业实践与共同实践课时比对比............................ 28
4.6 小结 ....................................................... 29
.........................


第 5 章 基于“卓越计划”的地质一线人才培养思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造就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符合当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质一线人才需要加强培养专业技能,以及突出职业色彩的要求。


5.1“卓越计划”及其在地矿类高校中的现状


5.1.1“卓越计划”简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响应工程教育应回归工程的口号,于 2010年6月启动。2011 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 号)。据文件描述,该计划的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适应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工程人才,旨在为各行各业未来发展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甚至卓越的工程师。
首先,“卓越计划”强调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所谓深度合作是指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合作相关部门,制定共同的规章制度,开展关于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攻关等深层次、全方位探讨和共事,并最终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和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入卓越的工程人才。“卓越计划”提倡的校企深度合作针对过去校企合作的内容不够丰富、合作方式比较缺乏变化、互惠互利的机制未能有效的建立,合作难以持久的问题而提出。
其次,卓越计划培养的是工程师的后备人才。 “卓越计划”培养出的工程师是指高等学校培养的、具备工程师基本能力和工程师潜力的后备工程师。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工程师,应该具备工程系统操作、设计和管理以及后续评估能力。
..............................


结论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得到了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对地质一线人才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地质一线人才的规模、结构、问题以及原因。得出地勘行业中地质一线人才总量不足、青年地质人才不足、高学历者偏低、复合型人才欠缺以及人才供需存在缺口的问题,并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地质教育、历史原因,地勘行业本身等四个方面造成的原因。


2.为深入地从地质教育角度分析造成地质一线人才总量不足和各类人才紧缺的原因,本文在第四章对比分析了扩招前后地矿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具体从培养目标的对比、专业课与公共课占比对比、理论课与实践课占比对比。得出一是,扩招后培养目标的谈职业化。扩招前,地质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的描述是地质工程师或地质科学家,具有明显的职业色彩。而大众化教育的今天,这一功能逐步退化。二是,扩招后对地矿类学生培养的淡专业也可以通过教学计划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地矿类专业扩招后培养方案中专业课时、实践课时、和专业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均较扩招前降低,也就造成了地矿类专业地质人才专业技术相对削弱,实践能力不强,进入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实际状况的需要。这种淡职业化淡专业化的教育特点,容易造成地质一线人才在面临择业时针对本专业对口的岗位选择不明显,去地勘单位的青年地质人才不足,进而导致地质一线人才紧缺和项目骨干、高学历人才和复合性人才的紧缺。


3.“卓越计划”是面向行业培养各种类型的工程师,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与地质一线人才培养的要求吻合。故本文在第五章基于“卓越计划”的视角,并借鉴了“紫金模式”的经验,提出了应该实施在“厚基础宽口径”的背景下突出专业能力的创新实践新模式,并建议从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施 2.5+0.5+1的新学制安排以及突出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新机制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