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地理位置来看,朝鲜与中国同属于亚洲国家,彼此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中国和朝鲜两国自古以来都属“儒家文化圈”,两国在文学方面也是互相渗透和影响的。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两国都先后经历了相似的历史命运,同样都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局面,进而都沦落为半殖民地,而朝鲜则完全沧落为日本的殖民地。朝鲜半岛的历史,常常被说成是饱受强邻侵略的历史,和充满苦难以及不幸的历史。自一九一零年起,朝鲜完全被R本占领直至二战结束。二十世纪前半叶,朝鲜半岛经历了国破家亡和南北分裂的局面,近四十年的円本帝国主义统治和压迫,亡国之恨哨卩蜜着朝鲜人民的心灵。国家亟待复兴,人民喘息未定,然而就在这内忧外患的紧要关头,一九五零年六月,朝鲜战争爆发了。作为友好邻邦的中国伸出援手,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运动。伴随着朝鲜战争进行的三年及以后的一段时间,中国涌现了大量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文学作品,很多知名作家如巴金、魏魏、杨朔、路翔等,写出了具有丰富异域色彩的文学作品。他们到朝鲜或劳军,或采访,或亲自深入战斗部队和前线阵地,或到当地老百姓家做客访问。亲临废墟战场的他们更能深刻领会到这一残酷战争所致的毁灭性后果,以散文、随笔、特写、报告文学、战地通讯、小说等形式将他们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及时传递给国内读者。..............................
1.2研究现状 建国之前研究路翔的小说作品多以作家是否写出革命发展趋势、进步力量和时代精神为首要标准,这就造成了当时研究方法、视角和价值立场单一化的倾向,对路翔的研究多以政治批评取代了文艺批评。新时期以后,随着文学批评的方法和价值观的改变,对路翔小说的研究才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钱理群的《探索者的得与失一一路翔小说创作漫谈》、刘挺生的《一个神秘的文学天才路翔》等论文和专著,从路翎的生平事迹入手,对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有了新的探索。二零一零年,杨义等著名文学研究者参与编纂、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一路翔研究资料》将路翔的生平资料、创作自述和部分研究论文囊括收入,是比较全面的专著。另外,由复大学张业松教授编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评一一路翎文论集》中也收录了路翔本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文论资料。 近年来关于路翔的研究,很多都集中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以论文形式发表在各种期刊上。对路翔本人的研究,如对他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分析、创作思想以及胡风、鲁迅等人文学思想对他文学创作的影响。 另外,还有对其作品如“原始强力”、“生命意识”的研究。其次,还对小说塑造的各种人物,如知识分子形象、贫苦大众形象等等的研究。韩国学者金彦河所著论文《路翎的文学世界与疯狂主题》发表于二零零二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丛刊》上,论文从三个方面细致地分析了《饥饿的郭素娥》中的“原始强力”内涵,可视为国外学者对路翔作品比较深入的研究。 ..................
第二章路翔的文化身份与他认识的朝鲜
2.1路翔的创作轨迹转变 路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颇具才华又颇具争议的一位作家,围绕着路翔的作品(小说、散文、剧本)以及作品的相关评论文章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当代文学史上颇为重要的一部分。路领从小就才华出众,十七岁受胡风赏识进入“七月”流派,逐渐成为“七月派”中重要的小说家。严家炎先生曾经说过:“七月派作为一个小说流派,是由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东平和路翔支撑起来的。没有其他作家——即使占多数的作家,七月小说流派照常可以存在;而没有东平和路翔——尽管人数只占三分之一,七月小说流派就不能存在。”路翔的文学才华有目共睹,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天才。可是,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他的命运也最坎河。路翎两岁丧父,随母亲改嫁,后又过继给苏州巨富的舅舅。 从小耳孺目染舅父大家族祖辈为分家产的你争我夺,明争暗斗,复杂的人生百态深刻地作用于路翔年幼的心灵,一九四五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所描写的大家族从繁荣走向不可挽回的衰落和最终的分崩离析恰受此影响。 路翔曾向既是导师又是挚友的胡风倾诉:“在小学的时候,我就有掉号叫拖油瓶,我底童年是在压抑、神经质、对世界的不可解的爱和憎恨里匆匆度过的。”独特的生活经历给了路翔敏感的神经、感时忧国的个性以及坚韧不屈的性格。他体恤那些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同情他们的生存状态。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是病态社会中的贫苦大众,在贫苦大众中他又着眼于那些病态的人们:底层妇女、矿工、农民、市民和知识分子等等。对中国柔弱国民性的探求,早在鲁迅那里就 始了。 ........................ 2. 2路领的文化身份与他眼中的朝鲜
抗美援朝文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跨越文化经验的写作,作家对“自我”的定位,是决定一个人站在什么立场、选用什么样的观点、釆取什么叙述形式及语言表达人生情感和经验的决定性因素。在路翎自己来说,他在朝鲜的经历中体会到了两国文化的碰撞以及对自我和文化归属的深刻思考,这些思考转化为文字,体现在他的抗美援朝作品中。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路翔主动要求到了炮火纷飞的朝鲜前线,长达七个月之久。他在一九八一年三月写的《〈初雪〉后记》中写道:“我一九五二年底去朝鲜,一九五三年七月朝鲜停战后回国。在朝鲜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先后访问过志愿军部队,到过开城、平壤等地,接触到志愿军的一些指战员,听到了在几次战役中,中朝人民军队英勇作战的事迹和战斗情谊。也到过许多朝鲜人民家里做客,和他(她)们同桌共餐,欣赏他(她)们的歌唱和舞蹈,听他(她)们倾诉这几年间经历的患难。我也在前沿阵地和战士们一起在壕沟里躲避美帝国主义B26轰炸机……朝中两国人民和军队的国际主义精神,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朝鲜人民和军队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都使我感动,并在激动之余写了些东西。”路翔来到朝鲜,身处异域的他感触颇多,对抗美援朝文学创作抱着极大的热情,他的爱人余明英在回忆路翔从朝鲜回国后的文学创作过程时说:“他赴朝回国后,常在家写作。记得有一次深夜,我挣 朦胧睡眼,见他仍在写作,还时而站起來跪步。 ...........................
第三章路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11 3.1朝鲜人形象.....................................12 3.1.1慈祥“阿玛尼”形象.......................12 3.1.2坚强的青年女性形象...................14 3.1.3活泼的小女孩形象.......................17 3.1.4人民车人形象..............................19 3.2敌人形象..........................................20 3.3志愿军人形象..................................23 第四章朝鲜的景物和风俗形象..............27 4.1自然景物形象...................................27 4.2异域风俗习惯..................................29 ............................ 第四章朝鲜的景物和风俗形象
4.1自然景物形象 在路翔的抗美援朝文学作品里,除了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人民以深刻印象以外,异域风情也是作家施以重墨的一笔。在作品中,随处可以见到作者对朝鲜自然风光、风俗习惯形象的描写,无论是战斗前、战斗中还是战后,作家在这上面都寄予了浓重的感情色彩。 中国作家对朝鲜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都充满了厚意深情。这不仅仅是由于共同经受了战火的洗礼,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中朝两国历史文化渊源相通。中国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影响者,朝鲜是中国文化的接受者与继承者。在对朝鲜山川景物的描写中,第三人称的回忆性视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叙事者(朝鲜人)以亲历者的言说身份,将时空闪回于战争之前的朝鲜半岛,充分发挥叙事者的在场身份特点,以制造现场感和可信度,来表现战前朝鲜锦绣河山的无比美丽,以及今昔对比的黑音然神伤,在“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寄寓着民族之痛与家国之恨。 在《战争,为了和平》中,朝鲜战士裴英哲回忆自己的家乡:他现在所走的,正是他十九岁以前每天都走着的故乡的山路,但最初这些回忆又一直和敌人师团的番号等等奇怪地混合在一起。 他炮在这山上政柴,村子里年轻的姑娘金玉善曾经爱上了他但立刻他的心头就闪过了美军师、英军旅、皇家来福枪团、坦克团的番号、形状……敌人的深黄色的呢大衣;坦克在冻结着的道路上前进。 在对这片土地的甜蜜回忆时,时而不自觉的穿插进战斗场景,紧张的战斗不给我们的朝鲜人民一点空隙来回忆美好的过去:在他小的时候,他从来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三五零高地,他只知道他的村子东南的这座在夏天长满了野莓,在秋天长满了楓叶,在冬天的积雪上布满着小野兽的足迹的美丽的山。 .......................... 结语 比较文学形象学认为,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从来都不是自在的、客观化的产物,而是自我对“他者”的想象性制作,即按照自我的需求对他者所做的创造性虚构,是形象塑造者自我欲望的投射。纵观路翎各阶段小说,始终贯穿在内的一个不变的灵魂就是对于“人性”的发掘。在路翎早期作品中,“原始蛮力”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主要风格特点,他的文学创作关注点继承了鲁迅的批判精神,即是关注人性的病态心理,他追求现实主义创作,在早期的作品中,他一直追随着自己的心灵,是心灵写作,然而不可避免地受到批评。在抗美援朝作品中,他笔下的朝鲜人物形象尽是“美好”、“善良”、“I坚强”的特点,朝鲜“阿玛尼”对志愿军战士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朝鲜女性坚强、勇敢的共同特征。更有如《初雪》中年轻司机助手王德贵与朝鲜少女之间细微的情感波动以及《“洼地”上的战役》中王应洪与朝鲜女孩金圣姬的不可能实现的爱情,这在五六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文学叙事中,实属触碰了当时文学禁忌的出格之笔。然而,对于“人性”的独特视角却也成为路翎区别于其他抗美援朝文学作品的一大特色。其次,在路翎的抗美援朝作品中,不仅有朝鲜形象分析,还有“异国形象中的异国形象”,即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分析的文字,事实上,就西方的中国形象而言,西方二元对立的原则,构成一个总体性的想象世界秩序的基础。西方文化构筑中国文化,重要的是确立中国形象在西方世界观念秩序中的位置以及中国形象与西方文化在西方自我认同中形成的差异对立关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