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大众化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依据和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各种文化与社会思潮的相互碰撞中,中国大众的精神生活与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冲突,使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中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呈现出日益弱化的倾向,从而使其指导地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指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何在新形势下引导广大民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直接推动了理论界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且,“这个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需要我们不断赋予其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不断为其提供强大的科学性支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使其真正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任务。 ....................   1.2国内外研究状况 近些年来,国内理论界关于《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概括来说,学界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关于《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贡献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大众哲学》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为开辟中国哲学大众化、中国化、现实化的新时代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的学者认为,“《大众哲学》在我国率先开辟了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道路,第一次把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里解放出来,成为广大群众手里的税利武器,”等等。 2、关于《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当代意义的研究。这种研究认为,“《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创举,它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也在基本原则、具体方法与途径等方面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这种意义的研究侧重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的探讨。 3、关于《大众哲学》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体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这一问题是学者们集中讨论的热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的重中之重。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基本途径归结为“进入学科、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大众文化形式、进入大众传媒阵地、进入思想。”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主要途径归结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宣传普及的专业性、传播媒介的渗透性、理论教育的主导性这四点。” ...............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必然性

 

在当代中国语境中,作为一个历史事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既是一个历史事实,又是一个反思课题。作为一个反思课题,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日益被大众“边缘化”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涵义,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必然性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价值。

 

2.1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涵义 近年来,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需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质。这是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必不可少的理论前提。 2.1.1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内涵,以往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当代的研究者们曾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了不同的解读,由此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科学内涵的种种不同的界定。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定义。他强调“这不是书斋课堂里的运动,不是滥用公式的运动,是要从各部门的抗战运动员的经验中吸取哲学的养料,发展哲学的理论。然后才把这发展的哲学理论拿来应用,指示我们的思想行动。” ...................

 

2.2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在此基础上使哲学真正科学化,并具有了彻底的革命性和批判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客观需要和当代中国大众的现实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拓展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战略举措。 2.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内在的本质要求,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和理论使命决定的。 从理论性质的角度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理论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结合的无产阶级哲学,它科学地揭示了整个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实践哲学,必然具有一定的哲学任务和哲学功能,实践性不仅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和功能,而且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 ...................

 

第三章《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典范............15 3.1《大众哲学》:为大众而写的哲学...................................15 3.1.1从生活层面阐明哲学与大众的联系................................15 3.1.2从哲学层面回答大众关注的现实问题............................16 3.2《大众哲学》的“大众化”写作特色...................................17 3.2.1写作内容的“大众化”.....................................................18 3.2.2表达形式的“大众化”....................................................19 3.3《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贡献........21 3.3.1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性质........................21 3.3.2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道路....................22 3.3.3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众中的影响.................................24 第四章《大众哲学》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启示.....26 4.1重建哲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26 4.2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27 4.2.1哲学与大众相结合的原则.....................................................28 4.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9 4.2.3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的原则.....................................................30 4.3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现实途径................31 4.3.1破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学院派作风.......................31 4.3.2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宣传形式..........................33 4.3.3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大众平台...........................35 ..................

 

第四章《大众哲学》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启示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挖掘《大众哲学》,借鉴其通俗地将哲学原理与实际紧密结合,将抽象的哲学之思联系到日常生活之中的成熟经验,结合现代出现的新问题深化对其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原则、路径、宣传形式的认识,运用到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中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不可否认,我们也曾经一度出现了偏差。

 

4.1重建哲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关键 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哲学没有面向人民大众的生活和生命开放,变的“无家可归”,逐渐形成了民众的意识“无依无靠”,这样就制约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展,需要协调多方矛盾,建立相对统一的价值观念。大众生活的逻辑展开是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众哲学》的理论基点和交汇点,重建哲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哲学应有的价值,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关键。 大众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理所应当从生活出发而最终又指向生活,生活是人的生存实践,是哲学和哲学家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哲学作为世界观,不只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反映人与世界的关系,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为了使哲学表达生活的本性得以彰显,哲学需要人的生活世界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点和现实基础。 ..................

 

结语 推进中国马克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推进马克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迎接新挑战,不断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推向新的高潮。艾思奇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在短暂的一生中,艾思奇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智慧,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众哲学》在写作手法上通俗易懂,能够对问题反复阐述;在写作内容上结合实践的需要和人民大众的思想实际;在写作特色上紧扣时代,做到与时俱进。正是在此书的启发和影响下,千百万在黑暗中徘徊摸索的青年才看到了光明,从而走上革命道路。艾思奇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独特道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满足了实践的需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个案。由此可见,艾思奇做出的重大贡献是非常值得大众认真地深入地研究。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大众哲学》的“大众化”特色,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供了深层次的哲学依据。同时借鉴《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示和意义,初步地探索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宣传形式、现实途径和大众平台。学习和研究《大众哲学》的“大众化”道路,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促进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由于自己理论知识的欠缺和研究视野的局限,相关论述可能尚存在着一定的疏漏和缺陷,研究的深度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提炼和挖掘,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和深化。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