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视野的“机器”本质之概论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绪论

 

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器物中,有一类与我们身似乎存在着特殊的关系,那就是可以与我们对等地展开智力活动或代替我们去从事需要智力的工作:国际象棋的比赛场上,“深蓝”战胜了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在遥远的火星上,“好奇”号探测器完成了钻取火星岩石样本的任务;如此等等。这些机器勾起了我们重新思考一系列古老的话题:机器是什么?机器会不会取代人类?显然,不论是技术乐观主义者还是技术悲观主义者,都不应该回避这些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的问题。本文中,笔者试图从新的视角来阐述和回答这些问题。 当今,对机器本质的理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它可以缓解人与机器的紧张关系。当今不少人对机器正奴役着人类的观点、“手机依赖症”的称呼、对机器智能会不会超过人的担心等都会造成人们对机器的恐慌。第一.:对机器本质的理解,会纠正以往的机械唯物观。从笛卡尔时代开始,就提出动物是机器的思想,这种“动物是机器”的思想与他的机械自然观是分不开的。机械性地看待机器,就会造成机械论的唯物观。第三:加深对人的本质的理解。通过对机器本质的现解,达到对人机关系和人的本质的新现解。

 

第一节研究背景 人类自出现起就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从原始人的木器、石器、陶器(主要是用来狩猎和存储)、近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蒸汽机、发电机和各种科学仪器,到现代的手机、计算机等,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会自己钩织了一张便于交流和生活的动态的“机器之网”。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历史。 .................   第二节研究现状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做工具的制造史。由于人类本身的不足(体力上和智力上),人类只能通过制造工具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特别是以机器(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和普及,改变着生产和生活的方式。这些以工具和机器为代表的技术的变革,然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 对机器的思想文化反应贾穿于19世纪,机器作为一个隐喻,甚至先于工业命便已在培根(Francis Bacon)对新大两岛的幻想和tff _?尔(Rene Descartes)的“动物是机器”的断言中就出现了。并且一直没有停止过,例如霍布斯(ThomasHobbes)的“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机器”、拉·美特里(La mettrie, Julien Offroy de)的“人是由血液的力量开动的‘钟表或自动机器’ ”、维纳把机器和生命做类比之后创立了控制论、对“能否制造出具冇人一样智能的机器”的竹学思考构成了人工智能和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等。笔者认为,对机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史学考察、经济学考察和哲学考察。下面,对这三个方面做下简单梳理。史学考察主要有工程机械史和科技史的考察。前者把机器看做机械(包括机器和机构)的一部分,考察其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实用价值等;后者主要把机器作为技术來考察,从蒸汽机到现在的大机器生产、精密制造,机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在经济学中,马克思在1861—1863年期间的手稿第V本最后部分,写下了《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对机器和经济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   第一章概念溯源   要对机器的本质进行探究,首先要对“机器”这个概念进行分析,也就是要回答“what is the thing called machine”的题。在本章中,我们要先对“机器”这个概念进行词源学考察,接着从中西文献中关于机器的记载中,把握机器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论述在不同文明体系和不同时期中,人们对机器理解的共性和个性。

 

第一节词源学考察 "Machine"这个词源于拉j.字母"machina",指的是“机械、工其、构造物、构架、设备”的意思(相当丁西班牙语maquina和意大利语macchina)。相应地还可以追溯到希腊多利安方P的naxav&(nmcfmrm),希腊罗尼克的(mechane),意思是“发明物、引擎”以及(mechaos)有“方法、权宜之计、补救措施”的意思。 原始印欧语maghana-指“使具备……的能力”,词根“magh-”有“能够、具有能力”的意思,相当于古英语maeg “能够”的意思。现在所指的“运用机械力量组装成的机器设备”的意思可能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从词源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 “机械、具”的意思之外,还有“方法、措施”的意思。 在《牛津科学词典》中对machine的解释是“A device capable of making theperformance mechanical work easier; usually by overcoming a force of resistance(theload) at one point by the application of a more convenient force (the effort) at someother point In physics, the six so-called simple machines are the lever, wedge,inclined plane, screw, pulley and wheel and axle.按照这个理解,machine —词要比“机器” 一词的概念要广,与中国的“机械” 一词更为接近。 对于技术(technology)这一词,来源于希腊文tekhnologia,指的是“技艺、手工艺(craft)、技巧(technique〉”的意思。技艺(techne)是古希腊人用来形容给事物以形状的动作的词,例如用陶土制作罐子、用木头制作桌子等。 ..................

 

第二节中西“机器”概念涵义 2.1西方机器概念的古今涵义 历史上讲,需要运动各个部分的装置才称之为“机器”,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有些装置不需要移动它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机器”,如电脑、半导体和电视机。 美国学者欧布林(RobertObrien)在他的著作《机器》中提到,machine来源于希腊文的machine和拉丁文的mecina,两个意思都是“巧妙的装置的意思”。机器还与工具一词有相近意思,有的学者认为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就提出这样的看法“就像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家一样,在英国的力学家中,可以遇到这样的一些人,他们认为,机器与工具没有本质的区别;工具是简单的机器,而机器是复杂的工具,或者说,两者只是简单和复杂机器之分。从这种意义上说,甚至是最简单的机械,如杠杆、斜面、滑轮、螵旋、楔、轮子等,也被叫做机器”。“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提出“简单机器”的想法,他研究“阿基米德”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螺旋。他发现了杠杆的机械效益原则。之后,古希腊哲学家定义了五种简单的机械(位括斜面),并能够粗略地计算它们的机械效益。海伦(Heron ofAlexandria)在他的《力学》(《mechanics》一书中,例举了五种机械,能够在运动中设置个负荷:杠杆、锚机、滑轮、楔、和螺旋,还描述了它们的构造和使用。然而,古希腊的对于简单机械的理解仅限制在静力学,没有涉及到动力学、力和距离的变换以及功的概念。 ......................

 

第三章人机关系..............................20 第一节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20 第二节对机器的不同认知..............21 第三节机器的本质........................26 本章小结.......................................29 第四章机器及人的本质................30 第一节机器的进化..........................30 第二节人的文化进化和人的本质...31 本章小结.........................................33 .....................

 

第四章机器及人的本质

 

在对机器人工性的新定义,以及人机关系的探讨中,已经涉及到了机器的本质’即把机器看作是符号操作的装置,或者说丹尼尔·丹尼特所说的卸载给环境,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机器的本质所在。在本章中,我们要从机器和人的进化出发,从认知的角度,揭示机器的本质,接着还要揭示人的本质和技术的本质。

 

第一节机器的进化 机器的进化,有着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化到集成化再到虚拟化的发展过程。一开始机器是专门为完成一项操作而设计的,而后多种功能集成到了一起,前面提到的手机就是鲜明的例子,更重要的是虚拟化的发展。比如:物理实验中,模拟和数字化机器越来越得到普遍使用,特别是髙能物理实验中,很多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方法。 如果从信息或符号操作的观点来看,就可以认为机器的逐渐复杂、逐渐多功能和虚拟化,正是人增强认知能力的需要。机器这个“信道”的增强,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对象(人工对象和自然对象),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机器的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与人的进化出奇得相似。对原始人而言,主要是单一地钻木取火、捕食狩猎等,到后来建立起了复杂的生产和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创造和使用符号的虚拟化的过程。人就生活在这样的符号世界中。在卡西尔看来,人类知识的本性都是符号化的知识。人一旦创造并外化了这些知识,作为“类”的人,就开始了一种新的进化方式,即文化进化。 这样,机器和人的进化,都有着从简单到复杂、再到虚拟化的过程。那么,这种类似的进化有何关系呢?其实,以机器为代表的技术本身就有成为我们“代理人”的倾向。 ........................   第五章结束语

 

我们通过人与机器的关系的分析,对机器的本质进行了回答。而最终,我们要回到关于人的问题。“人是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之一,“认识自我”乃是哲学的最尚目标。 因此,我们在最后,除了要回答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以外,也要回答人的本质的问题。正确地理解人与机器的关系,对于理解人是什么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地,如何理解人,对于机器或技术本质的理解,也起着关键性作用。简单地说,我们怎么理解人,就会怎么理解技术。以上也正是本文目标,1:揭示机器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内涵;2:机器/技术的本质和人的本质。

 

第一节去身化 机器展现着我们自身,通过对人的“实在”不同程度地模拟,将人的认知结果外化,也进一步将人的认知能力外化。正是我们把心智外化、卸载到外部设备上去,使得知识和主体分离,将信息的接收者远离信息的发出者,才使得人类能够适庖生存的环境,在动物进化的同时,也实现了人的文化进化。从前文的手机和计算机的例了?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更进一步,通过计算机把人的认知能力的外化,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我们的认知能力,也使得人类的认知能力得到进?步增强。 把心智外化或卸载到外部的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去身”,用丹尼尔·丹尼特的话就是:我们将认知的任务尽可能多地卸载给环境,就是说我们将心智扩展到周围世界里,在里面建造很多外部设备用来存储、处理和再表征我们的意义。 正是这种“去身”、“卸载”的能力,才把真正意义上的人与原始的人科动物和灵长类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