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意义 由于我国文学工具化的历史传统,文学现象或文学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与当时当地的政治导向密不可分,“文学是人学”命题也是如此。起初,学者们仅把“文学是人学”命题看作是文学领域内的一种观点,即便这一观点或多或少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复杂多变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逐渐发出独立声音,“文学是人学”也逐渐脱离了政治因素的羁洋,变得更纯粹和精英化。在这漫长的五十多年中,“文学是人学”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文学理论,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并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生态学关注个体人的内部活动,但需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相互作用中展开。形成的一系列现象与问题的有机性,既促成其有机性的世界观,同时导致了方法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生态学呈现跨学科性的特点,因其能够从诸多学科及其丰富的理论体系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理论的丰富、思维的发散以及对全局的把控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文学是人学”文艺观,即以生态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诗化走向,对这一命题进行扩充和深化,使其更具系统性、现代性、科学性和生命力。 “文学是人学”文艺观是对传统文学理论与创作的丰富与发展。“文学是人学”文艺观是站在新时期文学理论之上,通过研究人的问题接近文学现象并研究文学问题的,而新时期文学理论的超越性就体现在:我国学者已经意识到文学活动是一种多维活动,理应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透视和研究。 ..................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关于“文学,人学”观点争论问题旳研究 近年来,关于人学与文学二者关系的著述逐渐丰富起来。如国外的《我的人学》、《审美的人》、《人的境况》、《人类身体史和现代性》等著作纷纷问世,以在精神领域建树颇多的文学作为施救人类的方式之一,思考着全球生态危机下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和未来发展。我国“文学是人学”观念提出已久,但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下,它显示出思考生存、思考未来的优越性与前瞻性。《境界与文化一成人之道》、《人学视阈的文艺美学探究》、《生态文艺与中国文艺思想的现代转换》、《中国人学思想史》、《中国人学观念史》等一系列关于人和文学的作品的涌现,不同程度拓展了关注视野。刘为钦在《“文学是人学”命题的反思》中提出,钱谷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文学是人学”命题是一个创举,这对后来文学、人学的发展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这一命题要想在在新世纪有更长远的发展,就需要以更高标准来审视它。刘为钦对“文学是人学”命题的准确出处、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命题的合法性做了论述“文学是人学”命题产生的时代背景是独一无二的,是各种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在政治上,“双百方针”刚刚被提出,文艺界呈现欣欣向荣态势。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从战争频仍迈入和平年代,就像一片遮蔽阳光的乌云被风吹散似的,他们对一切都怀着“解放的喜悦”,一定程度上为他们缓解了 “国破家亡”的压力,为创作增添了激情、灵感和惬意心境。 ............... 第一章“文学是人学”文艺观的坎坷经历
钱谷融先生在《论“文学是人学”》中提到,高尔基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随后,学术界对这一命题展开了丰富而长久的讨论。要梳理“文学是人学”的发展脉络,首先不能回避的一点就是,任何理论的提出、发展、完善甚至消亡,都是与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状况——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意识形态等密切联系的。同时,在理论本身,“文学是人学”确有其存在价值:对内有可阐释的空间,对外有丰富的价值取向,影响并修正着人的文艺观,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刘为钦在《“文学是人学”命题之反思》中指出,在新世纪,当我们用更高的标准对“文学是人学”命题进行审视时,其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人是文学描写的中心,但并非文学描写的全部对象;人是评价文学的一个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文学还应遵循其自身规律,并展现艺术价值。同时,我们讨论“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要不仅研究学术界关于“文学是人学”的讨论,还要看其他领域,诸如哲学、社会学、人学、生态学领域对这一命题的影响和关注,譬如也曾有人提出过“哲学是人学”等观点,并结合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加以分析。我们不仅解读当下人们对于这一命题的研究,还要回顾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它的发展流变。
一、“文学是人学”命题的提出 “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提出,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钱谷融先生的一篇论文《论“文学是人学”》,他十分赞同高尔基的“文学是人学”,并认为,不能通过写人来达到反映“整体现实”的目的和任,把人当工具这种做法是不够科学的。 ................. 二、形成“文学是人学”命题的艰难历程 在“文学是人学”命题的形成过程中,钱谷融先生不但是理论的提出者,还是理论的践行者和宣传者。与其讨论钱先生争议较大的“文学是人学”,不如说他是在强调“人性文学”观。曾经有学者指出,钱先生在其教授的课上多次讲到“文学是人学”,一直强调“文学是写人的,是写给人看的,是以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为目的的”,由此看来,“文学是人学”确是实是钱谷融先生一贯的思想。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中“人性”、“人学”、“人道主义”等强调人的思想是从无到有的,它立足中华民族与全球的双重价值立场,同时也带有古老东方色彩与现代西方理论属性双重恪印。从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下令禁教和禁止国外贸易交流,实行文化上和经济上的闭关锁国政策,到外国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西方国家进行了资产革命和工业革命,有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也有了随之逐渐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社会科学体系、人文学科。19世纪末,中国人从严复译的《天演论》、梁启超的《译印政治小说序》、裘廷梁的《论白话文为维新之本》等作品中读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东西,才开始有意识地向西方学习。从不知道到了解,从全面排斥到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来”,再到如饥似渴的寻找、引进,中国的学者和作家、知识分子乃至有觉醒意识的民众皆经历了一次民族灵魂的大洗礼,文学中的“人性”色彩也以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政治色彩、伦理性、工具性为其文学与美感的主要特征。 ................ 第三章 生态学与人学及文学之关系............................29 一、生态与人的生命活动............................................29 二、生态、生命与生存对文学观念构建及完善...........31 三、生态整体观与文学活动全面的表现人的存在......32 四、生态方法与"文学是人学"文艺观...........................35 五、自然、社会、精神生态与人的生态存在..............36 第四章当代文学中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关系的表现....38 一、文学中关于人的活动境域展示...............................38 二、文学中表现的生态与环境状况对人的生存的影响.....40 三、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话语与人的塑造..........................42 四、文学中的生态审美体验性表现人的终极追寻...........45 ................ 第四章 当代文学中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关系的表现及人学实践
自然、生态问题在文学中作为一种亘古存在的现象,并也成为文学作品中无时无刻难以别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自然美景常常作为诗人描摹和表现的对象。东晋诗人陶渊明之所以被称为“田园诗人”,就是因为他把大量的自然之物纳入他的诗文之中,我们中领略到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胜境。宗白华先生说:“山水成了诗人画家行写情思的媒介,所以中国画和诗,都爱以山水境界做表现和咏味的中心。”①自然山水更能够体现诗文特殊韵味,由此形成了饱含了自然之意的中国美学“意境”。而西方人认为思维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客观事物,人与自然各自独立,人要发动不断地的战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虽然如此,但同样在西方,在古希腊神话、史诗、戏剧等文学作品中,也早有自然的身影;英国“湖畔派”诗人华滋华斯笔下那些醉人的自然美景,称得上是浪漫主义的宣言。传统文学一般认为,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因素是服务于文章主题和人物塑造的。主要用来表现故事展开的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深化故事主题。对作品中的人物来说,可以起到揭示性格、暗示心理、塑造形象等效果。但在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那种传统文学的自然因素自然而然流入作品的现象几乎消失,自然因担负起应对危机的重任而被作家有意识有目的得写入作品之中。随之,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景物描写、人性描写等也因自然所担负的救赎责任而具有多重含义。 ....................... 结语
文学活动是人类的高级精神活动,文学也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因素。虽然它没有扭转乾坤的力量,但是伟大的作品却能够激发起人们的热情,叫人跟着它走。文学的这种魔力,究其根本,是源于它对人的信心和对诗意的追求。 “文学是人学”文艺观的诞生,正是回应了文学的任务、意义以及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这几个问题,是20世纪中期理论界应对复杂外部环境提出的,以表明其独立地位的口号,是文学重新肯定人的价值的标志。“文学是人学”文艺观回答了文学的任务、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各种创作方法的区别以及人物的典型性与阶级性等问题,最终将文学的问题归结为作家对人的看法、作品对人的影响上。 今之视昔,虽然文学理论持续不断地发展、完善并呈现多样性,但借以诸多文学巨擘之肩膀,我们仍能够明确:无论何时何地,文学的创作都是以人物为灵魂,人物赋予文学生命;文学的目的都是供人阅读,为人类提供先进或独特的体验。 生态学赋予“文学是人学”文艺观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是在肯定文学中人的价值的基础之上,对这一观点的补充。以生态视角看“文学是人学”文艺观,是在考量文学作品中人的同时,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生存和其他生命活动,关注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注人的未来和人的初衷,关注人的意识给予生命体复归自我的途径和可能。从生态维度看“文学是人学”文艺观,有利于文学中关于人的活动境遇的展示,能更好地表现文学中生态与环境状况对人的生存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