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代写:组织复杂性和复杂性科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5

硕士论文代写:摘 要:国内外学者都对复杂性科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做了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现代组织管理模式,必须基于复杂性科学与系统科学,运用简单思维与复杂思维相结合、还原思维与系统思维相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把组织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起来,把“硬”管理与“软”管理结合起来,把学习型管理与智能化管理结合起来,把保持管理与创新管理结合起来。代写论文网代写

关键词:组织;复杂性;组织管理;复杂性科学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对管理科学理论提出新要求;科技与社会经济的综合化、复杂化、多功能化和软化的发展动向,日益向管理科学方法提出新课题。作为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理论无疑受到了深刻影响。组织是人类最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有目标的人群心理活动与技术系统有机结合,并按照特定关系模式工作的统一体。基于系统科学的现代组织理论,不仅特别强调组织中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而且还明确地指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即组织从外界接受资源、能源和信息,经过转换后又将生成物输送到外界去。它认为,组织是分工有序的子系统的统一体,是开放的、反馈的负熵系统,具有维持、适应功能的自组织性和柔性的、可渗透的界限性。
1 组织的复杂性
在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引发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组织、环境、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如果说近代第一、二次产业技术革命是使人的体力扩增的话,那么当前日益发展的这场新技术革命便是使人的脑力和智力得以扩展和延伸。一些发达国家已步入知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家也即将进入知识经济社会。这将引起人类的知识结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相应地,组织的理论及其管理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管理的客体,组织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体体现了组织的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即组织目标)的差异。由于组织目标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密切相关,因此这种差异表现为多层次化和多元化。组织状态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造成了差异的多样化,从而使组织现象表现为复杂化。组织现象多数包括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的参与,它属于不便观测、难以建模、目标模糊、边界不清的病定义(ill-defined)、劣结构(ill-structured)的“软”问题。
组织现象的复杂化,引发了复杂性的哲学思考,使人们由简单思维转变为复杂思维、由还原思维转变为系统思维,进而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和集成研究。组织是非线性反馈网络系统,具有复杂特性。任何人类组织都是由行为主体人组成的网络系统。组织行为主体按照一定规则相互作用,反应彼此行为,改进自我行为,进而改善整个网络系统的行为。组织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可分为两种:合法网络和影子网络。
它们都在非线性反馈的作用下产生适应性行为。合法网络在理想情况下呈线性,但在实践中或多或少呈非线性;而影子网络始终处于线性状态。组织系统中影子成分始终处于非线性状态,合法成分也不时地处于非线性状态,因而组织系统是非线性的。反馈是组织系统的运行方式,组织系统通过正负反馈过程发展自身。在人类行为特别复杂化的时候,组织如果要生存就必须形成经济或社会系统。经济或社会系统是包含大量组织、团体或行为主体的网络化系统。
经济和社会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进而形成国际化网络组织。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资源、能源和信息的作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形态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信息是事物联系、变化和差异的表现形式,具有共享性、转换性、传输性、识别性、再生性等特点,最终表现为灵活性。信息是组织系统的血液,它将组织系统各组成部分和管理对象(人、财、物)有效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分工有序的有机整体。信息是任何组织的活动的基本前提,没有一定量的信息,就谈不上活动有序的组织。只有通过信息传输把组织各个部分、各种因素联系起来,才能使组织按照预定目标活动;只有通过信息传输,才能消除组织各部分之间的不确定性,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使各自的行动与组织整体目标协调起来;只有通过信息及其传输,才能使组织结构从无序到有序,从而形成耗散结构。这种耗散结构的组织,总是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形成负熵流,抵消组织内部产生的正熵流,最终使组织的总熵最小。
2 关于组织的管理
组织管理问题非常复杂,其研究的对象是人,牵涉到人的行为与思维。美国人工智能的先驱司马贺曾经对管理作过生动的描述:系统工程、运筹学与人工智能引入了新技术,一方面帮助人们进行更好的决策,另一方面加强了人类处理复杂情形和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管理者在他所控制与管理的系统中,可以借鉴复杂性研究中的一些结果,使管理系统处于一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西方发达国家已把复杂性科学理论引入管理,并出现了多种复杂性组织管理的新形式,如整体性管理、分形管理、模糊管理、知识管理、学习型管理、混沌有序管理等。美国的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与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科学见解与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结果。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集成科学现代研究所对复杂性进行过长期研究,该所的沃菲尔德提出过交互式管理(Interactive Management,IM)的模式。
在我国,钱学森等学者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及“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是在组织管理方面解决复杂性问题的重要方法论。组织的管理是人的管理,因而个体的重要性绝对不容忽视。个体的随机性在组织系统寻找各种可能性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些重要的整体特性是在混沌和随机过程中产生的。这就需要在组织的管理上允许个体有更大的随机性和自由度。复杂性科学应用于组织管理,将使各类组织从控制经营向自由经营转变。人们将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在自己服务的领域更具创造性。我们认为,现代组织管理模式,必须基于复杂性科学与系统科学,运用简单思维与复杂思维相结合、还原思维与系统思维相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把组织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起来,把“硬”管理与“软”管理结合起来,把学习型管理与智能化管理结合起来,把保持管理与创新管理结合起来。
2.1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
组织管理总是带有某种不确定的性质,这是复杂系统不确定性的反映。同样的初始条件,有可能产生极不相同的效果:投入同样,产出可能极不相同。比如,两个企业的生产条件、人员素质和领导方式完全相同,但他们的经营效果可能相差甚远。这是因为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太多,许多因素是无法完全预知的,如国内外形势的突然变化,自然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其他企业的经营决策变化等。管理主要是同人发生关系,对人进行管理。人的心理因素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因素,人的心理因素是难以精确测量的,诸如人的思想、感情、个性、作风、士气,以及人际关系、领导方式、组织文化等都是不确定的。
管理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确定的现象存在,如原材料质量变化、加工过程变化、机器故障等会造成偏差。以上这些无法预测的因素,导致了组织管理的不确定性。虽然不确定性是管理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但是我们对于组织管理的不确定性应有所把握,我们必须弄清楚组织中的确定的部分、不太确定的部分、很不确定的部分,然后寻找克服和利用不确定方法。以组织存在性质为主导进行研究,就是把组织的不确定性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去寻找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界限、不确定性的程度,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不确定性现象的克服和利用的方法等,实现组织管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现对组织局部与整体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把握。
2.2 “硬”管理与“软”管理相结合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活动内容的复杂化,仅靠个人经验进行管理已经大大不够。于是,制定严密的生产计划,设计合理的组织机构,建立严格的符合工业生产要求的规章和制度,就成了管理的中心内容。因而,计划、组织、规章等“硬件”性管理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今天的人们则愈来愈发现企业的成功依赖于“软”件的优越,这些软件包括员工的价值观、精神面貌、伦理道德、责任心、凝聚力及教育知识水平等,有人甚至认为21世纪将走向文化管理。采取“经验”、“硬”或“软”管理的关键是组织的存在性质;管理理论的变迁也是企业组织存在性质变迁的反映;未来管理的整合,也只有根据企业及其环境的存在性质的演化来决定,因此,以存在性质为主导进行管理研究,可能实现管理的“硬”与“软”的统一。
我们应该把“经验”管理、“硬”管理和“软”管理整合起来以实现组织管理目标。“软”管理的发展是以“硬”管理的存在为基础的,而“硬”管理又靠“软”管理来提升,需以“软”管理的指导为前提。不论哪个层次的管理,都是人的管理。因此,组织管理必须把“硬”管理与“软”管理结合起来。在管理实践中遇到的许多问题,直接原因就是对于组织的存在性质认识不足,即对组织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惯性、存在性认识不足。以存在性质为主导的研究对象,就是要研究惯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等现象的成因、作用以及克服方法,它既研究确定性,也研究不确定性、多样化、个性化、典型化,并且用存在性质的变化来对二者加以统一。这对于管理实践具有直接的意义。
2.3 学习型管理与智能化管理相结合
组织的目标、技术、结构、价值观及社会心理系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个人自主意识、参与意识、个人利益、自我实现、社会责任、社会福利等,都已成为管理科学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组织的管理已不仅限于工业化社会中对经济增长和物质条件的追求,而且是新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类共同目标下的经济增长、生态平衡与人类尊严的协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人们在管理中常采用扩展其组织活动的范围和将不确定因素置于其内容控制下的方式去适应环境。组织的目标多元化引起了组织活动空间的扩大和内涵的延伸。这就要求组织结构具有机敏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应性,从而要求组织功能具有高超的智能性。
作为理论研究的前沿,组织功能智能化问题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开始进行研究。组织智能工程是人的智慧和人工智能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智能集成体,其基础有两个:人工智能和组织成员的智慧。也可以说,组织智能工程就是电脑与人脑的集成。对于电脑要考虑硬件与软件的配置与配合,对于人脑要考虑左脑和右脑的使用与联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组织智能化既要注重科学技术,又要注重人的因素及两者的有机配合。
因此对于任何组织,为提高组织的整体功能,不仅要靠技术进步,而且还要靠组织成员素质的提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问世以来,学习型组织及五项修炼作为信息时代组织理论的新进展令世人瞩目。学习型组织及五项修炼的理论基于系统思维,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强调尊重个人愿望、理想、目标,强调群体创新,强调整体的互动原理,用系统动力学理论融合新概念、修炼自我,从而激励人人成为学习人,公司成为学习型组织,社会成为学习型社会。知识管理是学习型管理与智能化管理相结合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它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与人的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其目的在于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2.4 保持管理与创新管理相结合
保持管理是保证组织的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组织中大部分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和基层的管理人员要花大部分精力从事的工作。组织在运转过程中,原来基于合理分工、职责明确而严密衔接起来的有序的组织结构,会随着组织各部分之间的摩擦,而逐渐地从有序走向无序,最终导致有序平衡结构的解体。保持管理便是要严格地按预定的规划来监视和修正组织的运行,以保持组织的有序性。没有保持管理,社会经济系统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计无法落实,各成员的工作就有可能偏离计划的要求,组织的各个要素就可能相互脱离,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从而整个组织就会呈现出一种混乱的状况。所以,保持管理对于组织生命的延续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仅有保持管理是不够的。任何社会组织都是一个由众多要素构成的,与外部不断发生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而组织的外部环境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同时组织内部的各种要素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组织内部某个或某些要素在特定时期的变化必然要求或引起组织内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从而对组织原有的目标、活动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组织若不及时根据内外变化的要求,适时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则可能会被变化的环境所淘汰,或为改变了的内部要素所不容。这种为适应组织内外变化而进行的局部和全局的调整,便是创新管理的职能。


参考文献:
[1] (英)拉尔夫•D•斯泰西•组织中的复杂性与创造性[M].宋学锋,曹庆仁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0-23.
[2] 金吾伦•复杂性组织管理的涵义、特点和形式[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9(4):26.
[3] Warfield J N.Twenty Laws of Com/ plexity:Science Applicable in Organizations[J].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1999,16:3-4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