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历史上看,科技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科技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大大加强。其主要标志就是加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导因素,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形成连续的链条,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大大缩短,高新代写硕士论文科技产业化进程大大加速,科技进步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支柱,相应形成了新型的科技与经济全球化浪潮,推行科技经济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更是大趋势。代表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开拓人类未来根本动力的科技成为了各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提高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必须从根本上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以及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创新能力。地方科技既要体现地方发展目标,又要确保国家科技发展总体战略要求,是我国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竟争力的重要基础。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竟争主要体现为科技发展水平之间的竟争,科技竟争力是一国科技总量、实力以及科技水平与潜力的综合体现。特别是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日益代写硕士毕业论文加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竟争实力的提升。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随即实施了“863”计划、“星火”计代写硕士论文多少钱划、“火炬”计划、高新技术区等诸多发展高科技的措施,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在观念和方法上还是比较落后,致使我们在推动科技经济的进程中举步维艰、进展缓慢,我国的科技竟争力发展后劲不足,在近两年国际科技竟争力排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退后了几位。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公布的评价结果,2006年我国科技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下降到第28名,比2005年又下降了3位代写硕士论文价格,同2004年相比,排名下降了15位。如何有效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发展经济水平,开创我国科技与经济比翼齐飞的新局面,一直是20余年来我国科技、经济体制改革中着力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科技界和经济界的众多仁人志士都为此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与大胆的探索。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提出的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中,科学技术要素是组成国际竞争力的八大要素之一,是核心竞争力。有关科技竞争力的指标达20多项,它包含着科技实力、科技体制、科技机制、科技环境、科技基础等部分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来,各地方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科技创新和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专家、学者及管理者都越来越关注地方科技竞争力的状况。
倪鹏飞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认为,各省份科技竞争力是我国竞争力模型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科技日益成为提升中国各省竞争力的重要内生力量,科学技术竞争力作用正在提升。这表明各省市经济素质的逐步提升,科技正在成为发展经济和竞争能力的主力,推动各省科技创新对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此外,各个省份是特殊规模的经济体,城市之间存在竞争已成为许多研究人员的共识,所以作为包揽城市大范围的行政区划一一各省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必然存在。各省科技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与科技直接相关的各个方面。科技对于各省经济发展和竞争能力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将科技竞争力放在各省份这个规模上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以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运用复数理论构建其测度模型,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科技竞争力的测度及提升路径,有利于判断各省科技竞争力的走向,帮助国家了解各省的科技竞争能力并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省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高地方科技竞争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依据,弥补我国在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方面的不足,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28
2 Stephane Garelli.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s:The Fundamentals. IMD Wor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2003:702-713
3宁越敏,唐礼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现代城市研究, 2001,(3):19-22
4 Paul Cheshire. Explaining the Recent Performanc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s Major Urban Region. Urban Studies. Vo1.27. No.6. June 1990:311-333
5 Peter Karl Kresl, Balwant Singh.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ities: the UnitedStates.Cites and the New Global Economy. Melbourne: OECD and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1995:126139 May.1999:1017-1028
7 Peter Darl Dresl, Pierre-Paul Proulxhttp://www.dxlws.com/sslwdx/. Montreal's Place in the North AmericanEconomy. American Review of Canadian Studies. Vo1.30. No3, Autumn. 2000: 283-314
8 Iain Begg. Urban Competitiveness: Policies for Dynamic Cities. Bristol: The Policy Press. 2002:233-254
9张金昌.国际竟争力评价的理论和力一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9):7, 9,34-35, 63-67
10(日)并木信义.瑕瑜互见一日美产业比较.北京:中国则政经济出版社,1990:76-81
11国家体改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23-48
12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北京:中匡1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35-89
13狄昂照,吴明录,韩松等.国际竞争力.北京:改革出版社,1992,(6):119-139
摘要 4-5
Abstract 5-6
第1章 绪论 9-33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9-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0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19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9-30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30-33
1.3.1 研究内容 30-31
1.3.2 研究方法 31-33
第2章 科技竞争力概述 33-47
2.1 科技竞争力的内涵 33-34
2.2 科技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34-37
2.3 科技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37-38
2.4 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38-45
2.5 本章小结 45-47
第3章 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7-67
3.1 建立原则 47-49
3.2 指标体系建立 49-66
3.2.1 指标的选取 49-61
3.2.2 指标体系 61-63
3.2.3 指标的含义及数据来源 63-66
3.3 本章小结 66-67
第4章 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及测度 67-83
4.1 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及解析 67-69
4.1.1 模型的构建 67-68
4.1.2 模型的解析 68-69
4.2 我国各省科技竞争力测度 69-81
4.2.1 测度方法 69-71
4.2.2 测度结果 71-75
4.2.3 测度结果分析 75-81
4.3 本章小结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