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干预技术:改善工读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实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关于工读学生的研究综述


        1.1.1 关于工读学生的界定
   工读学校是指那些接收有轻微犯罪行为或品行障碍未成年人的劳动教育机构。大多数工读学生都是从普通中小学退学、被开除,或被认为不适合留校学习,但不足以送进少管所的孩子,所以他们就被送入了工读学校完成学习。与普通学校相比,工读学校的管理制度较严格,一般是两年制或三年制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除了接受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外,工读学生还被安排进行一定符合其年龄的生产劳动,实行半工半读和严格的奖惩制度。一般工读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会依据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转到常规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回到原学校就读,或者直接安排就业。中国最早的工读学校于1955年建立,迄今为止已有57年历史了。最开始工读学校里的学生都是由公安机关强制送入的,并没有征求家长或者学生自己的意愿。工读学校里采取的是全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封闭的军事化管理,由于教育观念的滞后与教育方式的不当,长久以来出现了许多暴力体罚的现象,而工读学生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忍受着别人异样的眼光,许多人都把工读学生与少年犯等同对待,认为工读学生必定崇尚暴力、仇视社会,具有严重的不良行为表现近年来,出于“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为了避免对工读学生的歧视,我国已下令把工读学校改称为普通学校,只是较之普通学校更加注重道德、纪律和劳动技能方面的培养。现在的工读学校已经不再是接收那些被强行送来具有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了,而是采取了学生、家长和原就读学校三方自愿的就读政策。这样以来,工读学校学生的性质就产生了一定变化,但工读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还是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硕士论文发表格式      1.1.2 国内外罪错少年教育矫正机制的现状分析
   在外国,有许多国家把一部分犯罪情节较轻、或具有品行障碍的未成年人从.青少年司法系统中蹄除,并通过非司法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矫治。在西方国家的未成年罪错教育矫正机制中最令人瞩目也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就是美国。19世纪70年代,美国设立的感化院就成为第一所主要监收未成年犯罪者的机构,这一机构提倡的是对未成年犯罪者的教育和感化。而在现在美国针对罪错少年矫治的机制中,训练学校成为专门招收一些经法院判决后仍对社会具有一定威胁性、并且社会适应不良的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机构硕士论文提纲格式。而位于美国各地的训练学校在对罪错少年的教育矫治制度上又不尽相同,比如其中一部分训练学校受到老传统的影响,强调对罪错少年的压制和惩戒;而另一部分训练学校则侧重于对罪错少年的教育和指导,把重点放在建立教管工作者和罪错少年之间信任、和谐的关系上,使犯错的未成年人能够尽快地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国外的众多国家中,未成年罪错的教育矫正机制最为完善的是R本,他们的教育矫治机构分为很多种类,并能根据不同情况具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其中,少年监狱主要侧重于对少年犯进行文化课教育、生活纪律指导以及劳动技能训练等等;少年院属于少年教养机构,他们会根据每个罪错少年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教改计划,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健康保健、生活自理以及职业技能等的训练;保护观察所属于矫治罪错少年的行政机构,他们会对罪错少年进行学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必要生活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和教育;而少年鉴别所主要针对的是那些被裁定为有生理缺陷或心理问题的罪错少年,这里的工作人员需要利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医学等专业性知识通过对罪错少年的素质鉴定来发现问题,进而根据问题制定针对性地教育矫治措施并加以实施。


        1.1.3 关于工读学生的研究现状
   在关于工读学生与普通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比研究中,普遍反映工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中学生。具体在自评抑郁量表和心理健康各因子上工读学生都比普通中学生高,尤其是躯体症状、过敏倾向、抑郁和焦虑倾向,以及恐怖倾向都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丨31。即使面对这种情况,工读学生及其家长由于缺乏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都不会选择主动咨询去寻求帮助,大部分还是由班主任推荐或心理辅导老师主动针对学生展开心理辅导工作丨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工读学生所经历的生活事件中负性应激的强度要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一部分工读学生面对外界社会的负性压力,会产生一些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或反社会行为,进而对自己和社会造成一定的损害I6]。而在工读学生的心理行为方面的研究显示,工读学生存在敌意归因以及对攻击信念的内隐联想,表现出过度警惕敌意线索,并伴有攻击行为的反应模式另一方面,工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在整体及各维度上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水平[8]。更有研究指出,工读学生具有严重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成为青少年犯罪群体的重要组成关于工读学生攻击行为的实验研究显示,工读学生比普通中学生具有更为强烈的攻击性情绪和消极抑郁性情绪这些研究都显示出工读学生在心理行为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将其与普通中学生明显区别开来。此外,在学习方面的研究中,工读学生与普通中学生相比,表现出较差的学习能力,甚至一些具有严重行为问题的孩子连基本的读写计算能力都存在缺陷。正因为他们长期处于学习成绩不良的负性评价下,也逐渐导致个体自我评价低下,学习动机降低。在对工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中,工读学生显示出低于普通中学生的测量分数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中显示,工读学生多表现出较多的行为问题和较差的社交能力,进而促使学生之间产生更多的冲突矛盾,并且这些学生也认为自己并不懂得人情世故,基本没什么朋友。


    1.2 关于元认知干预技术的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navdl首次提出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是“个体对其自身认知的监控,也就是对个体认知进行解释、检测、评估和调控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些研究显示,个体元认知可以对其情绪体验和应对方式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进而使个体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心理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所以说元认知在临床心理辅导与治疗领域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元认知干预技术是指在临床心理辅导与治疗过程中,让个体对自身潜意识及其它心理活动进行自我知觉、反思、监督及调控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与理论体系。元认知干预技术属于认知治疗方法的一种,现在在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也有了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外元认知在临床心理学上的应用研究情况如下所述。


        1.2.1 国外元认知技术应用现状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方面,心理学研究者Adrian Well和Christine Purdon在1963年就提出了如何运用元认知概念来解释精祌分裂症发病的心理机制。Frith在1992年就指出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性基础就是个体对自我意向与行动的监控失常。Kassinove等人也提出,正是因为个体对愤怒控制的不合理认知才会引起个体过度愤怒的情绪表现。Nelson在1999年著写了《元认知和临床心理学,一个研究和实践的基本框架中》,书中透彻地阐述了元认知概念在精神分裂症心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在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重大应用价值。Lysaker P H在2008年进行的关于神经心理认知活动和元认知关系的研究显示出:元认知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执行功能具有紧密的联系,即大脑心智的灵活性和自我存在意识具有相关性,并且大脑抑制功能也与个体自我界限意识及认识他人存在相关性从以上研究中可以发现,元认知干预技术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效果,它不但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存在意识,还对其的自卑心理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进而使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得到降低目前,元认知干预技术正逐步成为治疗精祌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用以达到患者在临床与社会心理功能方面的全面康复。在情绪障碍患者治疗方面,Wells 1994年进行了关于元认知在情绪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通过运用元认知概念而建立了情绪障碍的元认知模型此外,他还于2003年建立了抑郁患者的认知理论模型,强调倘若个体之间的元认知水平不同,那么他们在进行情绪加工时所采用的加工模式也就不尽相同;并相应提出了元认知模式与客体模式这两种主要的加工方式其中,元认知模式指个体的思考与知觉加工是经过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后进行表征的,而客体模式指个体的思考与知觉是未经现实评价的直接表征。元认知观点认为,正常的健康个体进行思考时未必是真切、客观地反映现实事物,而要经过个体对事物的评价,所以可以认为情绪加工过程采用的是元认知模式。


    1.3 社会适应性研究现状 ...............................................18-21
        1.3.1 社会适应性的理论结构 ...............................................18-19
        1.3.2 关于社会适应性的研究 ...............................................19-21
第2章 问题的提出 ...............................................21-23
第3章 工读学生元认知水平和...............................................23-43
    3.1 研究目的、假设和意义 ...............................................23
        3.1.1 研究目的 ...............................................23
        3.1.2 研究假设 ...............................................23
        3.1.3 研究意义 ...............................................23
    3.2 研究方法 ...............................................23-25
        3.2.1 研究对象 ...............................................23-24
        3.2.2 研究工具 ...............................................24-25
    3.3 研究结果 ...............................................25-38
        3.3.1 西安工读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25-26
        3.3.2 工读学生生活事件分析 ...............................................26-29
        3.3.3 工读学生元认知水平分析 ...............................................29-31
        3.3.4 工读学生社会适应性结果分析 ...............................................31-33
        3.3.5 工读学生生活事件、元认知水平与 ...............................................33-36
        3.3.6 影响社会适应性的因子...............................................36-38


   第4章 总结


        本研究在对社会适应性进行研究时,主要从适应机制和结构线索两方面出发。适应机制主要从事件、元认知、适应结果的方面阐述个体的社会适应过程;结构机制则从心理能量、心理优势感、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四大版块描述社会适应性的具体内容。以下就根据这两条线索针对工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特点进行讨论。西安工读学生社会适应性结构分析从社会适应性的结构机制来看,工读学生的总体社会适应状况远低于普通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情况,即工读学生在心理能量、心理优势感、人际适应性和心理弹性四个方面与普通中学生相比都存在更多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具体从社会适应性四个分量表划分的14个次级因子来看,其中活力、动力、自信心、自主性、乐群性、利他倾向、社会接纳程度、信任感、挑战性、乐观倾向十个因子上,工读学生都相应表现出更多的适应性问题。首先从心理优势感来看,它源自于个体多次对自身和环境进行比较后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包括控制感、自信心和自主性三个因子由于本次调查对象是位于工读学校的初中阶段学生,与普通在校初中生相比,他们在生活环境、社会认同、学业成就等方面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虽然社会和学校一直弱化“工读学校”的特殊性,虽然调查也显示工读学生与普通中学生在能力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对他们自身而言,都会认定自己是比不上其他同龄人的,也会使这种缺乏优势缺乏自信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权威控制理论强调青少年的自主性是在对父母控制和作出家庭决定方面的主观独立感受。吴波和方晓义在2006年的研究中提出,青少年自主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父母对青少年的权威控制。可见父母的适度权威控制可以在青少年自主性发展上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但是工读学生父母对他们生活的过度操纵控制却完全剥夺了他们对自我生活的自主能力。这些父母在对待子女教育问题时也不注重对孩子的理解和认同,长此以往,这些工读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逐渐丧失其自主性了。其次从心理能量來看,它是个体在比较社会情境获得心理优势感后,决外界面对问题和压力时运用的一种自身资源,包括活力、动力和能力三个因子。由于多数工读学生的家长对他们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启蒙,他们没有从小养成勤奋上进的学习习惯,知识的匮乏导致他们在面对问题时缺少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这种失败的经验和情绪体验进一步形成他们对待问题逃避、退缩、忽略的应对态度。经过长期的恶性循环,他们所积累的心理能量也就不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逐渐增强了。再从人际适应性来看,它是个体在面对人际问题方面运用合适的策略來有效应对外界压力的行动表现,包括社会接纳、信任感、乐群性和利他倾向四个因子。由于工读学生平时住校,只有周末或节假才能回家,所以他们与同伴相处的时间就大大增加了,由此而面对的问题也会多种多样。
         本次调查显示,工读学生在人际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乐群性低,不喜爱与他人交往;缺乏利他倾向,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能自觉做出有益于他人的行为;社会接纳程度较低,不能与他人协调观点获得认同;彼此信任感低,难以真实、坦诚地与人相处。这可能是由于他们从小缺乏被他人认同的感觉,经历了过多“被否定”的负性事件使他们逐渐封闭起自己的内心,很难完全的将自己的内心展露在同伴面前。跟晓燕在2005年的研究中就表示,同伴关系对个体社会适应性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信任、亲密、沟通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个体的人际适应性具有预测作用可见人际适应是影响工读学生社会适应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调查过程中,工读学生对友情、朋友义气等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推崇,同时也认为自己不懂得人情世故,基本没什么朋友,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所以说,对工读学生而言,从根本上培养他们对他人的信任、关心,并授予行之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从心理弹性来看,它是个体行动后决定是继续保持还是调整策略的心理评估能力,包括自控性、灵活性、挑战性和乐观倾向四个因子。工读学生仅在挑战性和乐观倾向两因子上表现得低于常模水平。可见他们在情绪的自我控制和策略的灵活调节方面与普通中学生并无太大差距,而之所以表现出缺乏挑战性和消极悲观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从小缺乏如何面对压力和挫折方面的教育。因此,每当面对压力或困难时,他们或逃避或忽略,很少有人能将其视为谋求发展的机会来积极规划自己的生活。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