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虚拟重叠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1 阿拉文德·阿迪加作品中的印度


   1999 年阿迪加从牛津大学进修毕业成为一名专职的新闻记者。在长达七年的新闻工作期间,阿迪加撰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时评及文学评论等作品。丰富学习经历所奠定的写作基础、细致实地考查所历练的敏锐视觉使其现实叙事作品内容十分丰富。阿迪加以其一个优秀新闻记者所必备的客观态度呈现出印度社会的众多侧面,试着描绘出真实的印度社会现实。客观的写作态度使得阿迪加的现实叙事作品有着极高的认识价值。阿迪加的现实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叙事作品不仅体现出作者客观叙事态度,同时还有着作者的冷静的思考。阿迪加认为:“一名创造性作家最爱国的事情就是促使人们看到他们国家的现实,”①阿迪加的写作动机,正是要促使印度人民走出“选择性失明”的惯性思维从而正视国家、社会中诸多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端与不足。对于印度文化的复杂性,阿迪加在回答《每日野兽报》(The daily beast)采访时说道:“政治与社会批评是印度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愤怒与挫折如同印度的诗歌与音乐一样多。”②阿迪加现实叙事作品所描绘的印度现实,是这一比喻的深刻反映。本文对阿迪加现实叙事作品的研究中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领域的诸多侧面展开,试图清楚认识与到阿迪加客观描绘的印度社会现实,洞察出其写作过程中所作出的冷静思考。阿迪加作为新闻记者期间所撰写并发表的新闻作品构成其现实叙事,是本章写作的作品立足点。且让我们随阿迪加的笔触走进印度,去认识他所描绘的印度文化与真实硕士论文发表格式印度现状的诸多侧面。
 

    1.1 紊乱的“政治舞台”


        1.1.1 “悖论”的民主
  印度在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在尼赫鲁的领导下政府制定了新的宪法,该宪法提出了公平、自由、平等、友爱等一些奋斗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从法律角度给与每个成年人以无差别的选举权。“印度宪法第 326 条规定,年满 21 岁(1989 年降至 18 岁)、精神正常硕士论文提纲格式、没有违法犯罪、在某一选区居住的任何印度公民都可以登记为选民。”①印度的政治制度在经历了长达大半世纪,时至今日已日趋稳定。政治宗教化、种姓化、地方化是其发展历程中所体现的显著特征;20 世纪 80 年代始,印度政治开始有朝多元化发展趋势。“在印度当今的政治舞台上,代表不同宗教、种姓和地方—种族的政治势力正在崛起并使政治力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②但其政治宗教化、种姓化等重要特征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在阿迪加在作品中,有许多文章都涉及到印度民主选举现象的描写。一方面:受益于印度宪法的规定,身处广泛民主制度下的印度公民,“他们居住在一个民主国家...即使最贫穷的也可以投票。”③人民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选票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支持自己看好的政党上台施政。对于印度这样一个贫困与低种姓人口居多的国家来说,执政党欲保持其统治的连续性,就必须顾及贫困人民及低种姓人民的生存现状,方有机会获得他们手中的选票。阿迪加以 2004 年的选举为例:“以瓦杰帕伊为首的执政联盟,...在投票中遭受到惊人的失败,大部分原因来自于贫穷人们因在快速发展中被遗忘而不满。”④以索尼亚·甘地为首的国大党“许诺不会忘记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大量人民”⑤从而重新成为执政党。印度的民主选举制度对以贫穷与弱势群体占多数的这样一个国家来说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印度历史所固有的政治宗教化、种姓化、等弊端又使得上述的积极意义大打折扣。尽管印度法律明确规定:“只要是 25 岁以上以及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在选区内被一个选民提名就可以成候选人”⑥然而,由于印度的民族、种族众多的复杂现状,种姓制度仍客观存在这一现实,少数民族、种族以及低种姓候选人欲最终获得胜利或发挥重要作用,在印度现有事实社会中还只是一种奢望。阿迪加在作品中对这一事实具有清晰的描写。维贾伊·马尔雅(VijayMallya)是印度最大的白酒集团“联合酿酒集团”(United Breweries Group)的董事长。马尔雅曾一度希望能仿效意大利的贝卢斯科尼一样在商业、政治方面均能有所作为,在经历过 2000 年的一次失败,马尔雅最终于 2002 年成功加入“人民党”从而成为议院上院的一员。让我们来看看印度各界对这一事件的反应:“一个显耀的商人正式进入政治,这在印度是第一次。”⑦班加罗尔大学政治学教授皮尔斯·贾亚让穆(P.S. Jayaramu)如是评价;马尔雅曾经一度计划在后来的选举中亲自作为候选人参选,一家极有影响力的卡纳达语语言报纸编辑纽·格让杰(N.Gururaj)不留余地的指出:“你无法在本邦买到选票。”①阿迪加在文中客观道出原委:“事实上,种姓政治依然有重要意义——马尔雅,作为极微小商业种姓的一名成员,他所在的种姓在卡纳塔克邦至今还没有战胜过任何主要种姓的拥护者.”②这是印度各种势力及利益集团较量的结果,是广泛存在于印度社会的选举现实 。“当然,他的很多意见,应与国家的重灾区的农村群众产生共鸣。”③然而,身处于此,纵然是马尔雅这样在商业领域取得重要成绩的的成功人士也必须遵循印度社会固有的“自然法则”。印度现有的民主选举“悖论”由此可见一斑。


        1.1.2 社会—政治暴力
   宗教历来在印度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邱永辉在《印度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一文中提到:“今天的印度据称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国家。据印度政府 2001 年的人口普查,印度人口的 99.36%是当今印度的七大宗教的忠实信徒。”④印度教派众多,教徒人数最多的是印度教,其次分别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此外还有其他教派如犹太教、拜火教等在印度也有不少教徒。诸种宗教缘于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在融合过程中势必产生冲突。“...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出现宗教冲突世俗化,即不同教派的政治、经济竞争借教派之名突出展示;”⑤印度现状的社会—政治暴力集中体现为宗教斗争。在过去几十年,印度教与其他宗教一直摩擦不断,其中最主要的冲突在于与伊斯兰教的冲突。伊斯兰教作为第二大教派在印度拥有众多教徒,印度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穆斯林国家。(接近 1.5 亿)”⑥阿迪加对这一教派所从事的政治暴力活动给与大量关注。首先,就暴力袭击对象而言,“2010 年 12 月 13 日,印度领土发生了一起最为大胆的恐怖袭击事件,5 名携带自动化武器和炸药的恐怖分子进入印度议会大楼试图炸毁国家领导阶层。”⑦“在孟买,8 月 25 日(2003 年)的的爆炸导致 52 人死亡 175 人受伤。”⑧“昨天 12 月 28 日(2005 年)晚上,一名枪手走进印度科学研究所大厅...一名退休数学教授被打死,同时还有其他 4 人受伤害。”①“12 月 30 日(2005 年),全市受到了 5 个炸弹威胁,其中之一包括 IBM 办公室。”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上至政府首脑、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是学者与商业公司等,无不成为暴力袭击对象。大量的暴力袭击事件给印度社会造成极大不稳定。其次是对袭击者及袭击原因的分析报道。针对 2010 年 5 名恐怖分子对议会领导的袭击,“人权活动家不感到惊奇,说是政府部门用严厉的反恐法律,多年对穆斯林和其他少数民族造成骚扰。”③在 2003 年 8 月 25 日的爆炸案件调查中,警察说“他们属于古吉拉特的穆斯林复仇队,...报复去年在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印度教暴徒对穆斯林的大屠杀。”④退休数学教授的遇害以及恐怖炸弹的威胁事件背后黑手均指向同一个对象:“拉什卡 – 恩 – 妥巴(LET),一个旨在将印度赶出克什米尔的组织被认为是一个首要犯罪嫌疑人。”⑤综合上面几次恐怖袭击原因分析可知,不管是穆斯林对印度教的报复,还是对印度插手克什米尔的威胁,其实质都是印度宗教政治冲突的具体表现。


    1.2 “阴阳失调”的经济 ................................................................................25-29
        1.2.1 经济高速增长” ..............................................................25-27
        1.2.2 外包经济............................................................27-29
    1.3 宽广的文化叙事 ............................................................29-31
        1.3.1 “科学”与“理性” ............................................................29-30
        1.3.2 宽广的生活面 .........................................................................30-31
    1.4 “呐喊”与“彷徨” ............................................................................31-34
        1.4.1 “呐喊” .....................................................31-32
        1.4.2 “彷徨” ................................................................32-34
2 阿拉文德·阿迪加作品中印度全貌 ...................................................34-49
    2.1 经济层面的权力堡垒 ................................................................35-39
        2.1.1 虚拟世界两重天 ..........................................................35-37
        2.1.2 经济层面的资源操控 ..............................................................37-39
    2.2 政治层面的权力堡垒 .............................................................................39-42
        2.2.1 层层腐败的政体结构 ..................................................................39-40
        2.2.2 徒有虚名的民主制度 ................................................40-42


3 结论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阿迪加的现实叙事与虚拟叙事作品均指向同一主题:即真实的呈现出印度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不公平等现实,直面印度社会的腐败不公现象与贫富阶层之间的巨大鸿沟。在阿迪加现实描绘与虚拟刻画的作品中,印度是一个无比“黑暗的国度”,“这正是奈保尔对 1960 和 1970年代印度的看法,也是小说作者一再借用的术语,用于解释他所理解的被分为两半的印度,”①阿迪加对黑暗印度的描绘与刻画动机,与 19 世纪作家福楼拜、巴尔扎克、狄更斯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影响有紧密联系;而更为深层的原因还在于阿迪加对于爱国方式的认识。在阿迪加看来,“像我这样的作家尝试凸显残酷的社会不公正是非常重要的。”②作为当今时代的一名爱国作家,理应肩负着重要责任去指出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现象。阿迪加声称:“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这并不是对国家的攻击,这是追求更好发展进程中的自我反省。”③正是基于这样的爱国意识与出发点,使得阿迪加的双重叙事作品在主题上体现出高度的统一。在阿迪加双重叙事的作品中,不仅有作者对印度现状的冷静、客观的现实描绘与刻画,同时还有作者对印度社会现状众多问题的思索与解决问题的诸多探讨。阿迪加在其现实叙事作品中,描绘了一个在政治、经济等多领域多角度“悖论”的印度现实。在政治领域,阿迪加着重介绍了印度选举制度的“悖论”,一方面是法律制度所赋予公民的选举权力,另一方面却是印度宗教、种姓制度深层制约的民主现实;针对印度动荡的社会环境,阿迪加客观的指出其内在原因:即政治宗教化背景下的暴力冲突与报复。在经济领域,阿迪加着重介绍了印度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的经济现状“悖论”现实,城乡的两极分化及高通胀下贫富差距的日益拉大是印度底层人民不能承受之重;蓬勃发展的外包经济同样面临内忧外患,国内的不安定环境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落后现状及国外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印度的外包企业面临多重困境。在文化领域的作品中,阿迪加作品内容十分丰富,作品内容涉及历史、地理、人文、文学等多学科,其本人对科学与理性有着由衷的崇尚。在客观描绘印度现状同时,阿迪加还对系列问题的解决做出多方面的探索。面对印度的贫困现状、暴力袭击频发事件,阿迪加大声呼吁政治经济改革并提出许多切实的建议。但“印度均衡”的坚韧与现实,让阿迪加在高身呐喊的同时却又充满诸多无奈故而踌躇彷徨。阿迪加的虚拟叙事作品中,作者刻画了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的印度权力堡垒。权贵势力在经济层面的资源操控造就了印度“光明”与“黑暗”两重世界;印度选举的钱权交易与暴力结合现实,印度民主体制中低等阶层所缺乏的人生自由与平等权力现状,是阿迪加所描绘的印度政治层面权力堡垒的重要方面;在文化层面的权力堡垒方面,阿迪加从宗教、种姓、“鸡笼”文化三角度分析了势力双方的自觉与不自觉“同谋”。阿迪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刻画的多层面印度权力堡垒,完整的构建了印度社会现实。针对印度社会系列不合理问题,作者在作品中从众多方面给予了思考。毋庸置疑,阿迪加的诸多探讨有其积极一面。“…作者作为接受大量西方教育的印度知识分子,对印度仍然是抱有满腔希望的,这无论从那个角度衡量,仍然是值得赞赏的。”①在对阿迪加双重叙事作品的解读之时,笔者主要结合印度现有社会所面临的“全球化”大环境以及历史文化发展阶段所处的“后殖民”时期,从全球化经济对印度的影响来解读阿迪加双重叙事角度下所描绘与刻画的印度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悖论”现实。阿迪加所描绘的印度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状,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悖论”,其原因究竟何在?笔者认为这背后的因素无不与“全球化”“本土化”有着直接联系。“正如德里克等西方知识左派所一针见血地指出的, 全球化加剧了原有的贫富等级差别, 使穷的更穷, 富的更富, 大部分人被全球化的法则无情地放逐到了社会的边缘。”②在对阿迪加虚拟叙事作品的解读中,笔者着重从后殖民理论的生态批评与文化身份两角度加以解读。阿迪加虚拟叙事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与作品中所运用的寓意叙事等艺术特征,表现出诸多后殖民主义思想及意识。阿迪加的双重叙事作品,不仅有着对印度社会现实重要的认识价值,同时艺术上所取得的诸多成就还使其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在阿迪加现实描绘与虚拟刻画的作品中,印度是一个无比“黑暗的国度”。但值得说明的是,当我们在看待今天印度的发展之时,千万不能将印度的现实社会与阿迪加作品中的印度完全等同。陆建德在《为什么要写信给中国总理?——<白老虎>导读》一文中谈到:“小说毕竟是小说,它与现实的关系不是一时能说清的。”①类似阿迪加这样的批评性作品能够得以出版面世,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印度的成熟与自信。陆建德还在文中告诫读者:“中国读者在看了小说后,千万不要生出中国比印度优越的感觉。”对于我们的老邻居——印度的认识,我们理应树立一个更为完整、客观的认识态度。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