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的朝向和注视的角度对凝视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1 文献综述


    1.1 凝视效应的定义
       Von Griinau和Anston (1995)首次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他们采用视觉搜索范式,以绘画眼睛图片为刺激材料,让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成人在4、8、 12种刺激阵列中判断是否有目标刺激,所有试次中50%有目标刺激50%没有,刺激图片分为直视、左斜视和右斜视,在有目标刺激的试次中,直视为目标剌激则其余为分心刺激,反之亦然,结果发现在分心刺激中探测直视比探测斜视更快更准确,并且对直视的这种探测优势不受刺激阵列大小的影响。继Von Griinau和Anston (1995)的研究之后,研究者分别以简笔画眼睛图片(Senju, Hasegawa, & Tojo, 2005)和真实的眼睛图片为刺激材料(Conty, Tijus,Hugueville, Coelho, & George, 2006; Senju & Hasegawa, 2006)重复了 Von Griinau和Anston(1995)的研究结果。另外,为了切合真实的注视探测情景,研究者们分别以面孔图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片(Doi,Ueda, & Shinohara, 2009a, 2009b; Doi & Ueda, 2007; Senju, Hasegawa, & Tojo, 2005; Senju,Kikuchi, Hasegawa, Tojo, & Osanai, 2008)以及人体图片(Palanica & Itier, 2011)为刺激材料也发现对直视的探测比斜视快。


    1.2 头的朝向对注视加工的影响
 &n硕士论文发表格式bsp; 研究发现头的朝向会影响对注视的加工(Conty, Tijus, Hugueville, Coelho, & George,2006; Langton, Honeyman, & Tessler, 2004; Langton, 2000; Pageler et al., 2003)。在Pageler等(2003)的研究中,让被试在头为正面和侧面两种条件下判断面孔图片的注视方向是否为直视(是否看着自己)。结果发现头的朝向会影响注视判断的反应时,在正面条件下对注视的判断快于侧面条件,并且头与注视方向的一致性会促进对注视的加工,主要表现为对正面直视的判断反应时最快。同样,Langton等(2004)也发现头的朝向与注视方向的一致性会促进对注视判断的正确率,而不一致会干扰对注视的判断。然而,(16111和011761硕士论文提纲格式"(2008;)以面孔图片和眼睛图片为实验材料,探讨在有时间压力和没有时间压力两种条件下头的朝向对注视判断的影响,发现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头与注视方向的不一致都促进了对眼睛图片的注视判断。虽然头的朝向对注视判断的影响在不同实验材料以及实验任务中的表现有所不同,但大量研究都发现头的朝向的确会影响注视加工。并且Conty等(2006)发现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头的朝向也会影响对注视的加工。他们首次在采用视觉搜索范式探讨直视探测优势的研究中引入了"头的朝向"这一变量,让被试在正面和侧面两种条件下探测直视和斜视,结果发现头与注视方向的不一致促进了对正面斜视的探测加工,使得正面直视和正面斜视的探测反应时没有差异,即头的朝向导致正面条件下直视的探测优势消失了。


    1.3 与凝视效应相关的理论解释
   支持该理论假设的研究者认为之所以对直视的加工比斜视快是因为斜视会引发观察者的注意转移,而直视则会增加对被观察面孔的注意资源分配(Senju & Hasegawa, 2005; VonGriinau & Anston, 1995),从而提高对直视面孔的知觉加工。在一项ERP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直视与斜视在诱发N170上出现了差异,N170与面孔加工和编码有关并且具有面孔独特性,与斜视面孔相比对直视面孔的反应诱发了更大的N170波幅,说明直视面孔被分配了更多的注意和进行了更深的加工(Conty, N'Diaye, Tijus, & George, 2007)。在进一步的研究中,George等人应用MRI技术给被试呈现了正面、侧面的直视和斜视面孔,发现与斜视面孔相比直视面孔对梭状回区域的激活更大(George, Driver, & Dolan, 2001)。梭状回区域主要涉及面孔分析,当提高对面孔的注意时梭状回的激活会提高(Hoffinan & Haxby, 2000; Vuilleumier,Armony, Driver, & Dolan, 2001; Vuilleumier & Driver, 2007; Wojciulik, Kan wisher, & Driver,1998),因此,直视面孔对梭状回区域的更大激活反应大脑分配了更多的资源给予直视面孔的加工。直视俘获了更多的注意资源从而提高了对直视面孔认知的加工,这一理论假设能够解释为什么对直视面孔的性别分类要快于斜视面孔,但是却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对直视面孔的再认成绩要显著好于斜视面孔,因为研究表明斜视导致的自发性注意转移对事件加工的影响在600-700ms之后将消失(Friesen, Ristic, & Kingstone, 2004),而如果在面孔再认实验中,学习阶段面孔呈现的时间多于600-700ms那么斜视引起的注意转移将不可能影响再认成绩。鉴于前一种理论解释的不足,另外一些研究者认为,直视的加工优势是由于直视提高了被试的唤醒水平(Nichols & Champness, 1971),从而导致了直视面孔加工效率的提高。2003年Hood以及他的同事在研究中得出了与前人相同的实验结果,发现对直视面孔的再认成绩要显著好于斜视面孔,但他不同意"直视增加了对面孔加工的注意资源分配从而提高了再认成绩"这一观点,而认为再认成绩的提高应该归功于"直视提高了唤醒水平",因为在他的实验中面孔图片会呈现5s,因此斜视导致的自发性注意转移不可能影响被试对面孔图片的加工(Hood,Macrae, Cole-Davies, & Dias, 2003)。大量行为研究赞同直视提高唤醒水平这一观点(Conty etal, 2010; Mason, Tatkow, & Macrae, 2005; Smith, Hood, & Hector, 2006),重要的是,一些fMRI、 PET研究结果为这一观点提供了神经成像方面的证据,研究者发现直视面孔比斜视面孔更多地激活了杏仁核(Kawashima et al, 1999),而杏仁核在情绪和显著刺激加工以及面孔的社会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Adolphs, Tranel, & Damasio, 1998; Adolphs & Spezio, 2006;Breiter et al, 1996; Morris, Friston, & Dolan. 1997; Morris et al, 1996),并且杏仁核与唤醒水平和刺激的社会意义有关。这不仅能够解释直视探测优于斜视探测(Conty, Tijus, Hugueville,Coelho, & George, 2006; Senju, Hasegawa, & Tojo, 2005)也能够解释直视面孔具有更好的记忆成绩和对直视面孔的偏好(Mason, Hood, & Macrae, 2004; Mason, Tatkow, & Macrae, 2005;Vuilleumier, George, Lister, Armony, & Driver, 2005)。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勉强解释为什么对直视漂亮面孔的吸引力评价会更高,对面孔直视物体的评价更积极,然而却无法解释眼睛注视对表情加工的不一致性影响,因为按照直视能够提高唤醒水平这一观点,在表情加工中,无论是什么样的表情,直视都应该提高其加工速度,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有研究者提出,眼睛注视可能并不带有具体的信息,对它的解释必须依靠具体的情境(Ellsworth & Ross, 1975)。 一般的观点认为人类的眼神接触(eye contact)表达着丰富的社会含义,这有可能是导致直视加工优势的原因,但眼神接触所表达的社会含义也是观察者依据具体情境做出的评价解释,例如,被一张带有高兴表情的面孔直视时,我们的解释可能是"被喜欢和关注",而被一张带有厌恶表情的面孔直视时,我们的解释可能是"被讨厌和排斥"。进一步的功能成像研究发现,对眼睛注视的加工激活了与心理理论相关的脑区颞上回(STS)和中央前额叶(MPF) (CalderetaL,2002),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和理解,并籍以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和推理,这说明在眼睛注视相关的加工中涉及到了推理、评价、解释等高级认知,这为眼睛注视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主要基于对情境的解释的观点提供了神经机制方面的证据。在实际研究中,眼睛注视对认知加工的影响可能反映了被试对情境的解释在内容和难度两方面的差异。注视方向对面孔吸引力评价以及对被观察物体喜爱程度评价的影响反映了被试在情境解释内容上的差异,例如,当被他人直视时可能会被解释为"被喜欢,被关注",而当他人的注视从自己身上转移开时可能会被解释为"被讨厌或者被排斥"(Wirth, Sacco, Hugenberg, & Williams,2010);而注视方向对具体表情在加工时间上的影响反映了被试在情境解释难度上的差异,例如,在害怕表情下,对直视的加工比对斜视的加工需要更长的时间可能因为直视的害怕表情比斜视的害怕表情更难以解释(Adams & Franklin, 2009)。


2 问题提出
 

    2.1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如"文献综述"部分所述,头的朝向会影响对注视的加工,但"头的朝向是否也会影响凝视效应的产生"却一直是个富有争论的问题。Conty等(2006)首次设置了两种头的朝向:正面和侧面,探讨在正面和侧面条件下对两种注视方向(直视和斜视)探测反应时的差异。结果发现头的朝向会影响凝视效应的产生,即在侧面条件下对直视的探测比斜视快,表现出了典型的凝视效应,但是在正面条件下对直视和斜枧的《测反应时P:有显著差异,表现出凝视效应的消失。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以往研究在头为正面的条件下发现对直视的探测反应时也快于斜视(Doi, Ueda, & Shi/wha2009b; Senju, Hsscgaws, & Tojo,2005; Senju, Kikuchi, Hasegawa, Tojo, & Osanai, 2008; Von Griinau & Anston> 1995)。我们认为造成不一致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其一,分心剌激设置上的不同可能导致了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在von Griinau和Anston (1995)、 Senju等(2005)和Senju等(2008)的研究中采用的是混合的分心刺激设置,即在目标剌激为直视时,分心刺激只有斜视(朝左和朝右),而目标刺激为斜视的时,分心刺激既有直视也有斜视(朝左或者朝右),这样不对等的分心剌激设置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的不真实。在目标刺激为斜视时,由于斜视的分心刺激与斜视的目标刺激具有相同的类别特征,这可能会增加探测的难度使得反应时间延长;而在目标刺激为直视时,两种斜视(朝左、朝右)分心刺激在朝向上的抵消可能会突出直视两眼对称的特征,从而易化对其的探测反应。而本研究和Conty等(2006)的研究中则采用了单一的分心刺激设置,即目标刺激为直视时,要么分心刺激为朝右的斜视要么为朝左的斜视;分心刺激为宜视吋,日刺耍么为朝右的斜视要么为朝左的斜视。


    2.2 研究方案 .................................................................12-13
    2.3 研究假设 .................................................................13-14
3 研究一 .................................................................14-23
    3.1 实验目的 .................................................................14
    3.2 实验方法 .................................................................14-15
    3.3 实验结果 .................................................................15-19
    3.4 讨论 .................................................................19-23
4 研究二 .................................................................23-33
    4.1 实验目的 .................................................................23
    4.2 实验一:眼睛图片 .................................................................23-26
    4.3 实验二:面孔图片 .................................................................26-30
    4.4 讨论 .................................................................30-33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34-36
    5.1 不足 .................................................................34
    5.2 展望 .................................................................34-36 


6 结论


  随着眼睛注视逐渐成为社会认知研究的热点之一,未来研究可以考虑在以下方面拓展和深入:一、研究方法上,目前虽然有大量研究探讨"凝视效应",但其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分析其原因主要存在实验材料不一致、被试任务不一致、注视偏转角度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采用符合生态效度又严格实验控制的实验方法,使得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此外,在实验材料上,在实际交流中,眼睛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表达着丰富的情感,眼睛会随着面部表情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眼睛注视也会在整个沟通过程中表现出动态的改变,而目前对于眼睛注视的研究还是以图片的静态呈现方式为主,这可能会降低研究的生态效度以及限制研究的内容,例如眨眼(单眼眨),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以动态或者真人表演的方式呈现刺激,进一步研究眼睛注视的社会意义。二、研究技术上,目前关于"凝视效应"的研究多采用反应时和正确率这些行为指标,这些指标虽然可以反映出对两种注视方向的探测在整体上的差异,伹是并不能够解释这种差异产生的具体原因。因此,未来研究可以更多采用ERP、 fMRL MEG等脑成像技术,深入探讨凝视效应背后的神经机制。三、研究对象上,关于眼睛注视的研究大多以正常人和孤独症儿童为被试,很少研究探讨聋人的眼睛注视加工特点,由于丧失听力聋人只能通过视觉的方式观察他人的眼睛、面部表情、手势等来获得信息进行沟通交流,那么聋人的这种生理缺陷和长期的单一视觉经验会不会导致他们对眼睛注视方向的探测比正常人更快?正常人与先天性聋人在加工眼睛注视时大脑所激活的脑区会不会有所不同?眼睛注视对认知加工的影响会不会在聋人和正常人被试身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些都有待于以后研究的深入探讨。四、研究内容上,鉴于目前关于爱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未来研究可以考虑把眼睛注视方向与母爱等研究相结合.例如可以考察被试在观看母亲的]5视面孔与非母亲的直视面孔时会不会在行为、fMRI以及ERP反应上表现出显:差异,以朋进一步揭示出眼睛注视的情感意义。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