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初中生的错误记忆研究:胖形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1 文献综述


    1.1 负面身体自我概述


        1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1.1 身体自我与负面身体自我概念
   最早对自我进行研究的是 James(1890),他认为自我分为主体的我“I”和客体的我“me”,主体的“我”负责组织和管理个体内部以使自身获得最大的成功,而客体的“我”是产生自我概念的基础,是自我认识的总和。自我也称自我概念(self-concept),把它作为知觉对象来研究,用以解释和预测人类的行为。自我概念被认为是个体通过自身经验与客观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自我感知。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个体在社会中充当各种角色,而自我是多个社会角色的综合,是对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的反映,因此他们更强调自我的社会性。这也掀起了研究者对社会评价与自我相互关系的研究热潮,特别是在身体自我领域,个体通过身体(如外表、健康、体能、衣着等)传递社会信息。对自我的深入研究也使我们对身体自我有了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更全面的认识。身体自我是指个体对与自己身体相关信息的自我意识。它包括三个层面:行为层面即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管理;情感方面指由认知评价而产生的对身体的满意度;认知层面即对自己身体的评价(陈红,2006)。负面身体自我(negative physical self)是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的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负面身体自我的患者有如下表现:因为外表长得丑硕士论文发表格式、身体太胖或太瘦、太矮等引起心理行为障碍(如饮食行为失调或自卑)和疾病(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症)。负面身体自我对个体健康心理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胖负面身体自我(fat negative physical self)是个体认为自己身体过胖而产生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身体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患上神经性厌食症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了。中国预防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神经性厌食症多发于大城市的青春期女孩中,而且患者增多将会成为一种趋势。个体认为自己肥胖不仅会带来心理问题,还会导致行为上的失调,所以对胖负面身体自我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1.2 负面身体自我图式概念
   认知心理学先驱 Markus(1977)最硕士论文提纲格式早提出了图式的概念,他结合信息加工的观点,提出了自我的信息加工观点,即自我图式(Self schemata)理论。他认为,自我图式是“从过去经验中得到的,是对自我的认知发现。它组织和指导与自我有关信息的加工。它是以自我概念为中心,高度组织起来的丰富的观念群。”自我图式是个体对某一类刺激或某一个概念的知识,它包括引起知识的原因以及各种原因之间的关系。这种知识就是个体形成的某种自我图式,它对个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形成来源于个体的经验,同时又指导个体提取经验,并用于新的认知加工任务。陈红(2006)研究了负面身体自我图式者的心理加工机制,并对我国青少年的身体自我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负面身体自我图式者会优先选择与身体有关的信息进行加工,他们对此类信息格外敏感。在信息的编码阶段,负面身体自我图式者对与身体相关的信息的反应时间更长,他们更倾向于把中性刺激编码为消极刺激;在回忆的再认阶段,负面身体自我图式者表现出对身体信息的选择性记忆;在意识水平上,高负面身体自我被试表现出对身体信息后续加工的启动效应。这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负面身体自我图式对个体对环境进行的认知加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3 负面身体自我的测量
   国外对于身体自我测量的工具有很多,专门测量工具,如 Collins 的身体任务的估计任务,或者从属于身体自我测量工具,如 Tennessee 编制的自我概念量表等。但是这些工具均是从各个角度测量个体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几乎没有涉及到负面身体自我的测量。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陈红(2006)编制了我国第一个对负面身体自我进行测量的工具——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egativePhysical Self Scale,NPSS)。陈红抛弃以往注重体验或侧重认识等层面对身体自我进行测量的角度,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入手,结合现实自我与投射自我及自尊的关系,从现实自我/投射自我,认知/情感/行为,一般/特殊,稳定/不稳定四个方面建构了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的理论模型。模型中身体的整体认知即一般负面身体自我,而对身体具体部分的认知是对胖、瘦、相貌、矮的认知。其中还包括三个二阶因子,投射因子即自己认为的在他人眼中自己身体的特点(如我父母认为我很胖),认知情感因子即是对自己身体的体验(如称体重让我很沮丧),行为因子即对自己身体的行为调控(如我通过节食减肥)。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共有 48 个题目,五个因素,整体(generalappearance concern)、相貌(facial concern)、胖(fatness concern)、矮(shortnessconcern)、瘦(thinness concern)五个分量表,按 0-4 五点记分。总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 0.89,分半信度为 0.83。胖维度与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的身材的效标关联效度为 0.65。说明它适合对青少年的胖负面身体自我认知进行测试。


        1.1.4 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的相关研究
   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正面的、积极的身体自我,对负面的、消极的身体自我的专门研究较少,只有少数研究者在进行高危临床患者的身体自我相关课题研究时,间接地研究了负面身体自我。其中的一类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美国地区,研究者主要考察性别、种族、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等人口学因素对身体自我的影响。Folk 等(1993)探讨了六年级女生与三年级女生的自我概念与对自己身体满意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处于青春期的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身体自我满意程度逐渐降低,而男生则刚好相反。另一类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探讨导致负面身体自我的因素,特别是对造成女性对自己身体不满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Keery 等(2004)探讨了女性青少年的身体不满意与饮食失衡的影响因素,发现当媒体、同伴及父母通过内化的瘦理想标准与现实的身体状况相比较,会导致年轻的女性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意,并出现饮食与行为失调等问题。总之,国外对负面身体自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年轻女性,研究内容则集中在考察负面身体自我与饮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查明它的作用机制,还有各种影响因素预测的作用。国内对负面身体自我的研究在 20 世纪初才开始兴起,因此大多借鉴国外的研究思路,研究对象也主要以女性、青少年和肥胖者,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负面身体自我的跨文化差异和影响它的因素。2006 年,陈红等人对青少年的负面身体自我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发现他们对身体最不满意的是胖维度,其次是瘦、相貌和矮。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胖、瘦和相貌维度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只有矮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男性对瘦的不满意程度最高,而女性则在整体上、胖、相貌方面对自己身体不满意程度最高。青少年对身体的自我满意程度存在年龄上的差异,符合青少年自我评价的“波动说”。他们的负面身体自我的行为、投射、情感维度在个体内部基本一致,只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投射和情感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男性,并且女性更重视投射维度。陈红等(2006)还探讨了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及心理健康的关系,即负面身体自我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自我价值感呈显著负相关,并且三者之间存在两两交互作用。除此之外,国内的许多研究者在实验室中,对胖负面身体自我被试的认知加工脑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高笑(2007)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 relatedpotentials,简称 ERP)研究了胖负面身体自我图式女大学生的注意加工偏好,结果发现她们对图片中身体信息的注意存在偏向,并且这种偏向也存在于词语形式的记忆中,一般在记忆加工的早期和晚期,大脑皮层的顶枕部和右侧顶部比较活跃。另一项研究也表明胖负面身体自我女大学生对胖相关信息注意的维持时间更长,这种注意偏好使注意转移更慢(冯文峰,2007)。研究者使用 ERP 技术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脑皮层的右侧枕叶的激活与身体自我信息的出现有关,与负面身体自我图式的体验有关,负面身体自我被试对负面身体信息存在记忆加工偏向(梁毅,2008)。陈红(2008)采用词汇判断任务的实验范式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负面身体自我图式指导认知加工的理论,他发现胖、瘦负面身体自我图式的大学生的认知存在加工偏好。青少年期是身体的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虽然生理上趋于成熟,但心理上发展还很不成熟,这也是造成青少年矛盾与困惑的主要原因。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和体格的逐渐成熟,青少年开始关心自己的相貌。国内的一项研究表明,女性的负面身体自我满意度存在年龄差异,处于青春期女性普遍存在着对自己身体不满意的问题(孙艳玲,2009)。女性青少年的身体满意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再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对外貌重要程度的评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黄希庭,2001)。另外,女性比男性对自己身材和体重投入更多的关注(陈红,2005),她们也就更容易产生与身材或体重相关的胖负面身体认知、消极的情感体验和控制体重的行为。所以,处于青春期的女性是负面身体自我的高发人群。


    1.2 错误记忆研究概述 ..........................................................12-19
        1.2.1 错误记忆的概念 ..........................................................12-13
        1.2.2 错误记忆研究的理论..........................................................13-16
        1.2.3 基于事件错误记忆研究的..........................................................16-17
        1.2.4 暗示条件下的记忆歪曲..........................................................17-18
        1.2.5 儿童的易受暗示性对..........................................................18-19
    1.3 负面身体自我与记忆 ..........................................................19-20
        1.3.1 负面身体自我个体对..........................................................19-20
        1.3.2 负面身体自我与..........................................................20
    1.4 以往研究不足与问题提出 ..........................................................20-21
    1.5 研究意义 ..........................................................21-22
2 实验 ..........................................................22-27
    2.1 实验目的与假设 ..........................................................22
    2.2 被试 ..........................................................22-23
    2.3 实验材料 ..........................................................23-24
        2.3.1 预实验 ..........................................................23-24
        2.3.2 胖负面身体自我量表 ..........................................................24
    2.4 实验设计 ..........................................................24-25
    2.5 无关变量的控制 ..........................................................25
    2.6 实验程序 ..........................................................25-27


3 结论


  实验探讨了暗示和身体自我图式对女初中生的错误记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暗示条件下,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初中生对录像中的女同学的体重进行估计,立即估计的体重值显著低于一周后估计的体重值,而正常身体自我的女初中生立即估计的体重值显著高于一周后估计的体重值;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初中生在受到胖的暗示时,更容易在与胖有关的事件的判断中出错。这一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假设。这一结果表明:胖负面身体自我的女初中生更容易受到与胖有关的暗示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记忆。考虑到暗示和身体自我图式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个方面加以解释:首先,身体自我图式来自过去的经验,并组织和指导个体的社会经验与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Rogers 在提出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时发现,自我相关信息的语义加工比非自我相关的加工更有深度,即相信的回忆率更高(Rogers,Kuiper,& Kirker,1977)。自我参照加工的实验材料是自我图式范畴的内容,且都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由此得出,自我参照加工比其他加工列深入。行为学的研究支持了自我图式的有关特点的真实存在。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对自我图式的脑机制作出的探索更是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当外界信息与个体的自我图式结构有关系时,这类信息会获得个体记忆上的优势。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图式指导个体对相关信息的加工,那么,胖负面身体自我图式可能对记忆的形成产生影响。其次,研究表明,暗示可以影响记忆的提取过程从而产生错误记忆。在误导信息干扰范式中,先呈现视觉信息,再呈现使被试对原先信息的细节产生误导的语言信息。在随后的测试中,受误导的被试比控制组被试更可能认为他们看到了错误信息。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后来呈现的语言信息和开始呈现的视觉信息混合在一起,因此歪曲或更新了最初记忆的信息。本研究中,实验组的被试受到题目中胖的修饰词的暗示,使她们在录像中所看到的项目与随后问卷中的项目产生了混淆,导致了错误记忆的产生。因此,暗示也使错误记忆的产生成为可能。再次,科学研究指出,儿童和成人的记忆都表现出暗示性。主体在对事件进行记忆编码时,会产生一系列关于原始事件的组合特性,比如将事件的特性进行抽象概括,或赋予该事件一定的意义,这些组合特性便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表征原始事件的组合特性可能会变得松散或解体,这就使事件发生后的暗示信息被收编为原始信息的一部分,或者与原始信息并存,形成两者的竞争。因此,原始记忆痕迹的强度决定主体记忆受暗示信息影响而发生改变的程度。如果事件的原始记忆痕迹很弱,那么事件的组合特性就特别容易解体,并与暗示信息融合,或者组合特性被暗示信息完全占据。相反,如果原始记忆痕迹很强,那么组合特性往往容易抵御外界暗示信息的侵入。在本研究中,如果事件的特性使得被试的原始记忆痕迹很弱,事件后的暗示信息将完全取代原始记忆信息的位置。还有研究表明,儿童的记忆比成人的记忆表现出更大的易受暗示性。研究者提出,儿童记忆的易受暗示性实质上反映了记忆痕迹的发展趋势,即从弱到强。儿童相对于成人具有更高的受暗示程度,因为儿童对事件编码的记忆痕迹相对较弱,而成人的原始事件记忆痕迹降低了收编外界暗示信息的可能性。这也是模糊痕迹理的一个重要观点——记忆扭曲的年龄不平衡。本研究中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3.34 岁,与成人相比,记忆更具有易受暗示性。而且最近,Brainerd 等人(2010)通过对 30 多项 DRM 范式下实验的分析发现,错误记忆的发展趋势与原先相反,低龄儿童的错误记忆水平要低于成人、青少年及大龄儿童,他们称其为错误记忆的发展性逆转(developmental reversal)。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