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神圣性简论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 艺术神圣性的定义


    1.1 艺术的定义
   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至少要满足三方面的条件,首先要有一个创作主体,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其次要构成一件艺术作品,不管是何形态;再者需要得到受众的心理认同,不管这个受众群体的多寡。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称之为艺术,艺术应该在一个整体的关系中去把握。如果缺乏创作主体,那么一件物品即使是美的也不能称之为艺术,比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如一座山,当我们被它的色彩的变化、线条的律动所打动的时候我们认为是美的,因为它缺乏创作主体所以不可称之为艺术。同样一座山,它可能跟别的山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有人在山下贴一个标签:“这不是一座山”。贴标签的可能是一位艺术家,他想表达某种观念,但是如果这座山在杳无人烟的地方没有人看到,也就是没有接受群体,那么仍然不可称之为艺术。在这里创作主体和接受群体之间的媒介就是艺术作品。我们认为一件原始人草草磨制的石斧是艺术品,是因为我们内心里感受到美并且接受和承认了“这件石斧是一件艺术品”这样一个事实,即使原始人只是将它当做砸开野兽头骨的工具并没有多余的想法,所以接受群体对艺术作品的承认是决定性的。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 1.2 神圣性的定义
   艺术是从创作主体、艺术作品、接受群体三方面的关系中构成的,其中艺术作品是联通的纽带,要定义一件艺术作品是否具有神圣性也应该从创作主体和接受群体两方面来把握。我们之所以觉得一个事物是神圣的,是因为我们感受了这个事物中所蕴藏的“灵”,那么,艺术作品是否具有神硕士论文发表格式圣性关键是看作品中“灵”的存在与否。我们同样不能单独的把艺术作品孤立出来来定义它的神圣性,创作主体在艺术作品中注入的“灵”而接受群体也同样从艺术作品中接收到了这种“灵”,这时我们说,这件艺术作品是神圣的。我把它归纳为一个公式:的艺术是从“我是一名受众”这样一个角度来看的,一件作品是否具有神圣性关键是要看接受群体潜意识里是否感知到了这种&ldquo硕士论文提纲格式;灵”。由于每个民族的艺术意志的差异,可能导致这种“灵”在传达的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所以要把这个定义纳入到上下文的联系中。比如,中世纪伊斯兰教对基督教圣像的大肆破坏,就是因为穆斯林的潜意思结构跟基督徒的差异造成的,从穆斯林一方面讲,基督像是“异端”不具有神圣性;而从基督徒的角度来看,圣像无疑是神圣而不可动摇的。同时,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化会导致受众一方面的感受力和心理特点发生改变,神圣性的概念、范畴和施加与接受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我们今天面对历史上艺术品的态度实际上是以当下我们的心理结构和需求为基点的,艺术的回潮就是一个时代人类的精神需要与以往某个时代精神状况相吻合的产物。神圣性的相对性还表现在它的相对稳定,直接的特点就是神圣的艺术表达了人类生命的精神遭遇。近代以前,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范围内,宗教是神圣的,艺术的创作者和受众在面对宗教时的态度是虔敬的,那么此时的宗教艺术是神圣的。宗教题材的绘画,如果没有注入进稳定而充实的精神内容,我们是感受不到神圣的,相反我们会认为它在渎神。渎神的举动是人类生命出现异化的结果。在心理结构差异相当的范围内,创作主体在艺术作品中注入的“灵”越多越强大那么接受群体能够感受到的神圣感越加强烈,反之亦然。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是包含着艺术作品在内的,在此我们要说艺术是否具有神圣性,就具有两个所指:其一,“艺术”这个意识形态所施加给人的一种庄严感;其二,接受群体从艺术作品中体验的到的一种神圣感——精神上拨高的情绪感。这两个所指都是从受众的角度来定义的:前者是宏观的,如“艺术在当代社会是人人可为、任意而为的事情”,这就是前者的消失;而艺术的神圣感主要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如我们在一尊石刻佛像面前感到佛的威严和慈悲,这就是艺术意志通过石刻这种形式向我们呈现的神圣感。神圣性首先保持在一种仪式中,其次还有一种文化启蒙作用。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所呈现风格样式是艺术家艺术意志决定的,所谓艺术意志,就是先于艺术作品的、超验的、具有目的性的冲动,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归根结底由于艺术意志的转变,而不是技巧性的东西。影响创造者艺术意志的不是一种创造物,而是一种创造法则,这种创造法则是由民族心理需要决定的。意志是一个心理的范畴,与影响艺术家的社会环境有关。而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基于自己绝对艺术意志超验性,都表现了自己精神深处的真实,罗马人的雕刻和伊斯兰教的细密画都是基于艺术家对自己本民族、特定时代一种整体的世界感的把握,它指向内心并与现实社会调和。由此,艺术神圣性的历史就是艺术发展史,也折射出整个人类自身怎么与自然抗衡的人类自己的心灵史。
       在艺术神圣性的历史当中,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最为密切。汉字“神”在甲骨文中做“申”。申,为象形字,形容闪电弯弯曲曲的样子。原始人无法科学的解释闪电,他们看到闪电中蕴藏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一方面闪电时伴随着雷声会对人造成心理的恐惧,另一方面闪电也带来雨水带给人生存的希望。同样,原始人也不知道日月星辰、天地万物的由来:“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说文》。所以“神”是对神秘不可知的事物的一种泛指,原始人把一切不可控制不可预知的的事物都解释为有某种“神”在支配着。“神,灵也”。——《广韵》。“山陵川谷丘陵能楚云为风雨,皆曰神”。——《礼记·祭法》。原始人认为“万物有灵”,他们虽然还不具有理性思维,感受力和想象力却非常旺盛和独特,认为通过一定的方式是可以与这些神秘不可知事物交流的。因此并没有把自身跟大自然对立起来,相反他们会认为斑马、玄武岩或者一棵橡树里面同样蕴藏着和人一样的思想感受力,甚至他们的工具对他们来说也弥漫着一股灵力。埃及的亡灵崇拜是因为他们认为人是有灵魂的,死亡因为灵魂会离开了肉体。死亡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因为它暗示着现实被一些神秘的力量所控制而不可解释,在早先的一些部落里,越是像出生、死亡、婚嫁这些人类无法把握而至关重要的事情越是充满神圣感,在举行仪式的时候越是庄重。所以神圣的事物都有个特点就是具有神秘性,面对神秘的事物我们无法真正把握它,一方面出于恐惧,另一方面又包含着希望,所以就需要一种超验的艺术意志来与事物中蕴藏的“灵”相通,这样就越要脱离自然形态的物象,抛弃的的越多留给人的想象空间也就越大。这种神秘性把世界统一在一个完整性当中,因为艺术此时同他们的生存联系在一起的。自然崇拜产生了原始的巫术,原始的巫术混合着宗教、艺术、历史等。巫术的舞蹈按照一定的模式步法,不可出错,如果出错被认为扰乱了秩序而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所以原始人的艺术充满了禁忌意识,因为禁忌的存在就必须启用比喻与象征的手法,所以原始人的艺术中看似简单的符号和刻画却包含了很多精神性的内容。岩画形象的风格化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界生命之灵的感受力开始变得迟钝,“神”开始以一种宗教的方式代替原来所感受的“灵”的观念,宗教开始从巫术中分离开来。在美洲土著的动物崇拜中,一些样式化的形象在外人那看来根本无法分辨,他们自己却可以轻易的识别和区分,也就在他们可以感受力的独特性,一代代时光消逝,但是这种灵力却被保留了下来,此时他们艺术是神圣的,因为这些事物在他们看来包含着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性。原始人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特定的阶层来从事绘画雕刻的创作,他们将绘画等同于劳动,而且他们将作品当做一种工具,每一个人都参与了艺术作品的创作。在非洲部落,可以看到某块也许并不起眼的山崖画满了岩画,重重叠叠,每次新绘制上去的岩画都会把以前的覆盖,而旁边的同样的甚至更宜于作画的山崖却没有岩画,他们认为某个地点有某种特殊的灵力,因而不厌其烦的反复绘制以至于图像模糊不清。原始艺术一开始并不是作为艺术而出现的,它同人们的劳动工具一样是一种必需品,在印第安人当中“舞蹈”与“农作”为同一个词,他们认为舞蹈会给他们带来丰收,所以此时的舞蹈是神圣的。原始宗教和艺术、历史、生产生活融混在一起,把人和自然统一在一个整体里。因而艺术的神圣性就体现在原始人类对的对自然中蕴藏的“灵”的感知,人类一开始的神话都是泛神的。原始人没有“为艺术而艺术”,这些刻画的图像都是为了完成一种巫术操作而被绘制的。这时的艺术无疑是神圣的,因为自然是神秘的,是只能通过一种比喻和象征机制在想象中完成的心理补偿。


第二章 宗教把世界统一在整体性之中 .......................................................8-10
    2.1 自然宗教 .......................................................8-9
    2.2 人为宗教 .......................................................9-10
第三章 艺术的神圣性与人 .......................................................10-14
    3.1 人的觉醒 .......................................................10-12
    3.2 上帝之死 .......................................................12-14
第四章 艺术神圣性的还原 .......................................................14-15
第五章 艺术的神圣性与世俗性 .......................................................15-17
    5.1 艺术的去人性化 .......................................................15-16
    5.2 艺术的生活化 .......................................................16-17
第六章 艺术的神圣性与当代社会 .......................................................17-24
    6.1 群蜂思维 .......................................................17-18
    6.2 澄明之境 .......................................................18-20
    6.3 当代启示 .......................................................20-24


结语


  原始艺术和宗教艺术把艺术材料和技法、创作主体和接受群体统一在一个整体性之中。现代主义艺术的晦暗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离,企图挖掘出内在的神秘性对世界的整体性进行还原,现代主义总的目标是企图利用艺术对心理产生的作用来代替宗教。由禁忌到解密,由仪式到狂欢,后现代主义艺术是大众起来反叛的艺术,各种艺术门类的混合交错,艺术与非艺术边界的模糊不清,加之社会力量正在制造一种艺术狂欢化的效果,艺术越来越商业化世俗化。也是因为艺术的世俗化才使得艺术家不断给予精神性问题以关注,无限、崇高、救赎等议题艺术上不断得到表现,艺术家通过宇宙意识,神秘、超验、灵魂等问题的揭示企图给现世以启示。神圣性在当代转化为一种精神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欢迎,禅宗在全球范围的流行,原始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把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称为“世界音乐”,很多有关宗教文化的故事被用现代电影的方式表现出来,现代主义很多作品所表达的“无限”概念正是对世界神圣观的某种挪用,即使是抽象的作品同样包含着很大的精神价值和空间。艺术神圣性的两方面,“艺术”这个意识形态的神圣性已经被反叛的大众摧毁了,但是艺术作品的神圣感却一直不断的在向人们传达着:神秘、象征、精神、宇宙、无限生命,这些概念从来没有从艺术作品中消失过。然而我相信,真正的艺术家在他的内心深处对待他细心经营的艺术必然是虔敬的,是以表达生命之“灵”为根本的,在他们看来艺术依然是神圣的。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