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学硕士论文参考范文:荀子管理哲学思辨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关系论


“天命”观念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大的代写硕士论文哲学主题,朝代的兴衰与更迭在根本依据上皆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商汤推翻夏架和周武王推翻殷纣王的统治,使统治者逐步认识到天命观念的脆弱性,政治统治的基础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在天命主导的前提下,君王自身的修养和民命的关切成为了思想家讨论的重要内容,在概念表述上也从天命向天道转变。这也是本文在论述荀子的管理哲学先从他的天人关系论幵始的原因。因为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幵端于天人关系,表现为原始宗教崇拜的出现。“原始宗教常常是由于对天灾人祸的恐怖情绪而来的原始性的对神秘之力的版依。”在这种原始宗教的氛围下,天人关系是一种单向的关系,是主宰和依附的关系。人能够做的就是对天的信仰和敬顺,并把决定世界的一切权力都交给它。这个时期大致存在于原始部族时期。在这个时期人和人之间是除了血缘的影响力以外,是平等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面对上天的安排。随着人文精神的发展,天的地位、作用和天人关系都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在殷商、西周时期,天命决定了人的贫贱、富贵、吉凶和国家的治乱。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命逐渐向天德和天道转变,“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馨。”③我们可以看出,在荀子之前的先贤们,他们的管理依据和圣人情怀无不与天产生种种或隐或现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可以用明代学者邱浚的话来概括,“人君居大宝之位,当体天地生生之德,以育天地所生之民,使之得以生聚,然后有以保守其莫大之位焉。”④邱浚的观点体现了周公、孔孟管理哲学的整体思路,其起始点正在于“体天地生生之德”,经由“育天地所生之民,使之得以生聚”,终至于“保守其莫大之位”。君主之位是继天出治,行使天的职权来治理人民。
因此君主应当敬以存心,明以烛理,而不是假统治之位淫肆于人民之上,以快其私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先秦的管理哲学与天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我们探讨荀子的管理哲学应当要从他的天人关系开始。.................
........................


第二章“人之性恶,其善者伪”的人性论


讨论荀子的管理哲学,我是从他的天人关系论开始的,这是因为天人关系问题是管理哲学问题的基点和分水岭,以天为管理的主体就会导致消极的天命论;以人为管理的主体,就会否定天命论,把人的地位独立出来,这是人文精神的发端,这个问题我在上一章已经论述。以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就会关注君德与治国之间的关系,进而把“德”国哲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中国的人性论,发生于人文精神进一步的反省,所以人文精神之出现,为人性论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而其先决条件就是神之权威的崩馈和人文精神的觉醒。人性学说“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思想而处于中国哲学史的主干地位,而且己经融入了中国人的内在意识和民族精神之中,成为了通过历史文化理解中华民族特质的起点和终点。”@只有把荀子的管理哲学与他的人性论联系在一起,才能得到比较深刻而正确的理解,因为当我们把人的治理问题转向我们自身的时候,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人性的问题,对人性的基本假设或认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在管理过程中采取的基本手段。如果我们认定人性是恶的,那就必然会导致外在的干预力量,礼和法,来强制人向善的方向发展。如法家就认为“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过受罪,以功致赏,而不念慈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③如果我们认定人性是善的,那么恶就是偶然的。由于认为人有先验的向善能力,我们只要通过自省其身,就可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因而必然反对外在的干预力量,就会倾向于“为政以德”或者“无为而治”的理路。人性问题因其没有一个众所皆可的结论而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正如徐克谦教授所讲:“究竟什么是人性?人性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在先秦时期,不仅各家看法不一致,即使在儒家内部也有不同的观点。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则持‘性善论’,而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孟子和荀子这两位先秦儒家大师在人性问题上的立场,构成了他们之间最显着的分歧。”因此我在这一章重点讨论荀子的人性论问题,主要包括性与伪的内涵、性恶论、化性起伪的问题。................
.........................


第三章“群居和一”的管理价值论..........................68
第一节“争则乱,乱则穷”管理的存在价值............68
第二节“人道莫不有辨”管理的实现基础...............70
第三节“群居和一”管理的目标价值......................73
第四章“明分使群”的明分论.................................78
第一节“群而无分则争”之分.................................78
一、“分”是人得以生存的需要.............................78
二、“分”是人群居和一之 道...............................79
三、“分”是正平理治的手 段.............................80
四、“分”是人文精神发展的基 石......................83
第二节“参稽治乱而通其度”之明........................85
一、“不为物役”之道 明.....................................85
二、“称情立文”之治 明......................................90
第三节“尊卑贵贱各有其等”之明分......................96
一、“明分”的内 容..............................................99
二、明分的依据和目的......................................111
第五章“隆礼重法”的礼法关系论.........................114
第一节荀子礼法关系论的思想渊源.....................114
一、儒家的德治思想一“隆礼”.............................114
二、法家的法治思想--“重法”..............................121
第二节“隆礼重法”的礼法观.................................129
一、“礼者,人道之极也”.....................................131
二、“法者、治之端也”........................................134
三、“礼尊法卑”的礼法关系.................................135
四、“义统礼法”的正义诉求.................................143
第六章“以礼分施”的君道论.................................146
第一节“明分达治”组织哲学..................................146
一、“隆一而治”的组织结 构................................147
二、“正宜谋利”的组织伦理..................................149
第二节“义立而王”的领导哲学.....................................152
一、“以德兼人”的外王进路........................................153
二、“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内圣进路...........................157
“治生乎君子,乱生于小人”的用人哲学.......................160
一、“唯诚能之求”的求才之道.....................................160
二、“取人之道,参之以礼”的取才之道.......................162
三、“隐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的辨才之道................164
四、“决德量能”的用才之道..........................................166
结论............................................................................172
参考文献......................................................................176


结语


荀子的管理哲学思想写到这里已经写完了,有必要再对荀子的管理哲学做一下总结与展望,以期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荀子管理哲学的基本脉络。
天人关系论是荀子管理哲学的第一问题。通过了解荀子的天人关系,我们可以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如同我们在他的天人关系论中指出的一样,荀子虽然反对天命决定论,但他是推崇天道的,他把天道作为人的最高道德本体。正如徐仪明教授所言,他“将人类社会持有的道德原则上升为整个宇宙的普遍规律,从而使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与哲学本体论结合起来。这样,既为儒家的伦理原则找到了本体论的哲学依据,又从宇宙本体的高度论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合理性。” ?荀子之所以从宇宙本体的高度论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就是为了给人的行为建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人必须遵守的,也是不可违背的。就如同西方哲学的上帝和佛教哲学的佛陀一样,他的天道就是我们的人生信仰,因此我们应当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没有敬畏之心,就会被欲望蒙蔽住那善良本心,人失去了敬畏之心,其为人处世就会肆无忌惮、狂妄自大,甚至无法无天,就会人削是人、人后是鬼。有了敬畏之心,则就会形成内在的彳胃仰,才会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这就是儒家学说主张的慎独修养学说的意义。人之所以能过做到慎独,没有一个至上的道德本体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也就是管理哲学与管理学的第一基本区别之所在。............


参考文献:


[1]苏允苹.从荀子的天人观看先秦儒家天人关系的衍化[J]延边大学学报,2010( 2 ): 36-40.
[2]罗国杰.荀况政治伦理思想新探一一“德治”和“法治”的相辅相成[J].湘潭大学学报,2005(4): 16-20.
[3]黄忠晶.荀子天人关系观略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 ( 1 ): 78-81.
[4]方克立.“天人合一”与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J]..当代思潮,2003 ( 4 ): 28-33.
[5]晁福林.论荀子的“天人之分”说[J].管子学刊,2001 (2 ): 13-18.
[6]夏澍耘?荀子的“天人关系”论[N].光明日报,2000-08-15 ( 3 ).
[7]佐藤将之.中国古代“变化”观念之演变暨思想意义[J].政大中文学报,2005 ( 3 ): 51-85.
[8]张莉兰.荀子的人性论思想探析.[D].
[9]邢文祥.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10]、暴越群.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
[10]关系的观念及其现代价值一一《荀子?天论》解诂[J].学习论坛,2007 (2): 61-62.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