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代写硕士论文的发展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孕产妇的心理健康也已经成为围生期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焦虑抑郁是人们在忧伤、苦恼或气馁时表现出来的某种痛苦体验,表现为从轻度的缺少愉快感到严重的绝望自杀。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产褥期发生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产后 6 周内。其发病率高,各国报道差异较大,国内各地区发病率差异较大有研究报道为 6.5%[1],也有研究发现产妇抑郁率高达 43.12%[2]。国外报道为 8.8%—40%[3]。它不仅影响产妇的生命质量,也严重影响婴儿的生长、心理行为发育等[4,5]。
妊娠、分娩、产后恢复和哺乳虽然是育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每一个孕产妇来说,是一次伴随着巨大的、复杂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产前、产时、产后妇女均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围生期保健很重要。通过调查分析围生期焦虑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为更好的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产科领域中推行以人为本,通过个性化阶段性的护理干预的方式给孕产妇提供信息和心理支持,为孕产妇提供生理、心理的全面护理支持,让产妇充分了解分娩是人类生殖活动的生理过程,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良好的健康行为,帮助孕产妇顺利渡过人生育龄阶段的重要时期,为母婴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围生期的保健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面,对护理方面,护理措施一般都是健康教育[6],而针对孕产妇个人的护理措施,以及阶段性的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较少,本研究针对不同的孕妇的特点,根据不同孕周的不同心理需求、知识需求、身体状况等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改进目前临床上健康教育的缺乏针对性的不足。
相关概念
⑴焦虑情绪(anxiety):焦虑情绪是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担心。⑵抑郁情绪(depression):指以心境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常伴有各种症状,如焦虑、激越、无价值感、无助感、绝望感、自杀观念、意志减退、精神运动迟滞,及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机能障碍。
第一部分 孕产妇中孕与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引言
目前国内外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作了大量研究,涉及各个方面。产前产后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对婴幼儿的健康和产妇的产后康复影响巨大。因此本阶段研究针对孕产妇一般情况、社会支持、中孕和产后焦虑抑郁情绪开展描述性研究。评估孕产妇中孕和产后焦虑抑郁情绪整体发生水平、焦虑抑郁情绪程度,评估社会支持及影响焦虑和抑郁的因素。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 2011 年 3 月至 2011 年 12 月期间于安徽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进行登记产检患者为研究样本。样本量根据公式,需要 80 人,考虑到失访率可能有10%-20%,则实际需要观察 100 人以上。设 a 置信水平为 1-α=95%,β=0.10,双侧检验。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共计 155,剔除不愿配合调查及不完整问卷者 12 名,故共有 143 分完整问卷,样本有效应答率为为 92.26%。
2.1.1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孕前无合并症;②孕周在 12 周以上及孕满 37 周者;③有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④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⑤小学以上教育程度;
第二部分 围生期个性化阶段.................... 47-58
1 引言............. 47
2 对象与方................ 47-51
3 结果.................. 51-54
4 讨............... 54-57
5 结论................ 57-58
5 结论
5.1 围生期个性化阶段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
5.2 围生期个性化阶段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围生期保健是在从怀孕到生产这个一系列环节中,充分利用围产医学知识,采取系统管理、系列和重点监护以及防治措施, 通过动员医务人员、家属和孕产妇本人参与,从而保障母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的一门科学。对妇女从准备怀孕到生产整个环节中,充分运用社区和医疗资源,做好宣教和指导工作,更好保障优生优育。特别是在妊娠期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 及时纠正孕产期的不良妊娠状态,预防和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32],意义重大。
围生期保健是经济投入小,社会收益大的,利国利民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程。在孕产期提供可行性的,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孕产妇和胎婴儿健康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应该推广和重视。本研究根据目前医院对孕产妇医疗护理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阶段性的围生期护理干预,经效果评价得以证实,表明本干预模式能够可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可提高母乳喂养率。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样本受到地区和人口学的限制;同时,受临床孕产妇各种检查及住院环境的影响,干预时间和环境受到了一定限制,缺乏对产后42天以后对母婴长期跟踪随访指导的评价。这些均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同时本干预模式尚需要其他范围人群的验证和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小松,赵更力,陈丽君,等. 产后抑郁发生、转归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2):3062-3065.
[2] 李风莲, 张淑梅, 西宁地区产妇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1):4572-4574.
[3] Schardosim JM, Heldt E. Postpartum depression http://www.dxlws.com/hlbylwdx/ screening scales: asystematic review[J]. Rev Gaucha Enferm. 2011,32(1):159-66.
[4] 李荣萍,王亚娜,张冀莉,等.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与产后抑郁的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679-1681.
[5] 李荣萍,闺琦,鲁扬,等.产后抑郁与婴儿气质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4):363-365.
[6] 周训平,蒋红梅,王贤华,等.围产期产妇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研究现状.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52-54.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
[8] 吴文源.抑郁自评量表.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2005:223-224.
[9] 李霞.独生子女孕妇孕期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健康指导[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716-3717
[10] 叶惠萍.孕产妇在不同妊娠时期心理咨询剖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5):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