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甘宁车马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一、颞带饰的定义


  首先介绍一下中国北方甘宁地区出土颞带饰的单位情况:宁夏地区:原州区(即固原市区)—于家庄 M1[2]、于家庄 M3、马庄 1M14[3]、马庄 3M4、马庄 3M5、三营村[1]、撒门村 M1[1]、撒门村 M2、芦子沟嘴村[1]、88 撒门村[13]、鸦儿沟[14]、吕坪村[15]、固原征集[7];彭阳硕士生毕业论文格式县—孟塬乡[1]、苋麻村[16]、米塬村[16]、87 张街村[16]、98 张街村 M2[17];西吉县—88 陈阳川[18];隆德县—吴沟村[19]、沙塘乡机砖厂[19];中卫县—狼窝子坑 M1[20]、狼窝子坑 M3;中宁县—倪丁村 M2[21]。甘肃地区:庆阳县—袁家村葬马坑[22]、后庄[22]、吴家沟圈[22];清水县—刘坪[23];张家川县—马家塬[5];庄浪县—石嘴村[24]。以上各单位中颞带饰的个数、尺寸、出土位置详见表一。甘宁地区的颞带饰与中原地区的当卢、叶形衡末饰、马首顶角形饰、三角形腰带饰之间,在外形、使用功能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且很容易混淆。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它们之间的对比研究,主要从出土位置、数量、尺寸、使用功能这四方面,发现异同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从而确定彼此。为了方便分析,做了以下四张表和图,表二:当卢—孙机《中国古独马车的结构》[25]文章中提及的当卢(图一);表三:叶形衡末饰—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论》[32]书中提及的 E 型衡末饰(图二);表四:马首顶角形饰—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论》[32]书中提及的马首顶角形饰(图三);表五:三角形腰带饰—几个典型遗址中出土的三角形腰带饰(图四)。


    1.出土位置
   甘宁地区出土的颞带饰,多为清理和征集的,仅在表一中单位栏硕士论文发表格式目下字体加倾斜的,为主动发掘的单位。在这些有明确出土位置的单位中,颞带饰则多位于马头骨上、附近,或是与车马器放在一起。虽然并没有颞带饰到底位于马头骨上具体哪个部分的出土情境,但是通过已有材料的出土位置,我们至少可以确定,颞带饰是一种使用于马头上的马器。当卢的出硕士论文提纲格式土位置很明确,位于马头颅正中,如滕州前掌大车马坑 [34]的当卢(图一:2),简报中描述为“马头部有勒的,由鸡心形当卢、穿缀铜泡的革带、节约、衔与镳等构成。”叶形衡末饰从称谓上大概就能知道,它所使用的位置,安阳郭家庄西南 M52[35]-P4的叶形衡末饰(图二:3),“出土时紧贴于衡的末端,其下有朽木痕”。马首顶角形饰也是因为它们出土时都位于马头的顶部,如西安老牛坡马坑[37]-P271、273(图三:1,2)。三角形腰带饰则多与其他圆形饰、方形饰、扣饰等共出于人骨腰际,如上村岭虢国墓[39],此三角形铜饰则位于人骨的盆骨旁。看来出土位置对于器物的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甘宁地区的颞带饰现在仅能肯定是一种马头上的马器,但是当卢、叶形衡末饰、马首顶角形饰、三角形腰带饰,它们明确的出土位置,似乎可以起到反证的作用。想解决颞带饰出土位置问题,期盼将来会发表更好的材料。


    2.数量
  谈及个数问题,我们先从当卢、叶形衡末饰、马首顶角形饰、三角形腰带饰这四样说起。当卢如安阳大司空车马坑 M175[26]-P62(图一:1),车马坑中共 2马,一马一个当卢。叶形衡末饰是位于车衡的两末端,所以每车应当有 2 个,如长安张家坡 35 号车马坑[28]-P9(图二:5)。马首顶角形饰从发现的情况来看,都是一马一个位于马首顶,如西安老牛坡马坑 86XLⅢ1M27[37]-273(图三:2),车马坑内共 2 马,一马一个角形饰。三角形腰带饰则为一件该器物和其它种类的带饰,共同组成一条完整的腰带饰,如南阳市万家园 M202:170[38]-P2的腰带饰(图四:1),就是由一件三角形腰带饰、一件方龙形饰件、两件兽首扣饰、八件圆盘龙带饰共同组成。那么颞带饰的个数呢?还是要从出土情况明确的单位入手。马庄ⅢM4 墓中的颞带饰 B 型 9 个(图九:34)、D 型 27 个(图九:28),马头骨 6 具;马庄ⅢM5AⅡ式 1 个(图九:37)、C 型 4 个(图九:36),马头骨 3 具;98 张街村 M2 颞带饰 4 个(图九:41),马头骨 3 具;倪丁村 M2 颞带饰 6 个(图九:12),马头骨 2具;袁家村车马坑中颞带饰 8 个(图九:40),马头骨 1;马家塬 M12 墓中颞带饰1 个(图九:19),马头数简报中只是说“竖穴东端葬有马头、牛头及少量车马饰件。”[5]由上述所列的数据可以看出,马头骨与颞带饰的个数比例并不相称,既不是 1: 2,也不是 1:1 等等。甘宁地区的殉牲有一个特点,即大部分墓的殉牲只随葬牲畜的头蹄骨。并不像中原地区,整匹马或整套车马器都随葬,整匹马都随葬的话,马生前所佩戴的饰件,正常情况都会一起下葬。但如果像甘宁地区只随葬头蹄骨的话,那么下葬的器物比平时一匹马正常使用的数量多些或少些,都是可能的。因为只随葬头蹄骨的话,大概是在杀死牲畜后,先将牲畜身上的饰件卸掉,再把头、蹄骨这两类可食性不强、易于搬运且最有象征意义的身体部位,用于殉牲陪葬,而其它部位人类可以继续食用。再向墓中随葬马器的话,很难保证就是马生前所使用的数量,尤其像颞带饰这种饰件。近几年发掘的张家川马家塬战国贵族墓地,仅在 07-08 年发掘的 M6[5]中随葬了整匹马,可惜的是这座墓葬被盗扰严重,大型器物被洗劫一空。M6 是整个马家塬墓地布局的中心,可见 M6 墓主人的地位,或许正因为这样,M6 才有了殉葬整匹马的特权。


    3.尺寸
  观察这五张表,差别最明显的就是尺寸了。先来看看颞带饰的尺寸(指的是长度),多数集中在 7-12cm,吕坪村的一件器物标本为 16cm,鸦儿沟和后庄村的器物标本因为是圆牌状,所以尺寸较小,直径分别为 3.4cm 和 4cm。当卢的尺寸多为 12-30cm,20cm 左右的较多,商代、战国时期较流行的圆泡状当卢,尺寸小些,直径多为 6cm 左右,而表二当卢中所列 10cm 左右的,它们多是墓中所随葬的明器,这一点是很明确的,如秦始皇二号铜车马单位中四件金质的当卢,虽长 9.8 、宽 4.1,但是整套铜车马与实际大小尺寸比为 1:2。前面提到吕坪村 16cm 的那件,单从尺寸来看,似乎更符合当卢的尺寸范围,但是它的器型有凸管,这个很特殊,已知的当卢中并未见过。在甘宁地区也有当卢,如倪丁村 M2 的一件标本长 21cm(图十一:28),狼窝子坑 M3 一件标本长 22.7cm(图十一:29),当然推断是不是当卢,单从尺寸来看是不全面的,倪丁村的这件出土于马头骨附近,同时它们的整体形状很像马脸造型,上端有一对圆睁的眼睛图案,或许是马死后覆盖在马脸上的。叶形衡末饰的尺寸多为 11-16cm,马首顶角形饰的尺寸多为 12-15cm,三角形腰带饰多为7-10cm 左右。综合来看,颞带饰尺寸相对较小,三角形腰带饰尺寸与之相近,叶形衡末饰和马首顶角形饰尺寸比颞带饰大些,当卢的尺寸最大。


    4.使用功能
   器物不同的使用功能,决定了其背部钮的安装情况,即是穿孔、横钮、竖钮还是銎。典型叶形衡末饰的剖面为(图五:1),整体平直,上端一竖钮,叶尖为窄銎,这样的器型安装起来很方便,先将衡最末端插入窄銎,再顺势将竖钮系在稍靠内的木衡上。马首顶角形饰(图五:2)“底部的柄和和背部的钮,均当是用来与马络头顶部的皮条相联系的。”[32] -P495三角形腰带饰多为器身穿小孔(图五:3),以便腰带穿系,这样系在腰上也更加伏贴。当卢是用在马前额到鼻梁这个部位的,它的背钮如何呢?甘肃灵台白草坡M1:1003 的当卢(图五:5),从上自下都为竖钮;而长安张家坡 M183:37 的当卢(图五:6),背面两歧角及长方形铜泡均有横鼻钮,可见当卢背面的钮,既有横钮也有竖钮。横钮可以用通过前额到鼻部的鼻梁带来穿系,竖钮的话就用通过马眼上方的额带来穿系。甘宁地区的颞带饰,如西吉陈阳川的两件标本(图五:7,8),器型一样,背部的钮一个为横、另一个为竖。从背部钮的情况来看,当卢和颞带饰的使用方式最为接近。最终要确定颞带饰的使用功能,需借助国外的相关资料,如 BC7-5 世纪莫斯科地区出土的资料[41](图六),还有 BC4 世纪乌克兰地区的斯基泰文化,扎波罗州别尔江斯克库尔干和赫尔松州奥古兹库尔干出土的资料(图七)。图六中位于脸颊处的两叶形器物,就是本文一直说的颞带饰,细看这两个器物就会发现,背部的钮同样也为一个横的,一个竖的。颞带饰背部的钮基本上是一个竖钮,或是两个竖钮,个别为一个或两个横钮,它们的使用功能应该就像图六中所示那样,顺长系于颞带上,除了会保护一部分马脸颊外,主要应该还是为了装饰,如器表铸有连珠纹饰、鸟纹、人面蛇身纹(图九:8、12、13)等等。我的导师在甘宁地区博物馆实地考察时,拍摄了一些馆藏的器物照片,我发现有两件颞带饰背部钮呈十字交叉状(图五:4),它们的使用方法,或许是位于颞带与额带相交部位,可以起到节约的作用(图六箭头所示)。小结: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可见,颞带饰在出土位置或数量或尺寸或使用功能方面,与当卢、柳叶形衡末饰、马首顶角形饰、三角形腰带饰相区别。它多位于马头骨上、附近或与车马器共生,一马佩戴两个,尺寸多为 7-12cm,相对较小,背部为横或竖钮的颞带饰,装饰于颞带之上,背部为十字交叉钮的,可用于颞带与额带相交部位,装饰的同时也起到了节约的作用。


二、颞带饰的发展演变序列 .....................................................................15-17
    1.颞带饰的分型 .....................................................................15
    2.颞带饰所在单位的 .....................................................................15-16
    3.颞带饰的发展演变序列 .....................................................................16-17
三、甘宁地区的车马器类研究 .....................................................................17-24
    1.与颞带饰共生的车马器 .....................................................................17-18
    2.每类车马器的发展演变 .....................................................................18-24
四、与周边地区车马器类的 .....................................................................24-28
    1.与中原地区的比较 .....................................................................24-25
    2.与内蒙古地区的比较 .....................................................................25-26
    3.与冀北地区的比较 .....................................................................26-28


五、结语


  本文通过认真梳理甘宁地区北方系青铜文化的车马器材料,解决了以下四个问题,归纳如下:一、颞带饰的定义及发展演变序列:甘宁地区的颞带饰与中原地区的当卢、叶形衡末饰、马首顶角形饰、三角形腰带饰,在外形、使用功能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且很容易混淆。所以本文从出土位置、数量、尺寸、使用功能这四方面,将它们进行对比研究,最终确定颞带饰的不同,即它多位于马头骨上、附近或与车马器共生,一马佩戴两个,尺寸多为 7-12cm,相对较小,背部为横或竖钮的颞带饰,装饰于颞带之上,背部为十字交叉钮的,可用于颞带与额带相交部位,装饰的同时也起到了节约的作用。甘宁地区的特色器物颞带饰,自身还有着完整的发展演变序列,即纵剖面从外弧—外凸—凸泡—斜凸管—直凸管。二、与颞带饰共生的车马器种类变化:即甘宁地区车马器的组合关系。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实用性的车马器出现使用的较早,如马衔、马镳、节约、车軎等,装饰性的器物则出现的相对较晚,多是从中期早段起陆续开始出现,如单柄圆牌饰、泡状杆头饰,腹中空鹿饰、腹中空羊饰、鹰首杆头饰,鹿首杆头饰、卷角羊杆头饰、动物型牌饰等,且车器中装饰性的器物种类多于马器类中的。可见,从早到晚与颞带饰共生的车马器种类逐渐增多,尤其是装饰性的车马器类。三、 每类车马器的发展演变情况:本文对甘宁地区的每类车马器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尤其是甘宁地区的一些特色车马器,包括尺寸、使用功能、分型分式等问题。研究发现,并不是每类车马器的器型都会有式别的变化,如马器类中有马衔、马镳、单柄圆牌饰看出了式别的变化,车器类中只有车軎这一种。不难发现,仅车马器中的一些实用器随着年代的发展变换着式别,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器物本身的作用,而其它装饰性的车马器类则看不出明显的式别变化,但种类和数量却呈增多的趋势。四、 与周边地区车马器类的对比研究:中原地区与甘宁地区地缘接近,内蒙古地区、冀北地区与甘宁地区经济类型相似,所以通过甘宁地区与中原、内蒙古、冀北地区的车马器类对比研究,本文发现:甘宁地区的实用车马器如马衔、马镳、车軎到了晚期均使用中原地区的样式,或是借鉴中原的样式本地再改造;内蒙古地区和甘宁地区车马器类整体相似,但甘宁的本地特色车马器在内蒙古并没有发现;冀北地区则除了马衔、马镳和少量车饰件,还是当地北方文化所特有,其余大部分车马器已经被中原所同化。可见,甘宁地区墓中随葬的车马器,不仅地域特色较浓,而且种类多、数量大。同时,在中国北方长城一线之中,甘宁地区墓中普遍殉牲马头骨。透过这些现在我们所见的,似乎能想象得到,两千多年前生活在甘宁地区的人们经常使用马和车,无论是用于放牧、迁徙还是战争,总之他们在这片黄土高原地带上的游动性很大。实际上,甘宁地区北方系青铜文化这批考古资料,车马器类是很少有明确出土位置的。一方面是因为甘宁地区大部分墓中并不随葬车或整匹马,这是墓葬等级和葬俗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材料多是后期清理和征集的,只有少部分是主动发掘得来的宝贵材料,如于家庄、马庄墓地、马家塬墓地等。所谓明确的出土位置对于器物的定性十分重要,期待会有更好的材料发表。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