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资源丧失与适应障碍的关系论证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1引论


1.1背景概述和问题的提出
2008年,随着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大坝截流,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2和其他许多非自愿被淹没地区一样,将失去一个浸淫了两千多年浓郁金沙江文化的生存环境,这片喧嚣热闹、焕发着活力和生命气息的土地包括一座700年历史的县城和九个古老集镇3。在海拔381米蓄水淹没线以下的6万亩土地上,除了人和能搬走之的财物外,所有的基业、不动产、自然环境、文化遗产、人文传统将全部沉入水底。屏山县1万3千个家庭、4万多人‘的家宅被淹,131处文物古迹被淹,最富庶的农业区5被淹,85.%7的工业企业被淹,受淹乡镇的GDP达全县GDP的6%0以上,屏山县的整个经济和社会结构将重构,屏山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甚至口音、习俗、历史记忆和心理结构都将重组和再造。
这或许是建国以来我国兴建2500座大型水库的历程中并不鲜见的例子。但是,此次水库移民研究工作有所不同的是,宜宾市政府在移民动迁阶段就与四川大学成立了“宜宾向家坝水电站移民研究课题”,学术研究与政府移民工作同步进行。而此次研究的特点之一是突出人文学科优势,提出了社会成本这一新概念。这使得这个坐落在金沙江畔、即将消失在水平面下的县城体现出不一样的学术价值。
虽然长期以来,经济问题或移民返贫一直被当作是导致后期移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但是,经济是人生的手段而非目的,此道理放大为移民问题同样有效。
在移民动迁和安置阶段,补偿等相关经济问题最受关注,一旦生活基本稳定,移民的最低生存需求满足之后,就会提出更多的社会心理需要,这些需要如果不能满足,就会引起移民的心理冲突,甚至适应障碍,从而导致移民反迁或其他社会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大量不可计量、不能通过制度配置的移民个人和家庭的社会成本己经是引起移民社会事件的最重要的背景原因。
首先是世代适应的自然环境、习惯的中断,熟人社会和亲属邻里网络的断裂,以及由于移入地资源递减而导致的民众积怨,这些都是制度手段鞭长莫及之处;其次,祖窍崇拜与天命信仰、风水、宗教这样一些传统农耕社会所依赖的社会心理稳定性因素在移民之后多半荡然无存,如果按现在的保护移植政策,充其量只能保留其简单的外壳,或使其进入博物馆;第三,移民的文化、娱乐、子女教育及其出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在移民后或者被稀释,或者根本无法建立,或者货币化成本急巨上升,导致移民新城因丧失传统自然社区的自然人流、物流与货币交易流而沦为空城。.......................
.......................


2人文资源和适应障碍的界定


2.1人文资源及其心理学意义
在目前我国的移民社会心理研究中,使用的概念很多,且相互交叉涵盖,大都从其研究的学科背景出发,外延和内涵上互有重复或缺陷,大小不一,层次不一,缺乏统一逻辑标准。其中与“文化”相关的居多,如:“文化冲突”、“文化心理”、“文化遗产”、“移民文化”、“区域文化”,“移民族群文化”、“移民家庭文化”以及“社会冲突”、“社会调试”、“生态移民”等等。就作者看来,文化不是一个专门的心理学术语,而“文化”这个概念自身的困境在于它的定义本身就纷芜复杂、争论不休。人类学家克莱德·克拉克洪在1950年代末期就搜集了100多个文化的定义,现在已经不下200余种。因此,放弃使用与文化相关的概念可能是规避模糊型和多元性的必要考虑,是研究移民心理的一个前提和专业途径。同样,本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都是在水库移民研究的框架下界定的操作性定义。
首先,“人文资源”这个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科背景有不同的理解。费孝通先生对人文资源专门做过定义。他认为,“所谓的人文资源就是人工的制品,包括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它和自然资源一样,只是自然资源是天然的,而人文资源却是人工制造的,是人类从最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文资源包括了人口和民族组成、哲学观念、历史传统、道德准则、家庭关系、风俗习惯、审美标准、文物遗产、人才等因素。
就水坝建设而言,国内外通常使用的是“文化遗产”(culturalHeriatge)这个概念,在世界水坝委员会(WCD)2000年8月关于《大坝和文化遗产管理的最终报告》中,“文化遗产”包括:(1)人类的文化资源。如生存方式,社会组织,宗教,意识形态,政治组织,语言,思想的物质表达,从自然风景的神圣元素到人工制品的实践以及各种建筑。.................
.........................


3现场调查:人文资源对适应障碍的潜在影响.....................18
3.1两江文化差异与适应障碍...................................................18
3.2缺损和影响模型................................................................20
3.3可视外在物的丧失...............................................................22
3.3.1自然环境的无法复制.........................................................23
3.3.2有形文物的文化载体功能逐渐淡化................................24
3.4人脉的中断......................................................................29
3.4.1风水和祖坟问题.............................................................30
3..42民俗和日常生活中的认同问题........................................33
3.4.3熟人社会解体和邻里网络的断裂.....................................37
3.5信仰生活的改变...............................................................40
3.5.1宗教信仰的心理功能.........................................................41
3.5.2屏山县信教状况分析........................................................43
3.5.3中老年妇女信教群体的心理适应不容忽视.................44
4移民工程重建与恢复人文资源............................................47
4.1前期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文资源搬迁规划.........................47
4,2中期力求“精神搬迁”....................................................48
.42.1移植民间信仰传递物....................................................48
4.2.2建立淹没区“文化档案”................................................49
4.3后期体现细节援助.........................................................49
4.3.1移民健康促进计划........................................................49
4.3.2解决生产方式的水土不服...............................................51
结语...................................................................................53


结语
在整个社调的过程中,我每天要经过数次这座蚤立在县城中心的标语牌,每次路过,心中都有些许震动。离开的时候,我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与这块牌子合影留念,因为我们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和屏山县城一起成为滔滔江水下的历史。每个屏山县人民在2008年到来之前,也会无数次从这条标语下路过,这块牌子也能触动他们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相信,他们迟早会发觉,这八个字是异常沉重的。“移民、迁城、兴库、富民”,这是这次移民任务的口号,它浓缩了41108名屏山移民的奋斗目标和美好愿望。但这个愿望实现的前提,是离开、放弃、断裂,甚至永远的丧失,移民将会为这个理想付出多大的心理代价?我们很难预测,但可以确定的是,它绝不仅仅是一代人奔向富裕的浪漫之旅,它其实是人类在奔向工业社会过程中付出代价的缩影。如同整个移民工程绝不仅仅象写一条标语那么轻松一样,移民将要遭遇的心灵困境也许比我们想像得还要严重,尽管国家经济建设会因此发展,宜宾市的GDP会有所提高,移民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改善。
每个移民都是揣着沉重的失落和美好的希望离开的,这是形成冲突和适应障碍的客观心理条件,因此,水库移民在安置区的社会适应问题是影响移民最终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这次研究的目的,追溯下去其实是一个理想化的动机,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在哲学上其实是个难以实现的悖论: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异化。人是自然的产物,但随之演化出的关系却是人与自然界的对立:人要不断征服和改造自然,通过对自然的异化来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创造了无比璀璨的现代文明,却始终创造不出一个和谐的心灵。............


参考文献

〔1〕R.E.安德森、1.卡特: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2〕埃利奥特·阿伦森:社会性动物[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JmaesN.Bucthe,http://www.dxlws.com/sslwdx/ rSunasMlneka,dJillM.Hoole,yAbnonnal.PcholBeijing:PekingUniversityPress,2004.
[4]DennisCoon:nItlUdetjnotoehOIteyto1r’ndnadaV1’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大卫一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广田康生:移民和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葛剑雄、安介生:四海同根—移民与中国传统文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9]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10]卡伦·霍妮:我们内心的冲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