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规模与贸易量的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出口边际研究回顾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以及微观贸易数据的可获取性使得研究国际贸易的微观基础成为可能,基础理论和实证分析都对贸易增长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理论上,从不同角度对贸易增长进行了模型化分析,涉及到出口边际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异质性企业理论,自Melitz (2003)提出以来,异质性企业理论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分支并,第一个分支研究异质性企业的出口行为,第二个分支通过企业边界研究异质性企业的国际化路径;在实证研究上,主要定量分析不同出口边际的效用,从而对国家间出口差异进行比较性分析,或分析不同出口边际效果随时间的变化。尤其是Melitz (2003)等开创的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更是促进了出口边际分析在理论及实证上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无论在基础理论上还是实证分析了都产生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这些文献的梳理能为未来深入的研究指明方向。
事实上,关于出口边际的研究属于贸易增长的路径分析,通过界定出口边际寻找贸易增长的路径,不同界定方法得到的结论各异,本章主要对这些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节内容:第一节为出口边际思想及出口边际概念的提出;第二节分别从产品种类、出口企业及地域三个层面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第三节对中国贸易快速增长的解释进行梳理

1.1出口边际思想的提出

传统贸揚理论将现有产品的出口扩张(集约出口边际)作为出口增长的唯一源泉。相对于国际贸揚的其他分支,由于贸易增长的研究相对滞后,贸易增长出口边际分析更是无从谈起。长久以来,国际贸易仅预测大国出口数量大于小国出口数量,但无法回答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直到Armington ( 1969)通过国家差异模型初步提出了国际贸易增长的边际思想,Armington (1969)认为国家间出口数量的差异主要来自于集约边际,出口规模与国家规模成正比,但出口产品种类和国家规模无关,Armington (1969)强调了集约边际的重要性。该模型突出体现集约边际的重要性应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由于在70年代以前产业内贸场比重较低,贸易结构在国家间的重叠性不强,国家间出口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既定出口种类的数量差异。随着国家分工格局的改变,尤其是70年代以后产业内贸易逐步增强,一国出口产品的种类迅速增加,基于上述背景下,Krugman (1981)在垄断竞争模型下强调了广度边际的重要性,出口产品种类与国家规模成正比例关系,一国规模越大其出口的产品种类越大,国家间出口量的差异性主要来源于广度边际,Krugman (1981)强调了广度边际的重要性,不仅提供了当时贸易模式的一种解释,而且将Armington (1969)的边际思想进一步完善>。随着发达国家贸易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不断转移,尤其是垂直分工模式的形成和固化,发达国家广度边际扩张与贸易增长在速度上出现悖论,Falm and Helpman (1987)、Grossman and Helpman (1991)提出并强调了质量边际的重要性,认为发达国家出口质量高的产品。
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相应的贸易模型,三类模型分别基于产业内贸易模式、产业间贸易模式以及垂直分工贸易模式,提出并强调了三类出口边际的思想,而没有明确提出出口边际的概念。
许多的研究己经涉及到产品种类、产品质量等因素在贸易增长中的重要性,但仍没有明确提出出口边际的概念,尤其无从获取微观数据,对该思想的检验更是无从谈起。真正引起经济学家对于出口边际浓厚兴趣和广发关注的则是与Melitz (2003)等人开创的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在理论和经验上所取得的进步分不幵的。随着微观经济数据丰富,Hummels and Klenow(2005)对Freestra( 1994)的理念及方法进行发展,并首次提出了出口边际的概念及不同出口边际的计量模型,Hummels等认为出口边际可以从产品、地域及企业三个角度定义出口边际。Hummels and Klenow (2005)仅从产品种类的截面角度定义了不同出口边际,并建立不同出口边际的计算等式,该模型成为分析出口边际的范式。TiborBesedesand Thomas J.Prusa (2006)从时间序列角度提出了出口边际的第二种计算方法,将首次出口的产品种类作为广度边际,该方法能分析产品进入和退出国际市场的时间,从而把握产品服务国际市场的年限。
出口边际提出以来一直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一方面归因于新新贸易理论中异质化企业出口行为及贸易成本变动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这本身就包含着企业层面上出口边际思想。出口边际研究与新新贸易理论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并主宰这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前沿;第二方面归因于出口产品种类与产品数量不同的福利效应,仅考虑贸易总量的福利效应容易造成偏差,对贸易增长的路径不做进一步细分,无法比较国家间贸易福利效应,尤其是无从回答为何发达国家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2;其次、国际贸易理论发展至今,在不断完善贸易理论的过程中,同时出现了许多难解之链,诸如“关税之谜”“距离之谜”等,将出口边际引入到模型中,能很好地解释上述贸易理论上的难题。因此,从明确提出出口边际以来,其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1.2产品层面出口边际研究回顾

从产品层面上来看,出口扩张可以表现为出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和原有出口产品数量的上升,即产品层面上零贸易减少导致的广度边际扩张或原有产品出口额增加导致的集约边际深化。然而在分析上述因素出口增长中扮演的角色时,现有的文献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第二章 出口边际的概念及................. 47-56
    2.1 出口边际的.................. 47-49
    2.2 出口边际的..................... 49-53
        2.2.1 空间差异下出口................ 50-51
        2.2.2 时间差异下出口............. 51-53
    2.3 衡量出口边际的.................... 53-55
        2.3.1 产品分类与....................... 53-54
        2.3.2 进入时间界定与.............. 54-55
    2.4 本章.................. 55-56
第三章 出口边际与贸易增................. 56-73
    3.1 出口边际动.................... 56-57
    3.2 出口集中度的.................... 57-58
    3.3 出口边际与出口集................ 58-60
    3.4 基于Theil指数的出口边际与.............  60-63
    3.5 经济发展与出口多...................... 63-71
        3.5.1 资本积累与产品丛的.............  63-65
        3.5.2 出口产品存续期与..............  65-66
        3.5.3 出口波动与出................. 66-70
        3.5.4 贸易政策、出口多样.............  70-71
    3.6 本章总.............. 71-73
第四章 贸易成本、出口...................  73-93

总结

贸易增长表现为推动力作用下沿特定路径的扩张过程,因此,贸易增长可以分为两大子系统,其一为推动贸易增长的动力系统;其二为贸易扩张的路径。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贸易增长迅速增加成了最具时代特征的现象之一,并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正如本文引言部分所描述的,揭示贸易增长内在的机理仍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在寻找推动贸易增长的因素方面更是“百家争鸣”。勾勒出贸易增长的路径和动力仍是一项宏大的性系统性工程,本文仅在这方面作出一些尝试性的工作。结束语部分主要对本文的总体思路再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对前文各章节的思路进行归纳,最后提出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藤田昌久等“空间经济学一-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彼得.迪肯“全球性转变---重塑21世纪的全球经济地图” [M]商务印书馆2007 年
[3]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M]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4]谷任2007 “产业集群、金融发展与产业竞争力” [J]中国软科学2007年第6期
[5]李春顶2010 "新新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J]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第1期
[6]刘志彪2007 “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外向型经济战略的提升” [J]中国经济与问题2007年第1期
[7]卢锋2006 “比较优势结构与开放型棉产业发展” [J]管理世界2006年第11期
[8]江小捐2002 "FDI对中国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贡献” [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7期
[9]潘向东2005 “经济制度安排、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影响机理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
[10]钱学锋2010"企业异质性、贸场成本与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J]《管理世界》,2010年第9期,第48-66页。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