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主义”文学之旅途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一章“双刃剑”开辟“理想主义”之旅


一、“理想主义”的缘起


1.诺贝尔其人与雪莱的影响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一1886)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一个献身于科技的工程师家庭,但他却天生具有诗人的气质。诺贝尔的事业主要在19世纪的中、晚期,他厌恶战争,发明炸药是希望用具有威慑力的武器消灭战争,这让他成为一个世界主义者。但是,目睹炸药被用于战争造成的灾难,他痛苦万分,便以文学创作排遣愤慈。
诺贝尔一直梦想成为一名像雪莱5那样的伟大诗人,始终以雪莱为自己的精神楷模,对雪莱“人类皆兄弟”思想的赞赏伴随了他一生。他憎恨专制暴政,向往理想社会,其作品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影响,而雪莱作为19世纪末积极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其浪漫主义理想的终极目标即是创造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幸福的新世界。他设想自己是日夜飞翔的天使、飘浮蓝空的云朵、翱翔太空的云雀,乃至深秋季节的西风,是新世界理想的传播者、歌颂者、号召者。他以美丽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这个新世界的绚丽画面,而且豪迈地预言:“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诺贝尔青年时代曾模仿雪莱写过一些英文诗,并终其一生不改其对文学的迷恋,在他留下的遗稿中曾发现有小说和剧本。
诺贝尔称得上是科学发展史上的奇迹,这既指他众多的科学发明,而且是指他伟大的人格和真正的科学精神。他坚信:科学是为了人类的幸福。然而—“尽管诺贝尔尽其一生的努力成就了非凡的事业,但他对自己的发明和经营能否造福人类却深怀忧虑。特别是诺贝尔看到自己发明的炸药在被用于开路、采矿至于,更多的被用于战争和屠杀,从而为背了其研究发明的初衷时,他陷入深深地痛苦和悲哀,同时这也是他更深刻的认识到科学的局限,由此萌生了鼓舞文学以救助科学之不足的意念”。
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初衷被世人曲解后,他仍能以当时之眼界,看到历史的深邃之处:理想的人文精神对自然科学的永恒救赎的可能。这本身也说明正是诺贝尔本人对人文精神的热爱与追求,才使其具有望穿历史的识见与魄力。在这种相互救赎中,受益无穷的自是后世享受文学盛宴与精神盛宴的无数后人。......................
.......................


第二章彼岸之旅:“理想主义”的重量


“理想主义”在具体阐释与解读上具有非常强的张力,而正是在对“理想主义”的不同阐释与解读中,引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文学奖的评选过程,并尽可能保证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奖的客观性与权威性。正如谢尔·埃斯普马克先生在《诺贝尔文学奖内幕》中文版序言中所言,这部书的写作“一方面介绍日常批评的深刻背景,另一方面澄清围绕诺贝尔文学奖的各种误解。”文学奖背后的评价原则非常关键,尽管诺贝尔的遗嘱己提出“理想主义”原则,但是,如何把“理想主义”原则化为审美评价,即是一大困难,即使确定了评价原则,在掌握与实现这一原则又是一大困难甚至是更大的困难。瑞典文学院在1896年12月接到负责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通知时,院士卡尔·哥斯塔夫·马尔斯特姆和汉斯·福塞都做了很长的发言,他们对接受颁发任务这一想法表示反对,并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接受诺贝尔的捐赠。
院士卡尔·哥斯塔夫·马尔斯特姆质疑“瑞典文学院是否确有能力接受这个任务,是否有能力去考察和判决全世界每年众多的文学产品。他质问说:“瑞典文学院是否要让自己陷入所有的压力、不满和诽谤之中,这一切毫无疑问将如影随形。他不认为文学院应该扩大自己的事业领域,因为这个任务会从当年国王委托的项目那里,夺走很大的精力资源,以致使得一个瑞典的文学院,变成世界性的文学法庭”。另一位院士汉斯·福塞则发表意见说:“这将是一个诱惑,由于金钱的魔力,使得文学院成为一个世界法庭,以致使全人类的文学大师,每年都要怀着极大的紧张,去倾听评选结果。”他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颁发诺贝尔文学奖,这个任务与古斯塔夫三世分派给文学院的工作是不一致的。如果瑞典文学院接受这个任务,那么人们很快就会发现,崇高的地位伴随责任、义务以及陌生的工作方式。每年颁发十万克朗的诺贝尔文学奖,将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和监察,瑞典文学院将遭受许多批评,这可比每年只颁发六千克朗给本国作家要麻烦多了。两位怀疑者言下之意也是认为“不可能”。但瑞典文学院最终还是以压倒多数的十二票接受了评奖的使命,“从此,一个原本为小国君主服务的文学院,走向世界的文学大舞台”。这种转变不能不遇到种种困难,尤其是确定和掌握评价原则的困难。..................
.........................


目录
摘要.............................................................................I
AbstraCt.......................................................................1
目录............................................................................I
引言............................................................................1
第一章“双刃剑”开辟“理想主义”之旅.................................3
一、“理想主义”的缘起....................................................3
二、倾抖的天平:“理想主义”与“最优秀的文学作品”.............4
三、授奖辞:“理想主义”呈现的载体..................................6
第二章彼岸之旅:“理想主义”的重量.................................13
一、破碎、深刻而保守的理想主义.................................15
二、人道主义的张力与焦虑...........................................18
三、近乎无望的救赎.....................................................22
四、多元交融绽“奇葩”..................................................26
五、后殖民时代的流亡者之歌........................................30
第三章延展之旅:改进与坚守..........................................33
一、意识形态场域:无可规避的“万有引力”.......................33
二、宏大中的狭隘:民族土壤上的“理想主义”之花.............36
三、“溺水鱼”的复活:“理想主义”的异样表征...................39
第四章回望瞻望理想建构.............................................44
一、回望:在授奖辞中颠簸前行的“理想主义”..................44
二、瞻望:中国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45
三、对“理想主义”本身进行“理想建构”..........................49
结语.........................................................................51
参考资料...................................................................65


结语


辗转在这些精心写就的授奖辞里,感受到的是精准而充满张力的诉求。它不仅关乎文学,还关乎社会;不仅关乎“理想主义”,更关乎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浸润在授奖辞字里行间的,是对文明之间冲突的关注,凝视着历史蜕变中新旧力量的对抗,透视出的是生活表象和本质的悖论;注目日常生活与人的内心的疏离,期待着厘清自我分裂与现状的距离,终至超越文字和现实本身,衍化出对美好的“理想主义”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
在对“理想主义”进行了一番综合性的呈现与评述之后,必须说明的是,本选题所论及的“理想主义”,并非局限于某位作家或某个文学流派的文学追求,而是泛指一种动态的、随时代等变动不拘的评奖标准,是指那种从不轻易满足于现实、不向现实妥协,反而直面现实、寻找人类自身顽症瘤疾的精神追求的倾向。也就是说,一切具备理想追求、人文关怀、人道主义以及普适性的文学创作,一切对人类存在的潜在本质、人类生存的状况以及人类命途等进行了深度追问并具有发现意义的,都属于“理想主义”的表征。
尽管自诺贝尔文学奖诞生以来所引起的争议一直未断,但获奖作家迄今104人,他们不同程度地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而且诺贝尔文学奖始终坚持遵照诺贝尔遗嘱并尽可能与文学史达到同步前进的状态,本身己成为“理想主义”的忠实践行者,使“理想主义”一词不断闪耀光芒,甚至包容了现实的困难与鄙陋,成为对人类诸多方面的美好期待的代称。..........


参考资料


1.白根格伦:《世纪超人:诺贝尔传》,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2.建钢、宋喜、金一伟编译:《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获奖演说全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9月版。
3.苏鹰、甘润远、李丽编著:《精神生活的孤独图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重庆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4.【法】若利韦 (Jolivet,A.)等著:《诺贝尔文学奖秘史》,王鸿仁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6月版。
5.【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1997年2月第5次印刷。
6.薛华栋主编:《和诺贝尔文学奖较劲》,学林出版社,2002年4月版。
7.卢敦基等著:《孤独的慰藉:百年诺贝尔文学奖回眸》,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版。
8.肖涤编:《诺贝尔文学奖要介》,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2年版。
9.余之编著:《诺贝尔文学奖史话》,上海:知识出版社, 1985年版。
10.汪剑钊:《大师经典:领衔诺贝尔文学奖的20位桂冠作家》,南海出版社,2001年5月版。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