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史料价值和史学价值影响探讨

发布时间:2019-09-23 17:34

第 1 章 史料价值


《韩非子》所引用历史故事的题材十分广泛,涉及到春秋战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如学者所述:“春秋战国时代,则在《韩非子》中反映的更为详尽,甚至可以这样说:《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面镜子,这一时代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难以描摹的道德观念、丰富多彩的学术思想、各种各样的经济史料、绚丽灿烂的古代文化……都在《韩非子》中,有所反映。”而《韩非子·内外储说》是《韩非子》一书中历史故事高度集中的六篇,这六篇可以视为全书历史故事的浓缩版,其史料价值蔚为可观,下面仅就其大端略作陈述。
 

1.1 政治类
《韩非子》一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君主,目的在于告诉君主该如何加强个人专制和怎样实现富国强兵。那么最有说服力的事例自然就是其他君主是怎样做的,结果又如何。所以,《韩非子·内外储说》中记载了大量君主的事迹,像齐桓公、楚成王、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卫灵公、鲁哀公、齐景公、越王勾践、赵襄子、魏文侯、魏惠王、魏襄王、卫嗣君、齐宣王、韩昭侯、秦昭襄王、燕王哙等等,虽然这些记载是后人对前代君主的印象,但传闻绝非无源之水,总能反映出这些君主在识人用人、治国决策方面的一些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名士辈出,与这些人物有关的故事也广为流传,《韩非子·内外储说》就载录了大量这样的故事。例如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公孙衍(犀首),曾经名重一时,《孟子·滕文公下》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但是像这样一位重要的人物,司马迁只是将之附于《史记·张仪列传》之后,着重介绍了公孙衍和张仪的斗争,“张仪已卒之后,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然后就结束了。《韩非子·内外储说》则为我们提供了公孙衍相秦之后的史料:
甘茂相秦惠王,惠王爱公孙衍,与之间有所言,曰:“寡人将相子。”甘茂之吏道穴闻之,以告甘茂。甘茂入见王,曰:“王得贤相,臣敢再拜贺。”王曰:“寡人托国于子,安更得贤相?”对曰:“将相犀首。”王曰:“子安闻之?”对曰:“犀首告臣。”王怒犀首之泄,乃逐之。
一曰:犀首,天下之善将也,梁王之臣也。秦王欲得与之治天下,犀首曰:“衍其人臣者也,不敢离主之国。”居期年,犀首抵罪于梁王,逃而入秦,秦王甚善之。樗里疾,秦之将也,恐犀首之代之将也,凿穴于王之所常隐语者。俄而王果与犀首计,曰:“吾欲攻韩,奚如?”犀首曰:“秋可矣。”王曰:“吾欲以国累子,子必勿泄也。”犀首反走再拜曰:“受命。”于是樗里疾也道穴听之矣。郎中皆曰:“兵秋起攻韩,犀首为将。”于是日也,郎中尽知之;于是月也,境内尽知之。王召樗里疾曰:“是何匈匈也,何道出?”樗里疾曰:“似犀首也。”王曰:“吾无与犀首言也,其犀首何哉?”樗里疾曰:“犀首也羁旅,新抵罪,其心孤,是言自嫁于众。”王曰:“然。”使人召犀首,已逃诸侯矣。................
............................


第 2 章 史学价值


先秦诸子的著作虽然在传统划分上并不属于史家作品,但不可否认,“先秦诸子之书中既有丰富而真实的史料,又内涵对后世史学有启示意义的史学理论和治史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
1韩非子的作品就是典型的代表。韩非子具有非常渊博的历史知识和视角独特的历史认识。林晓平认为韩非子“著书立说,绝不空发议论,而是把理论建立在丰富的历史材料之上,以史论证,史论结合,表明他对中国历史宏观把握和微观熟悉的程度,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此说甚确,我们从《内外储说》中就可以看出,韩非子在叙史、论史、史事选材、史料编排上对史学理论和治史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有启示意义。


2.1 史实考证


2.1.1 补阙
《内外储说》记载了二百多则历史故事,涉及众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其中许多记载均可补正史之缺。例如战国时期韩国国君昭侯,《史记·韩世家》对他的记载十分简略,只是一个大事年表:昭侯元年,秦败我西山。二年,宋取我黄池。魏取 硃。六年,伐东周,取陵观、邢丘。八年,申 不害相韩, 脩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十年,韩姬弑其君悼公。
十一年,昭侯如秦。二十二年,申不害死。二十四年,秦来拔我宜阳。二十五年,旱,作高门。屈宜臼曰:“昭侯不出此门。何也?不时。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时。昭侯尝利矣,不作高门。往年秦拔宜阳,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二十六年,高门成,昭侯卒,果不出此门。
1相对来说,在《韩非子·内外储说》中,对韩昭侯个人事迹的记载就十分丰富了,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大体可以认识到韩昭侯一位精明能干、擅长权谋的君主。
首先,他知道如何识别臣下是否在欺骗自己:韩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察左右之臣不割。
韩昭侯曰:“吹竽者众,吾无以知其善者。”田严对曰:“一一而听之。”从这两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韩昭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会受到一些臣下的欺骗。精明的韩昭侯则通过“佯亡一爪”、“ 一一听竽”等办法来识别试图欺骗他的人。这些手段还只是针对个别人,当面对整个官僚系统时,还需要更高明的手段:
韩昭使骑于县。使者报,昭侯问曰:“何见也?”对曰:“无所见也。”昭侯曰:“虽然,何见?”曰:“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昭侯谓使者:“毋敢泄吾所问于女。”乃下令曰:“当苗时,禁牛马入人田中固有令入,而吏不以为事,牛马甚多入人田中。亟举其数上之;不得,将重其罪。”于是三乡举而上之。昭侯曰:“未尽也。”复往审之,乃得南门之外黄犊。吏以昭侯为明察,皆悚惧其所而不敢为非。..................
...........................


第 1 章 史料价值.................................... 5
1.1 政治类 ............................................. 5
1.2 经济类 ............................................. 8
1.3 刑法类 ............................................ 10
1.4 军事类 ............................................ 12
1.5 外交类 ............................................ 15
1.6 风俗类 ............................................ 16
1.7 学术类 ............................................ 18
第 2 章 史学价值....................................22
2.1 史实考证 .......................................... 22
2.1.1 补阙........................................... 22
2.1.2 纠误........................................... 25
2.1.3 备异........................................... 26
2.2 历史理论 .......................................... 27
2.2.1 历史功用....................................... 28
2.2.2 史事因果....................................... 30
2.3 纂史方法 .......................................... 32
2.3.1 异说并存....................................... 32
2.3.2 以类相聚....................................... 34
2.3.3 史论结合....................................... 35


结 论
《内外储说》六篇文章是《韩非子》一书中叙史最为丰富部分。本文通过其史料价值和史学价值的探索,得出了如下结论:
首先,《内外储说》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历史材料,涉及春秋战国政治、经济、刑法、军事、外交、风俗、学术等各个方面,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材料。《内外储说》记载的历史故事既可补正史之缺,又可纠旧史之误,良为可贵。当然,其中也存在陋巷之语、小说家言,在运用材料时要认真辨别分析。
其次,韩非子具有非常渊博的历史知识和视角独特的历史认识。《内外储说》在史事选材、组织史料、历史功用、历史因果观上都展现着韩非子在子家史学上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创意。并录异说是韩非子在史料处理上的一大特色,这反映了韩非子对待历史的审慎态度,也增强了其主旨内容的说服力。在史评方面,韩非子灵活运用多种史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主张通过史论结合的形式充分表达了出来。韩非子理性的历史因果观更是中国古代史学观念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内外储说》六篇是韩非子援史论道的作品。有些时候,韩非子的论断会攻讦一面,不及其余。他对历史故事的运用确实非常高超和熟练,但其论点自然只能作为一家之言来看待。他对历史因果关系的分析也往往夸大某一侧面,过分强调法术势等原因,对事件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缺乏全方面的思考和把握,这是我们在分析其史学价值是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 (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 (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
[4] (英)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孙实明.韩非思想新探[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7] 周勋初.韩非子札记[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
[8] 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9] 陈奇猷、张觉:韩非子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1990
[10] 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