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学论文代写代发-论述传统医学和养生理论对

发布时间:2019-09-26 14:00

目录
1 传统医学和养生理论的发展
2 医学、传统养生学与体育的关系
3 传统医学和养生理论在指导当代学生了解运动意义上的作用
4 传统医学、养生学的发展对我国学校体育健康观培养的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关键词

健康体育思想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关键.在学习国外先进的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同时,不能忘记发扬民族文化,以寻求发展学校体育的最佳模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医学、养生学、人体科学、体育科学及现代教育思想等方面入手,论证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人体的影响.
1 传统医学和养生理论的发展
我国的中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黄帝内经》中,就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问题.唐代的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在各种治病手段和处方的整理上,特别是对脏腑的论述上较为系统,发展成辩证论治理论.到了宋辽,林亿等人在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编写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历代医学的辩证论治提供了依据.金、元时期是我国中医学的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如刘完素的寒凉派、李杲的脾胃派、张从正的攻邪派、朱震亨的养阴派等,大大发展了中医基础理论.
我国的传统养生理论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并且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进行保健活动.同时,我国传统养生理论蕴含着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体与自然的关系,其理论框架较为完整.《周易》中有“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道德经》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以上说明人类只有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懂得生老病死的缘由和规律,而了解养生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对病人,即使对健康人延年益寿也有普遍意义.另一方面,《内经》集先秦诸子之说,参以大量医疗实践,形成中医理论体系的同时,其中调和阴阳,濡养脏腑,疏通气血,形神兼养,顺应自然等原则及调情志、慎起居、适寒温、和五味、节房事、治未病等观点,为我国传统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隋唐以后,佛教的传入,儒、佛、道三家之说便互相渗透和融合,其中有关养生方面的内容便被当时的医家、方士所继承,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2 医学、传统养生学与体育的关系
15~16世纪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宗教改革的进行,一些教育家和思想家已经注意到学生身体发育与教育的关系,开始注意和研究体育教育的经验,体育开始把医学、教育学等近代科学作为自己的科学基础.虽然,体育本质上与医学不同,但有着一定的联系.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了解必要的医学保健和营养卫生知识对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日益重要,这也说明体育越向科学化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密切.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医学、传统养生学、人体科学和体育科学与人体的关系看,医学侧重于人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研究及治病机理的研究,对预防疾病有意义;养生学所研究的内容是以如何延长人的寿命为出发点;人体科学是以研究人体生命现象为起点,其目的是开发人体的潜能.而作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从体育中得到愉悦和健康.学校体育从本质上看最终目的将越来越多地反映在对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特别是意志品质的培养,并通过健康教育从深层次上对人体有所了解,为终身体育和个体社会化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点看,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要想从科学性、知识性方面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其将来不间断地从事体育活动、正确地了解人体,理解健康的意义,是离不开对传统医学和养生学的学习.
3 传统医学和养生理论在指导当代学生了解运动意义上的作用  
身体锻炼的阳与阴:前者如跑、跳、球类等,后者如养生中的某些静功,象真气运行法、印度瑜珈功等.高氧运动和低氧运动体现了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阴阳互补的辩证关系.
身体锻炼的形与神:人的生理功能主宰人的精神活动.同时“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又说明健康的标准必须是神形具健、身心都得到发展.
身体锻炼的开与阖:阳主开,阴主阖,开阖运动影响着人体与外界环境气机升降出入之交换.动对开放人体储备作用较大,有利于提高生命的活动;静则对节能、修复有很好的作用.
总的来说,身体锻炼必须是阴阳动静之统一、内外双修之结合.其中,阴与阳、形与神、开与阖是生命运动的统一体,三者不可分割.否则,身体锻炼是不全面的.
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特别是学生不能只注重生理上的健康,更应注意心理上的调节;既要保持身体外部经常运动的习惯,还应注意了解身体内部的活动规律和运行机理,达到身心并炼.同时,学生要想达到科学健身和保持终身体育的实践过程,有必要了解一些传统医学理论,学会一些传统养生手段,以适合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健身要求,在进行身体外部活动的基础上要学会或了解身体内部的调整方法,以做到外静内动,内静外动,更加科学全面地进行身体锻炼.
4 传统医学、养生学的发展对我国学校体育健康观培养的展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开始向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合理的综合医学模式转变,健康也必须满足个体在身体、精神、社会完全安宁的状态.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有心理疾病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于疾病的治疗无法完全依靠现代医学,甚至自然科学来解决,因此我国的长寿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体育锻炼作为提高生活质量,合理利用余暇时间的最佳手段,将会有其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传统中医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体育的具体实践中,不仅对指导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有重要意义,对竞技体育也是如此.不论是运动训练还是恢复都大量吸收了传统医学的理论.另一方面,人体科学的研究,也将进一步推进医学、养生学、体育科学等研究向纵深发展,传统医学、养生学的理论将进一步得到证实,并为学校体育健康观念的推进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体育的价值观也将逐步体现在个体社会化的促进上.人体科学的发展,将对医学、养生学、体育科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把其研究结果应用到医疗、体育中,是今后的主要课题.另外,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时不能只注重生理上的健康,更应注重心理上的健康,既要保持身体外部经常运动的习惯,还应注意了解身体内部的活动规律和运行机理.

参考文献:
[1] 龚耀先.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吴敦序.运动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3] 扬力.周易与中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4] 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传统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状况及与体育的关系,论述传统医学和养生理论对学校体育的促进作用,旨在推进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观.

关键词:医学; 养生学; 学校体育; 健康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