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投入基础上某市农业碳排放时序特性探析

发布时间:2019-09-26 14:00

重庆作为三峡库区的核心区域,人地矛盾突出,农业生产高度依赖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化肥等)的投入,导致库区农业面临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净释放碳增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重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关于重庆农业碳排放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研究基于农业投入的农业碳排放问题,对于调整农业结构、控制农业碳排放,实现重国内论文发表庆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研究区概况
 

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南部。辖区总面积8.24万km2,全市总人口3 303.45万,重庆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的结合体,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业资源极具开发潜力。2011年,重庆完成农业增加值844.52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粮食总产量1 126国内论文代发.9万t,连续4a保持在1 100万t以上。新认证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识产品361个,累计2 734个。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3 403个,农民参合率32%、居西部第1位[8]。农业生产在西部地区名列前茅。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碳排放估算方法
关于农业碳排放的研究相对复杂,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方法,也没有具体的观察数据,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相关碳排放系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农业的具体特点,选择引发碳排放的主要农业投入源———化肥、农膜、农药、用电量以及柴油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碳排放进行估算。

2.2 农业碳排放估算
重庆市化肥、农药、农村用电、农膜、柴油、耕地面积数据均以当年实际使用量为准,数据主要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1997&代写代发表论文mdash;2011)[12]和重庆市统计局网站。
 

3 结果与分析
 

3.1 排放总量及时序特征
根据重庆市1996—2010年农业碳排放总量趋势看出(图1),1996年以来,重庆市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农业总碳排放从1996年的96.85万t增长到2010年的182.14万t,总增长率为88.06%。重庆市农业投入碳排放增长明显表现为三个阶段,1996—1999年环比增长率下降的缓慢增长阶段,2000—2006年是环比增长率起伏的波动增长阶段,2007—2010年是环比增长率平稳下降阶段。

3.2 排放强度及时序特征
根据表1,1996年以来,重庆市农业投入的碳排放强度处于明显增长阶段,由1 194.13kg/国内发表论文费用hm2增加到2010年的2 630.94kg/hm2,增长达到120.32%。1996—2000年碳排放强度环比增长一直跟随碳排放环比增长变化,但是一直高于碳排放的环比增长。2001—2002年在碳排放总量没有出现急剧增加的情况下,碳排放强度环比增长出现急剧增加,主要原因是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导致原本就少的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导致出现碳排放强度增加的现象。经历了2003—2006年震荡调整后,2007年以后碳排放环比增长与碳排放强度环比增长趋于吻合,其原因是该阶段耕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

3.3 碳排放结构特征
1996—2010年,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在整个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中始终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但是随着化肥使用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土地面源污染、耕地板结等,特别是近年来生态农业发展需求,重庆农业生产的化肥的使用在逐渐减少,其碳排放比例也由1996年的60.6%下降到2010年的45.1%。农村用电碳排放所占比例仅次化肥,且呈增 加 趋 势,由1996年 的22.1%增 加 到2010年的38.69%,这主要与国家政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关。农膜、农药、农用柴油的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在全年当中所占比例基本稳定。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基本结论
(1)1996—2010年,重庆市农业投入的碳排放处于明显增长趋势,农业投入碳排放总量增长表现为三个阶段,1996—1999年增长率下降的缓慢增长阶段,2000—2006年 是 环 比 增 长 起 伏 的 波 动 增 长 阶 段,2007—2010年是环比增长急剧增加的迅猛增长阶段。其中农膜、农村用电量和农用柴油的碳排放增加尤为突出,1996年以来,其总碳排放量分别增加了139.08%,229.14%,118.2%。
(2)1996—2010年,重庆市农业投入的碳排放强度处于明显增长阶段,由1 194.13kg/hm2增加到2 630.94kg/hm2,增 长 率 达 到120.32%。 其 中2001—2002年呈急剧增加趋势,2002年环比增长率高达18.45%,2007年以后碳排放环比增长与碳排放强度环比增长趋于吻合。
(3)1996—2010年,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在整个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中始终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但呈下降趋势。农村用电碳排放所占比例仅次于化肥使用的碳排放,且呈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22.1%增加到2010年的38.69%。农膜、农药、农用柴油的使用导致的碳排放量虽然在增加,但是在全年当中所占比例基本稳定。

4.2 减排措施
(1)加强宣传、转变思想、形成低碳农业意识。低碳农业尚属新生事物,对西部偏远山区的人们来说更是陌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深入宣传低碳农业的必要性,认识到低碳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优越性,调动各方面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培育全社会参与共识,大力倡导低碳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全民发展低碳农业的良好氛围和意识。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农业减排,在保证基本农业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加大林业、渔业、牧业,减少传统种植业,尤其是将传统种植业与生态旅游业结合,发展观光农业。另外,调整传统种植业的内部结构,在保证基本粮食需求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花生、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并且加大高产、抗逆农作物品种的种植力度,减少碳排放。
(3)加大低碳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生态畜牧业、粮食(叶菜)功能区等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减少碳排放。
(4)提高农资利用效率。一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施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根据不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搭配氮、磷、钾、微肥,降低成本,减少肥料流失和污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化肥使用过程中碳的排放。二是提高农膜利用效率:加强农膜的重复利用率和废旧农膜的回收循环利用。三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喷灌、微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杜绝漫灌,集成创新节水模式,推广蓄、保、集、节、用一体化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四是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探索绿肥秸秆替代化肥,秸秆生产牲畜饲料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等级,变废为宝,加强循环利用,全面提升秸秆资源利用效率。
(5)政府扶持、典型模式引导。在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模式,例如:立体种养的节地模式、“三品”基地模式(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清洁能源模式(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利用等)、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农业观光休闲模式等,但是这些模式多是一个农户或一个种植园实行低碳农业的模式,而周围的耕地仍是化学农业,因此,在政策上政府应加大扶持,倡导低碳农业模式的推广,以点带面,最终形成带动农民 增收、农 业减排的区域低碳农业的 可 持 续发展。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